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看完直播的毕业歌会,终于看懂了90后 /

看完直播的毕业歌会,我终于看懂了90后

看完今年的 B 站夏日毕业歌会,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们大多数出生于 1999 年,今年之后,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将全面交棒给 00 后。

带着这份惊醒再来回听这场歌会,朴树的浅吟低唱,周深的律动空灵,旅行者乐队的热力呐喊,许嵩的软声细语,忧伤、欢闹、柔情、热血,各种情绪在这场歌会里肆意碰撞,但听着看着却觉得正好。

或许每一代人关于青春的声音都是相通的,即便是在这场属于一代人的告别歌会里,歌和人不论陌生或熟悉,看到的却全是自己。

60 后、70 后,握住时代脉搏

音乐里,总能找到所有人关于青春的记忆。

当歌会上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响起, 60 后、70 后那批大学生奔涌而来。

罗大佑苍凉浑厚的嗓音,唱出了海峡对岸青年们对于未来的忧虑。而在改革开放的热潮里,大陆的 60 后、70 后们正昂首阔步地迎接 " 未来属于 80 年代的新一辈 "。

↑2005 年 9 月 10 日,四川,罗大佑举行成都演唱会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稀缺,不用投简历,也无需面试,在学校和老师的推荐下,大学生们毕业就能拿到一份工作单位的报到证。

和 " 毕业生分配制度 " 并行的,还有 " 福利分房制度 "。用人单位根据单位指标,分批向单位职工分配由单位出资或员工集资兴建的公房。

前者每年由各级教育部门联合其他用工单位,根据各单位的用人需要来制订分配计划下发到高校,再由学校推荐合适的人选。后者则是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时期的特殊景象,相信不少 80 后、90 后的童年,都有过住在单位房的记忆,飘满菜香的楼道,妈妈们此起彼伏的喊饭声,撂下碗筷后的追打嬉闹,成为不少人关于城市烟火的深刻记忆。

↑1980 年代,上海外滩天桥,十六铺码头

许多今天叱咤风云的大佬,都是从这样的分配中走出来的。1963 年出生的刘慈欣,毕业后去了娘子关电厂。1967 年出生的郭广昌,则留在了母校复旦工作。

在那个年代,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大部分人被分配到一个单位之后,基本就决定了一生的职业道路,但很少有人会有怨言。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无论被分配到哪里,都是在参与社会的建设。即便是一名普通工人,也可以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是很光荣的事。

↑1986 年,中国山西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场化大潮到来,在 " 坚决地试、大胆地闯 " 的口号下,下海创业成为时代浪潮。潘石屹 1987 年辞职到深圳开发房地产,专门撰文阐述 " 做生意也是报国 "。80 年代中期刘慈欣开始写小说,他笔下的人物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频频选择为国家和科学献身。

创建万通集团和民生银行的冯仑,认为自己那代人 " 没有个人理想,只有家国情怀 "。

在这一代人心中,时代的脉搏和青春的心跳牢牢绑定在一起,时代也给了他们答案。

80 后,我是我自己

当歌会上朴树的《那些花儿》响起,一群倔强又不愿长大的 80 后迎面走来。

↑2018 年 8 月 26 日,山东省潍坊市,朴树出席草莓音乐节

这首歌发行于 1999 年,收录于朴树的首张个人专辑《我去 2000 年》中。在全国都沉浸于迎接千禧年的美好憧憬中时,80 后们迎来了他们的大学生涯。

朴树是 80 后重要的精神陪伴,他的内心敏感激烈,歌声和旋律却天真清澈。他不善言谈、行事拘谨,但作品却有着冲破了一切束缚的自在。

这种矛盾和反差的集合,成为了 80 后表达对内心探求的重要符号。

↑21 世纪初,湖南长沙

第一代独生子女,是时代赋予 80 后的独特性。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家庭的焦点,和上一代人相比,他们享受了更全面的保护,更密集的偏爱,又不得不背负更沉重的寄望、更顽固的审视。

最初的炮火,对准的是 1982 年出生的韩寒。他高中退学专事写作的选择,在当时他的父辈眼中,是不折不扣的离经叛道。而他观点犀利的博文竟然能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前辈们由此认为这代人的思想不可救药,从而将批判的刀锋直接投向了整个 80 后。

↑2010 年 12 月,作家韩寒

" 溺爱 " 这个词,就是当时专门为 80 后打造的。" 叛逆颓废 "" 自私啃老 "" 精神缺钙 "…… 这些不被前辈理解的谩骂,80 后在整个人生的黄金期中都在承受。

另一方面,80 后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在他们毕业时,包分配与福利房的时代早已结束,80 后需要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搏击,在激烈的竞争中争抢一份体面的岗位与前途。前辈的指责,现实的压力,都逼着 80 后渴望通过努力证明自己,让曾经指责自己的人明白:他们错了。

朴树歌声中现实与理想的交错,正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2007 年的电视剧《奋斗》之所以在当年引发热潮,也正是剧中人物的坎坷经历戳中了无数 80 后的心。

↑ 电视剧《奋斗》剧照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最常与 80 后一起出现的词,是 " 逆袭 "。新闻与故事里,一个个曾经失意的 80 后青年,通过某种方式的坚持和寻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些故事里,充满了励志的戏剧化桥段,而最后的结果又都皆大欢喜,很能引起 80 后的向往和共鸣。

如果内心原本就是安定自足的,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又何须向往逆袭呢?说到底,80 后一直在寻找一种肯定和证明,证明自己不是垮掉的一代,证明在偏见与生活重压之下,自己依然能过好这一生。

90 后,不用给我答案

90 后是最让人看不懂的一代,他人看得糊涂,自己乐得自在。

↑ 二次元聚会,天津

如果你不是他们其中一员,B 站的毕业歌会仅是一场晚会罢了。如果你是他们其中一员,这场歌会更是一场典礼。

当毕业歌会的铃声响起,满屏的报道打卡弹幕冲刷而来,紧凑而有序。父母们对着看不到人像的屏幕晃神,恨不得摔碎手机屏幕落个清净。90 后们却目不斜视地盯着一条条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弹幕心潮澎湃。

弹幕上写的不是文字,是 90 后们正在为自己的青春校园敬礼。

↑ 欧阳娜娜在毕业歌会上唱歌时,弹幕上满屏的毕业快乐

画面切进校园,歌手们陆续登场,弹幕的队形迅速分化。有人还在报道打卡,有人呼朋唤友祝人毕业快乐,有人询问谁谁谁什么时候出场,有人高呼某某某 yyds。

弹幕上写的是文字,是 90 后在散场酒会上的欢言。

↑ 各个学校的学生一起在弹幕上打上自己学校的名字,不仅是对大学时光的纪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你可能会疑惑,同样是由文字组成的弹幕,为什么一会儿是行为,一会儿又是信息。90 后们压根不会跟你解释,你要是微笑着表达想要走近和了解他们的热情,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 " 呵呵 " 的表情,他们并没有希望被你了解的意愿。

90 后们的世界里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却从不缺少从分化、独立的 90 后群体中归集而来的共同情绪。

在这场为 90 后一代人准备的 B 站毕业歌会里,你能看到完全依托专业唱腔从蛰伏中走向主流的唱将周深,也有在流量、人设、争议的声浪里游走的青春偶像王源、欧阳娜娜。

既有 90 后用 Q 币、彩铃、QQ 音乐点击出来的群体性偶像许嵩,也有完全指向于不同圈层、不同爱好群体的我是瞳瞳啊、樱萍 Apple 这样专注日语演唱的 UP 主歌手,火星电台、旅行团、夏日入侵企画等乐团,从说唱新世代里走出的年轻 rapper 鱼翅、于贞、阿达娃,甚至主业游戏解说的 B 站 UP 老番茄也来串场献唱。

↑ 串场献唱的歌手和排成排的毕业生,用歌声定格青春

歌和人排列成一张张照片,一帧帧画面,在关于青春与毕业的共同情绪里,90 后们可看到《玫瑰花的葬礼》时期那个杀马特的自己,看到放肆追星疯狂应援的自己,看到追番时泪眼婆娑 / 亢奋不已的自己,看到失恋或失意时声泪俱下 / 幡然醒悟的自己。

↑ 毕业歌会上,毕业生们应援呐喊,为青春狂欢

关于未来,他们的选择比上一代更多,准备也比上一代更早。只是剧情没人预料得到。

有的人可能早早锁定了大厂 offer,有的人就只想安安静静打理自己的爱好,网上卖货的同时结交同好。

歌会的尾声时,弹幕上开始齐刷刷的打出 " 全体起立 ",朴树出场。

↑ 毕业歌会上,朴树出场时的弹幕

《那些花儿》时的朴树是属于 80 后的,那时的他还年少,外表冷峻,但内心执拗、激烈,一心想要寻求答案又不得其法。

90 后的朴树是由《平凡之路》带来的。沉寂多年,舞台上的朴树多了一份平静自在,他用坦率的声音喊着 "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却又歌唱之外一再强调:平凡是答案,但不是借口。

平凡是不是答案?90 后们期待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

朴树演唱时齐刷刷飘过的弹幕,给出了答案:

" 祝大家拥有淋漓尽致的人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