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辱没人才?名校毕业生当烟厂工人 /

辱没人才?名校毕业生当烟厂工人认清这三个事实

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体系里,实际上并没有必要强调“尊重人才”,因为你不尊重人才,马上有别人去尊重他。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任大刚

近日,河南中烟大学生招聘拟录用人员公示引发网民关注。

网民关注的是,该公司拟录用的一线操作工135人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有41人,约占30.37%。据悉,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应聘人员一经录用,须在车间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工作3年以上,不满3年,不得调任管理岗位。

有报道称,其他地区的烟厂,一样要求普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某二线城市烟厂流水线工作的蒙女士说,自己研究生毕业,但学历在烟厂并不拔尖,她周围有很多名校研究生,还有双一流研究生来当工人。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大学生招聘拟录用人员公示表(图/网络)

网民关注的焦点,不外乎有三:

其一、名校硕士研究生一毕业就去当一线操作工,是不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

其二、堂堂名校毕业生,不少还是国外名校,见识更广,一窝蜂进入烟草行业,图个啥?

其三、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之间,是不是存在严重的错位?

01

成人世界在思考大材小用、浪费人才这些大问题,但作为名校毕业生,恐怕思考的角度又有所不同。

我们每年都在或多或少地接触高校毕业生,深知今天的就业市场,已经不复二十年前供需两旺,更不复四十年前的供不应求,而是逐渐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千万不要拿高校毕业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仍然很低来自我麻醉。新鲜出炉的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的竞争对手,是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打工人——他们还不到与35岁以上打工人展开竞争的时候,更不会与60以上18以下老幼展开竞争。你睁开眼睛看看,25-35岁的年轻人里,高学历的人,已经高到什么程度?

因此,面对供过于求的职场,现实的选择只能是:首先,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其次,有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再次,有一份名声好的工作。

20年前,你可以颠倒三者顺序。今天你要是把这个顺序搞颠倒了,要么家里有矿,要么手中有权,否则头破血流,等到就业窗口期一过,又是一大波职场新人摩拳擦掌奔涌而来,一脚把你踩在往届生的泥地里,就业机会只会更加渺茫。

从今天高校毕业生的角度来说,名校毕业生去烟厂一线当操作工,对自己对家庭而言,实在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选择。毕竟,给一个刚刚离校的高校毕业生开出15万年薪,在整个中部地区,并不多见。

一般家庭为了培养孩子,付出了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家庭应该得到必要的回报,首先是金钱的回报,我们没有多少理由指责这些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02

但如果舍弃小家观念,高瞻远瞩地看,烟厂招聘这些名校毕业生做一线工人,算不是算大材小用,浪费人才呢?

高等教育非常稀缺的年代,这肯定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那个时候,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工厂,一线员工的文化水准大致在半文盲、小学和初中之间,高中生都是不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凤毛麟角,一个大学生或研究生在一线员工面前,不仅有知识的优势,信息的优势,而且有思维的优势。

即便如此,一个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进工厂,下车间下基层劳动锻炼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也是必修课,绝无可能一进工厂就被委以重任,独当一面。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图/图虫创意

而在今天,高等教育相对富裕,现代工厂的一线员工普遍具有高中或职校学历,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普遍比上世纪的一线员工要强得多,一个大学生和他们之间的能力对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若周围都是见识短浅知识很少很平庸的人,独你有大学文凭,可以立刻被认定是个人才;若周围都是有知识有技能有见识的人,你一个大学生是不是人才,是不是比别人更高明,恐怕还是需要时间,需要做事情来检验。任何时候,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03

名校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进入更基层的单位工作,其实已经是个潮流。

再早之前,就有清北毕业生成群结队进入深圳的中学做老师,后来又有清北毕业生成群结队进入杭州的街道办做基层干部。对此我一点都不惊诧。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从美国访学回来的教授介绍称,遇到过哈佛大学哲学系的毕业生在开出租车。相对美国彼时的就业状况而言,清北毕业生能够做中学教师,已经是相当体面的了。

名校毕业生尤其是硕士博士,应不应该去基层或诸如比较特殊的烟草行业,这个要看个人情况。

现在要认清一个事实,今天的研究生,真正打算将来以“研究学问”为志业的,并不多,大量的还是想谋得一个更好的、更赚钱的职业。

需要认清的第二个事实是,很多人之所以成为硕士研究生,是因为本科时候找不到一个满意的能赚钱的职业,于是抱着这个未遂目的上了硕士研究生。等到上完硕士研究生,一小部分人发现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继续上博士研究生。

需要认清的第三个事实是,部分专业经过三四十年发展,所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被人研究了,在无力突破旧范式的情况下,今天的所谓研究,不过是换一种文辞表达的重复而已。

上述三类名校研究生,虽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不如说是延期毕业的大学七年级或大学十年级的大学生,本没有什么研究能力,也没有什么天赋,这种高龄大学生进入基层单位,能够为基层单位增加脸面,他们自己也终于可以取得一份满意的薪水,双方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研究生扩招,以及高薪岗位逐渐被填满,基层单位的研究生将越来越多,人们终将见惯不惊。

04

我一向认为,中国的高校(至少985、211高校)应该是教育机构,而不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教育和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码事。

今天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以及良好德行的最终养成

为什么呢? 因为今天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在快速演进,毕业五年后,你的专业知识很可能就很成旧了,你需要在没有老师指教的状况下,不断学习新东西。 而良好的德行,是确保你的专业知识不被用于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图/图虫创意

如果是这样,职业培训实际上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不需要很专门地去迎合社会的短期需求。

大学有大学的办学逻辑,就业市场有就业市场的游戏规则,如果相关名校发现自己学生去烟厂做了一线工人,觉得没有面子,很自责,从而想从职业培训的角度调整教育思路,那就大错特错了。

05

从就业市场来说,有三个要素制约着人才流向,一个是就业岗位的多寡,一个是人才流动的便利程度,以及整体的薪酬梯度。

就业岗位的多寡,直接与经济的自由度有关。过多的管制,总是在大幅度减少工作岗位。

以烟草业为例,中国烟草总公司201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51.6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67万元。2019年我国烟草行业利税收入达1.2万亿元,相当于20个阿里巴巴的纳税额,而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阿里巴巴,2019年员工数量为10万(目前已超过25万)。

年轻人是热衷于流向烟草,还是热衷于流向阿里巴巴,是昭示未来的风向标。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才流动的便利性可以说是取得了决定性的变化,当前,各地吸引人才的办法,可谓奇招迭出,眼花缭乱。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地区(并不是全部)阻碍人才流动的因素趋于减少。

至于整体的薪酬梯度,主要是指高薪工作的多寡。这里的高薪,主要是市场化结果的高薪,而不是管制结果的高薪,可以说,管制越多,普通人拿高薪的机会越少,社会越发的不公平不公正。

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体系里,实际上并没有必要强调“尊重人才”,因为你不尊重人才,马上有别人去尊重他。

进一步讲,如果保持对每个人的足够尊重,让每个人做他最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这不让干,那不让干,那么人才会更加地奔涌而出——尊重人,比尊重人才更重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