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海绵城市失效 专家:不能应对大暴雨 /

大V质疑郑州海绵城市失效 专家:不能应对大暴雨

一场极端的特大暴雨,让处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地的郑州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也引起人们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

从7月20日起,社交平台上陆续有大V提出质疑,郑州内涝严重,是否与城市排水系统失灵有关,或投入500多亿建设的海绵城市失效?甚至,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也发布文章,“阴阳怪气”郑州的海绵城市建设。

但是,不少专家指出,类似的观点有失偏颇。此次河南遭遇的大雨灾害非常罕见,一天降了去年全年1/3的雨量,已经超出了海绵城市所能应对的能力,与是否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关系。郑州城区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和城市规模相匹配,若真按照此次极端情况设计,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还有网友表示:“郑州雨停后水位退得很快,海绵城市是有效果的。”

面对短时强降雨,构建更完善的排涝系统、充分发挥原始地形下垫面本底植被和土壤等对雨水的渗透、严禁侵占填埋河道等,也是应对强降雨下内涝灾情的方法。

7月20日,南水北调郑州管城区境内的抢险人员对干渠堤坝进行加固,防止雨水灌入南水北调主干渠,确保水质安全 东方IC图

海绵城市“失效”了?

近期,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河南省水利厅表示,18日8时至20日15时30分,河南郑州荥阳、巩义7个雨量站降雨量超600mm,重现期均大于500年一遇,最大点雨量718.5mm。而郑州气象局表示,这3天郑州下了以往一年的雨量。

包括郑州在内,河南多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不少群众被困,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大灾无情,人间有情。面对这罕见的暴雨灾害,国家防总河南工作组已紧急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子弟兵们也已出发参与紧急抢险救援。灾害之中,也出现不少人们守望相助,踊跃捐款的感人场景。

驻豫火箭军某部近200人携带皮划艇、救生衣、锹、镐等必要救生器材完成集结,奔赴郑州抢险救灾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却传来不少不和谐的声音。微博大V“何光伟v”转发了一条河南建设“海绵城市”的新闻,并质疑:“这534亿都咋花的?要不要我帮你们查查?”

目前,“何光伟v”已经被微博禁言。

还有用户问:“很遗憾去年交付的这项工程,不知道为什么一点作用也没有派上?”

21日,BBC中文网在推特上发布关于郑州暴雨的新闻,却特意点出“郑州曾投入逾500亿元人民币建设海绵城市”,并“阴阳怪气”地说:“一场暴雨似乎打破了这个神话。”

什么是“海绵城市”?

但是,这些质疑声真的合理吗?这先要从“海绵城市”是什么开始说起。

根据“郑州发布”今年5月的解释,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称“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的是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因地制宜规划蓄水池或雨水桶等雨水收集设施,把整座城市变成一块下雨时“吸水”干旱时“出水”的海绵,既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又能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2018年1月公示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显示,到2020年郑州将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包括在主城区规划191条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改造海绵公园,在河流两岸打造生态滨河缓冲带……《规划》预计,到2020年郑州主城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约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2.5%。

“郑州发布”举例说,如今在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地面道路——郑州南四环萍湖路段,紧邻机动车道路边的侧石每间隔约10米,就设有一块预留排水口的侧石,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内还有溢流收水井等。

绿化景观将“海绵城市-低影响雨水系统”设计理念融入施工中,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路面积水,又能控制降雨径流量,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压力。

不仅收集雨水,四环线工程在地面道路建设时引入了再生水工程,待工程全部完成后,净化后的污水也可接入管道循环使用。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更新项目,目前郑州已经实施了一批项目,带动效果明显。统计显示,通过项目累计建成排水管网5162公里。去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8亿吨,再生水利用率为50%。

作为河南省“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郑州已经建设近五年,成效如何呢?

“雨天不蹚水,路上没积水,这些变化我深有体会。”提起下雨天的出行,住在未来路与顺河路交叉口附近的李先生今年5月说。

郑州市城建局表示,自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以来,截至今年5月29日,郑州全市共计消除易涝点125处,消除率77%。

此外,郑州通过对贾鲁河、金水河等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市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地下水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在道路更新改造增加城市“小海绵”,解决雨天容易积水等问题,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但是,这次的暴雨中,海绵城市为何会“失效”呢?

专家:不能应对这样百年以上的特大暴雨

面对这些疑问,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21日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如今城市大面积由硬化路和高层建筑构成,雨水没办法渗透,建设海绵城市的确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但并不能应对这种百年以上的特大暴雨。”他解释道。

浙江工业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前虎也对媒体表示,此次河南遭遇的大雨灾害非常罕见,不是海绵城市建设所能解决的。

陈前虎称,从技术层面分析,海绵城市解决的是中小雨的径流蓄滞问题,以促进城市地表径流的就地下渗和雨水可持续循环。此次河南大雨属于突发特大暴雨,已经超出了海绵城市所能应对的能力。“郑州这次大雨是非常少见的,造成的灾害跟是否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关系。”

根据郑州气象局的梳理,郑州20日16时至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

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

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那么面对短时强降雨,城市要如何应对呢?胡刚谈到,海绵城市只能让常态下的雨水向地下渗透,排除地面积水,以促进城市地表径流的就地下渗和雨水可持续循环,如果遇到特大暴雨还需采取另外措施,如建设地下深隧,暴雨时储水,晴天时抽水到江河湖泊。

除了不断建设海绵城市,构建更完善的排涝系统才是解决内涝的根本。胡刚介绍,雨水管网是当前排涝的主要手段,作用非常大。在老城区,由于以前雨水管网口径比较小,不能在暴雨时充分排水,造成涝灾。老城区管网扩容比较难,浅层地下已有大量建筑桩基和地下车库,

“所以建设深隧很有必要,而且现在挖隧道工程技术已经成熟,投资也不是很大。”胡刚说道。

许昌学院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吴国玺则在受访时认为,城市积水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造成城市积水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二是道路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速度慢;三是排水管径小,不利于下水。”

如何缓解城市内涝?吴国玺建议:必须充分发挥原始地形下垫面本底植被、土壤等对雨水的渗透、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其次,严禁发生侵占、填埋河道的现象。另外,防止道路两边绿地、广场地坪高于道路。

吴国玺建议,城市湖泊水系是天然的海绵体,湖泊水域空间的维护是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基础条件。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系统,发挥其滞蓄雨水的作用,恢复其生态功能,同样非常重要。

此外,吴国玺还建议,要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升级改造集污管网,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