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三星堆文物出土惊喜不断 迎高光时刻 /

三星堆文物出土惊喜不断 火爆出圈迎高光时刻

有着“20世纪世界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美誉的在中国四川三星堆遗址,在时隔35年后,自3月20日公布新发现6座祭祀坑以来,遗址考古持续上新,文物出土惊喜不断。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已从祭祀坑中提取出多件器物,继5月28日在7号坑发掘到达器物层,大批象牙暴露,当日晚中国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三星堆最新出土又一件国宝级文物青铜顶尊人像后,3号坑又提取出一件眼形器,此外8号坑还发现了大量金叶。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四川广汉城西7公里,南距成都约40公里,因其古域内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而得名。首次发现圆口方尊、首次发现青铜顶尊人像、首次发现3,000多年前保存近乎完美的木匣子……多个从未在中国西部出土过的文物类型和种类在三星堆考古现场发现并提取,让诸多考古参与者们兴奋不已。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929年春,农民燕道诚父子在淘浚小溪时发现大批玉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自1934年开展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已先后进行了37次考古发掘。1986年,三星堆1、2号坑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出土器物显示其文明程度极高。在那两个不算大的掩埋坑中,考古人员共发掘出1,620件器物,时任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童恩正教授表示,“这简直是一个世界奇迹!”

从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考古团队对三星堆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和发掘,随着田野调查的逐步深入,三星堆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早前的预估。

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近几日中国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有发现。继铜顶尊跪坐人像亮相后,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又提取出一件眼形器,此外8号坑还发现了大量金叶。(微博@中国央视视频)

8号祭祀坑还陆续发现近60件尺寸、形态各异的金叶。(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约三千年前,神秘的古蜀人祭天敬神,象牙是最珍贵的祭品之一。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国宝级文物青铜大立人,很多专家推测他手中握的祭品很有可能就是象牙。(新华社)

5月26日,考古人员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7号祭祀坑内清理象牙。(新华社)

5月28日,记者在“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上获悉,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在提取一批象牙后,大量珍贵文物露出真容,此次发掘已累计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其中一件青铜顶尊人像非常罕见。(新华社)

2021年3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导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会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遗址新发现6个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鸟型金饰片、青铜神树、精美牙雕残件等诸多重要文物,更多国宝重器陆续出土中。

已出土文物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专家预测,此次将是三星堆遗址的一次重要发掘,出土的文物将媲美早前的1、2号坑,且还将有此前不曾出现过的器物。

从官方公布的细节看,三星堆新出土黄金面具近300克,是中国早期文明考古发现的的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青铜纵目面具”等出土文物因造型夸张,甚至让不少网友怀疑三星堆是外星文明;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且在样土检测中多次发现丝绸蛋白,表明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王国已开始使用丝绸,而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代,中原先民已经学会用蚕丝织物,蜀地三星堆此次发现了“丝”,是否意味着当时与中原之间已存有“丝绸之路”亦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兴趣。

此番出土的圆口方尊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出土的青铜尊特征相似,玉琮及铜器纹饰能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亦实证了古代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的频繁交流,对研究和探寻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长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验证了古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在学者鞠德源看来,古蜀王国三星堆文明是中夏礼仪制度(包括祭蚕神、躬桑、国傩大典、丧礼、礼器、权杖、玉琮等)传承再现的典型记录和实物遗存的最本源的发祥地。多年来学界对于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分期、传播范围、与周边文明的互动关系,以及1、2号坑的性质始终存有歧义。

202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三星堆6个祭祀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经过多年探索,包括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人们益发认识到古代中国,尤其在文化和族群构成方面,实际上是“多元一体”的格局。以大时空观来看,中华民族多支祖先不断组合与重组,“中国”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经历了从共识的中国——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各大文化区系间的交流和彼此认同,到理想的中国——夏商周三代政治文化上的重组,再到现实的中国——秦汉帝国。

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图为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分布示意图。(新华社)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器上的龙形附件。 (新华社)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中5号祭祀坑出土的象牙雕。(新华社)

任何一个文化,一定是有互动的,不可能是孤零零地发展。三星堆所处的四川盆地,东边有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西边通过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都有联系。三星堆出土的瘦袋足“陶鬶”,在较之早约千年的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中已可见到,而后者又受长江下游崧泽、良渚文化的影响;三星堆最有特色的器物之一是青铜面具或人形神像,但在后石家河文化中,已出土不少玉质神人面像,其造型与三星堆的面具或神人像在构图、风格方面极为相似;三星堆出土有不少牙璋,而这类器物最早发现于大溪文化,在武陵山、大巴山一带有发现,距今近六千年……

早前有些学者、媒体未严格检视考古证据以及爬梳史实,即以神秘论或外来论来解释中国上古文明的起源问题,三星堆文化甚至曾被解读成古埃及的东方血脉。对于网友提出三星堆是否外星文明的怀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接受央视视频连线访问时否认了这种可能,以“青铜纵目面具”为例,其“纵目”特别夸张,只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并不能当成古人真实的长相。

考古的天然使命是探索未知,此次三星堆上新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公众参与热情前所未有,这其实也折射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变。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民众智识与素质亦在整体提升,社会发展到现在,盲目破坏与大规模盗卖文物的陋俗几已销声匿迹,越来越“平视世界”的中国人中,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人群数量已远远超过考古专业人士,而伴随着直播等传播技术、渠道的科技革新,考古成果以公众可以感知、体验的形式展示,既吸粉无数的同时,也是成功的考古科普,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其实不仅是三星堆的这次考古热,此前中国的媒体已在尝试以新颖的形式与公众互动考古文史动态。《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国家记忆》、《如果国宝会说话》、《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博类节目都曾颇受好评,这些节目成功突破了过往此类节目表现呆板、卖弄专业知识的窠臼,拉近了受众与悠远历史间的距离。

中国上古曾存在众多制度与礼俗迥异的文化,而文明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不间断的五千年文明史,使得中国人的历史共鸣感极强。考古动态与文史新知一再燃爆中国舆论场,从侧面也正彰显了在复兴的路途上,中国人正重燃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