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亚洲最大医院”暴雨中上演大转移 /

断水、停电 “亚洲最大医院”暴雨中上演大转移

“半个小时内,全部都要撤离。”7月21日晚上9点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的医生通知,所有病房不能留下患者。

从7月20日因暴雨断水停电后,郑大一附院开始安排患者转院,一天的时间,病房已基本腾空。断电的楼层一片漆黑,医生打着手电筒逐一检查着病房。

郑大一附院,这个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医院”,在大雨中经历了一次争分夺秒的“大转移”。据河南日报报道,7月22日凌晨6时30分左右,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病人基本转移完毕。

7月21日下午,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医护人员安排急诊室内患者转院。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被褥当担架运送患者转院

预报的暴雨没有再来,但郑州仍有间断的降雨。由于积水,医院内满地泥浆,抢修人员在抽积水清洗路面,但仍难保持路面整洁。

7月21日上午11时,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消防救援车、通讯保障车、柴油发电设备、工程抢险车辆有序分布,医护、物业、保安、病患和家属,人人面色凝重,默默穿行而过。

下午3点,谢春丽站在病房楼前张望,行李箱、衣服堆在脚边的泥水里。

刚把丈夫送上转院的大巴车,谢春丽收拾好行李,陷入到短暂的茫然中。地铁、公交停运,网约车暂停业务,不计价格都租不到私家车。谢春丽没了主意,站在雨中等待医院的安排。

安顿好丈夫后,谢春丽才从前一天的慌乱中走出。丈夫因尿毒症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等了三年才等来适合的肾源。7月20日下午,谢春丽把丈夫送进手术室,守在门外看雨打发时间。下午5点左右,医院楼道内的照明灯突然全部熄灭,医院停电了。

谢春丽知道手术室内有应急照明,还是担心手术出现变故。“担心手术做到一半做不下去。”谢春丽守在门口等着医生出来。

手术室启用了应急照明,医生顺利做完手术。手术室在三楼,病房在19楼,电梯因停电无法使用,谢春丽和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医生,走消防通道,硬是用担架把丈夫抬到病房。

没水没电,手机也打不通,谢春丽在病床边坐了一夜,担心丈夫刚做完手术出现不良反应,担心医院出现突发情况。

7月21日下午2点半左右,医院通知重症患者转院到东院区,继续治疗。谢春丽搀扶着丈夫从消防通道下楼,“刚做完手术,走也走不动,我也背不动。”

消防通道内没有照明,靠着患者家属的手机灯光才能看见脚下的楼梯。楼道内混合着消毒水和汗水的气味,站满了上下楼的患者和家属,匆忙但有序。担架或轮椅通过时,旁边的人主动帮忙抬起。担架、轮椅在人群中缓慢下楼。

大量的患者转院,医院内担架不足。医生将病床拆解,用不锈钢床板做担架,“沉,但比没有强”。转移病情稍轻的患者,医生用被褥做担架兜住患者送下楼。

2号病房楼最高28层,骨科集中在19层到21层,也是最需要担架或轮椅的科室。患者陪护家属力量有限,医生和护士帮忙送患者下楼。

楼道阴暗闷热,徒步上到20层,中年男性也需要中途停下来休息几次。一位骨科女医生抬完患者上楼,气喘吁吁坐在潮湿的楼梯上休息,“六趟了,动不了了。”

抬担架下楼,要尽量保持患者平躺,前面两人举着扶手倒退下楼,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倒,后面的两人只能弯着腰降低担架高度。在狭窄的消防通道内转运患者,转身不便,在拐角处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墙壁或者栏杆。

用材质软的被褥抬患者更加吃力。被褥虽然较轻,但抬起来不方便,还需要有人站在中间托住下方。每下降两三层楼,就需要停下休息一会儿。

21日下午5点左右,妇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华抬着患者站在医院门前,等待转院车辆。她和其他三位医生一直站在路边扛着患者,没有放下来。患者的丈夫站在中间托着下方仍挡不住患者下坠,抬被褥的人更加吃力,陈志华弓着身子拉紧被褥的一角,手指勒得通红。

把患者送上车,陈志华叮嘱过司机把患者送进指定科室,又在泥水中跑着折回病房。在泥水中来回转运患者,陈志华的裤脚和后背溅满了泥点。

据人民网报道,截至21日21时,已转运600多名重症患者。

7月21日下午,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安排患者转院。因担架不足,医护人员用被褥做担架运送患者。 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医生从家带食物分给病人

7月21日下午,郑大一附院贴出通知,门诊急诊业务暂停,重症患者转院到郑大一附院东院区。门诊和急诊门前坐满了患者,等候亲朋开车来接。

医院停水,门口小卖铺的水也卖完了。李志峰上午11点出门,跑到两公里外的商店给女儿买酸奶和矿泉水。20日上午,李志峰的女儿刚做完耳科手术,住院观察。

从老家出发之前,李志峰就留意过,郑州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强降雨。他把车特意停在宾馆院内靠墙的高地。但降雨的强度,还是远超出了李志峰的预期。

7月20日下午2点,李志峰站在病房楼前的走廊下,看着外面的雨点越来越密,犹豫着是否把车挪到宾馆院子的绿化池旁。

李志峰拍摄的视频时间显示,7月20日下午4点09分,医院内的积水刚没过脚踝。4点16分,李志峰拍摄的视频中,一位中年女性在积水中撑伞行走,积水已经达到了她的腰间。“打伞都没用了,雨下得跟往下浇一样”。李志峰回忆,不到五点,积水就漫过了医院走廊下的台阶,病房楼的大厅开始积水。

暴雨后郑大一附院停电一夜,21日凌晨5点恢复了部分高层病房供电。李志峰以为,地下室的检查设备泡水,只有重症患者才需要转移,女儿可以安心住院。

直到下午三点,李志峰拎着矿泉水牛奶爬上八楼,听下楼的患者家属议论,患者要全部出院。

李志峰开始慌张。车停在宾馆被泡,积水灌满了后备箱,发动机无法起动。临时出院,让李志峰毫无准备。即使让朋友从老家来接,也要等到晚上才能到郑州。

解磊和妻子坐在郑大一附院门前,被子兜起的包裹堆在脚边,他坐在妻子陪床携带的小马扎上。解磊从信阳到郑大一附院做肾结石手术,因肾内有积液延迟手术。

解磊身患多种疾病,脑出血、腰椎间盘突出,无力走动。哥哥开车送他到医院,车在停车场被淹,解磊只能坐在医院外,等着朋友到郑州接他回家。

急诊内科主任王正斌说,有十几个本可以出院的轻症病人,因通讯和交通瘫痪,也无法离开。他从家里给大家带了些吃的,“勉强维持大家不慌乱。”

患者家属用私家车帮助转运

7月21日晚上8点,郑州再次开始下雨。借着转运患者的救护车车灯亮光,医院护士领着转院患者到医院门口乘车。重症患者转院,患者家属和轻症患者自行安排。

来医院治疗颈椎病的78岁的老人贾保邦,老伴在医院陪他。21日,两人办理了手续,外出寻找宾馆。

两人走了三四个路口才找到一家有空房的宾馆,但房间太高,电梯也停了,他们只能作罢。两人再次回到医院的廊桥下打地铺,等天亮再想办法。

27岁的田梦茹感受着周围人的善意。田梦茹在平顶山市一家初中教语文,7月20日上午,因膝盖受伤在郑大一附院做了微创手术。医院突遭暴雨,医生考虑田梦茹做完手术后只需要休养,建议她出院回家。

田梦茹无法站立,只能坐在行李箱上,披着毛巾避雨保暖。表哥在医院周围找了几趟没有租到车,医院附近的酒店房间早已客满。医院附近的一位临时做志愿者的学生帮助转院患者搬运东西,帮田梦茹联系车辆。

一位患者家属路过,问他们去哪里,是否用车。“用用用,去哪儿都行,只要能带我们出去。”车主表示,不能保证能在哪里找到酒店,但愿意带他们上车到处问一问。车主帮田梦茹在车里坐好,蹚过路口的积水,带她离开医院。

据人民网报道,在河南省卫健委等有关方面的协调下,来自全省各地市和兄弟医院的救护车,甚至大巴车、私家车,都加入了转运队伍。

目前郑大一附院ICU病房已经恢复供电,门诊和住院楼大部分恢复用电。现场有各部门单位支援的发电车、移动通讯车,保证了医院的基本需求。

“病人多,难题多,但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