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野象成明星 群睡照被指最出色中国宣传片 /

野象成国际明星 群睡照被指最出色中国宣传片

15只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一路北上,事件除引发国内关注外,近期也“红”到海外,美联社更曾指象群已成为“国际明星”。同时,当局采取的防控措施,乃至期间呈现的人象和谐相处等情况,都受到外媒及外国网民的关注甚至好评。

有新华社背景的微信公众号“牛弹琴”周四(10日)发文,形容大象一家齐齐整整睡觉的照片是今年迄今“最出色国家宣传片”,并指这样的故事正是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据澎湃新闻报道,外国媒体近期纷纷跟进云南亚洲象群北迁一事,例如印度媒体“泰伦加纳ETV”周二(8日)一则相关新闻在Youtube上获得逾60万次观看,日本朝日电视台在热门节目中用近30分钟进行专题报导,美联社则在一篇报道中形容象群已成为“国际明星”。

当局采取的防控措施、象群北迁的原因,以至近年当地象群数量的增加都是外媒关注的焦点,例如英国《卫报》指出云南多个部门集结了“惊人资源”来监测象群,防止其进入人类居住区,同时提到森林消防总队24小时不间断从地面和空中监控象群;美联社引述了相关部门的公告,包括要求居民不要围观象群、不要使用鞭炮驱赶象群等,并称当地更多是使用布置车辆阻挡、投食引导等“被动”方式来防止象群进入城镇;到达昆明采访的半岛电视台记者也介绍了当地部署了大量警力,设置检查点,以免人群接近象群从而产生威胁。

美联社在周二一篇报道中形容象群已成为“国际明星”。(美联社网页截图)

以朝日电视台和朝日放送电视台为核心的全日本新闻网就事件报道。(影片截图)

对于象群迁徙的原因,多家外媒都刊文指出尚不清楚,并援引了不同专家的分析。外媒还强调中国的亚洲象数量近年出现增长,如《华盛顿邮报》引述中国林业部门数据指,由于近20年来的保护,西双版纳及其附近的象群数量几乎翻番至约300只;美联社更是称大象在中国享有“最高级的保护”。

至于相关照片和影片经大量传播后亦引来许多外国网民评论,如象群周一(7日)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休息的画面获大赞可爱,“牠们像人一样让孩子睡在中间”;成年象将掉入水沟的幼象拉起来的片段亦同样广传,尤为触目,“我们更应该像大象般重视家庭,一家去度假,互相帮助、关心、保护”。

大象群睡的照片广传,不少网民认为可爱。(牛弹琴)

成年象将掉入水沟的幼象拉起来的片段亦同样广传,尤为触目。(影片截图)

微信公众号“牛弹琴”发文指出,以前西方媒体都是各种挑剔、嘲讽、腹黑,带著放大镜、滤镜在找东西,可如今不管美国的美联社、CNN,英国的BBC、卫报,中东的半岛电视台,抑或日本的每日新闻、NHK等都在追看中国大象的剧情,甚至有人感慨这应是西方媒体多年来对中国最温柔的一次。文章强调,如果说15只大象一路向北还只是铺垫、序幕,那大象安心躺下睡大觉,尤其是小象蜷缩在中间,则是小高潮,毫无疑问是今年迄今最出色国家宣传片。

对于该象群何以成了云南最好的广告,也成了今年中国的最好外宣,文章分了3点解释。首先是世界看到中国的大、云南的美,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直线距离达500公里,有日本人为此感叹这是从东京到大坂的距离,可在中国却还未走出一个省,也有日本人惊呼看到中国的另一面,知道原来除了北上广,中国还有昆明这样人口近700万、海拔1900米、四季如春的大都市。

日本富士电视台去现场报道时,中国警察不再是蛮横的形象,而是先作敬礼,再微笑道“你们是来看大象的吧”。(影片截图)

然后是世界看到中国人的爱、自信乐观,例如日本富士电视台去现场报道时,中国警察不再是蛮横的形象,而是先作敬礼,再微笑道“你们是来看大象的吧”;即使是偏乡僻壤的中国村民也都很淡定,在镜头面前笑着描述大象进村等。而美国电视台也介绍了象群自由地从森林游荡到乡村再逛到城市,并介绍了昆明比休斯敦大3倍,沿路民众、警察都一路避让象群,没有驱赶,任其破坏,还向其投掷菠萝等食物,“中国人这样善待动物,还怎么中国威胁论?”

为监控象群动态,云南出动大批警力、9台专用无人机。(牛弹琴)

最后,是世界看到中国的科技实力、中国形象,为监控象群动态,云南出动大批警力、9台专用无人机,后者还配备夜间观察的红外设备,作为一个边陲省份,如此科技和实力让不少外国人意想不到,啧啧赞叹。而即使截至5月底,大象“肇事”了412起,破坏842亩农田,造成68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但中国也没有如印度般出现村民放火驱赶,甚至将烧着的轮胎扔向野象的案例,反而如看着自己孩子般地看待大象,这波国际传播效果非几百万几千万的广告就能达到。

文章进一步指出,一件事火起来后,总会有人蹭热点、鸡蛋里挑骨头,如批评中国保护不力否则大象何以要跑出来等,但中国可以更自信一点,好好讲道理,告知他们真实的数据,真做好了就不怕人妖魔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