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在李世民与武则天光环下 李治真的柔弱吗 /

在李世民与武则天光环下 李治真的柔弱吗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唐高宗李治的形象整体显得柔弱无能。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唐太宗时期,因性格温和最终被立为储君;第二则是他晚年疾病缠身,把大部分政务交给皇后武则天。

李世民和武则天都是历史类文艺作品创作的热点,李治在以这两人为主角的作品中总是沦为背景板,久而久之,他难免会给人以软弱无能的感觉。如果说李治成为储君的确有幸运因素,但他在继位后的一系列政治博弈中取得最终胜利、并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操作,则说明他不是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那么傻白甜。

相反,李治堪称李世民合格的继承者。

储君争夺战意外的胜利者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李世民,其子女教育问题时常被人诟病。在他晚年,太子李承干及多位亲王都曾为继承皇位争斗不休,还有过谋划政变甚至公开叛乱的尝试。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不难发现,李世民的子女教育不是太失败,是太成功了——为了防止玄武门之变在他身上重演,他培养出了好几个有能力也有志向问鼎皇位的皇子。

遗憾的是,皇位始终只有一个。

最初,皇位毫无疑问是李承干继承。他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可谓名正言顺,又深受李世民喜爱,8岁就被封为太子。有着父母优良基因的他,在房玄龄、魏征等名臣的教导下,早早显示出政治家的天赋,李世民在考察他治国方略后也极为满意。

李承干16岁时,唐高祖李渊病逝,李世民服丧期间,李承干第一次监国理政,表现出色,“颇识大体”“颇能听断”。李世民显然对儿子的表现非常满意,等服丧期结束,“细务仍委太子”,仍然让李承干处理许多朝政,并在自己出巡时让太子监国。

靠着“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才得以上台的李世民比谁都清楚,太出色的儿子会让老父亲提前交班。所以,随着李承干年岁渐长,李世民一方面很喜欢这个儿子,一方面又生怕他势力太大会架空自己,于是开始对长孙皇后生的另一个儿子李泰大加恩宠。

李世民的子女教育非常成功,被史书誉为“聪明绝伦”的李泰同样是一个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皇子。通过同时给李承乾和李泰极大恩宠,李世民一方面希望李承干能顺利接班,另一方面也希望李泰的存在能对李承乾构成制衡,防止“玄武门之变”重演。

当年,李渊在诸位皇子之间大玩权力平衡时,李世民选择强行上位。现在,李承干决定有样学样。他先派人试图刺杀竞争者李泰,失败后又决定放手玩一把更大的:谋杀李世民,提前继位。

让人惊讶的是,李承干的布局获得了极大成功,密谋集团实力异常强大。玄武门之变主要策划和执行之一、单独讨灭高昌并参与了讨伐突厥吐谷浑等多个势力的唐朝外战名将侯君集,李世民的异母弟弟、汉王李元昌,名臣杜如晦之子、李世民的女婿杜荷,以及宫廷宿卫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李安俨,都是这个政变密谋集团的主要成员。

这些人中的李安俨虽然不如其他几人有名,却掌握了李世民的命门:李安俨曾经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后继续带着李建成的东宫(电视剧)卫队死战,李世民觉得他是忠臣,所以把他收编过来。李世民对他特别信任,让他掌管宫廷宿卫,至今已有十几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能获得成功,一大因素在于他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如今,李承干竟然成功收买了负责宫廷宿卫十几年的李安俨,一旦举事,英明神武如李世民,恐怕也是在劫难逃。

正当李承干的密谋逐步推进时,李世民第五子齐王李祐不成气候的叛乱却意外使这个阴谋曝光了。当时,李承干的一名卫士卷入齐王叛乱,在审讯中为了保命供出了李承干的阴谋。得知此事的李世民除了震惊之外,还无比的后怕:自己眼皮子底下竟然有如此庞大的密谋集团,甚至掌握自己宿卫的李安俨都是密谋集团核心成员,要不是齐王的叛乱意外发现了这个阴谋,不管李承干叛乱之后能不能坐稳皇位,自己是死定了。

这名卫士不但保住了性命,还成为大赢家:李世民觉得是上天派他来拯救自己,不但赦免了他参与齐王和太子两个谋反集团的罪行,还给他升了官。密谋集团的主要成员,则被处死或者赐死。

唯独对自己和亡妻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李承干,李世民实在狠不下心。李世民不但仅仅流放了他,还希望他在自己死后仍然能活下来。如果未来和李承干有着很大过节的李泰继位,李承干必死无疑。另一方面,李承干被废后,李世民苦心经营的诸子平衡被打破,李泰的势力也失去了制约,如果立他为太子必然独大。因此,李世民决定:流放李承干的同时,以试图夺嫡罪名把李泰降封。

在李承乾和李泰同时出局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拥有优先继承权的嫡子中,只剩下最小的李治。李治性情温和,年纪也轻。立他为储君,既不会像李承干那样急着提前上位,继位后也不会主动为难两位被废黜的亲兄弟。就这样,李治意外地成为贞观年间储君争夺战的赢家,并且在唐太宗死后继承了皇位。

通过高阳公主案 清除威胁皇权的宗室元勋

李治被立为太子时年仅16岁,继位时也才22岁。继位后,李治依靠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也是自己亲舅舅的长孙无忌为首的朝臣实施统治。比起拥有着强大班底,又以强势著称的两个同母胞兄,他的继位未必能让许多李唐宗室和开国元勋信服。这些宗室和元勋在私底下进行着各种串联,对李治的统治构成了较大威胁。由于李承干于贞观末年、李泰于李治继位后不久相继病逝,这些宗室和元勋并没有找到可以共同拥戴出来替代李治的新主。这一阶段的形势暗流涌动,但李治依靠长孙无忌的帮助,明显占据了主动。

此时,房玄龄家族的家庭纷争最终引爆了双方的矛盾。房玄龄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财产和爵位,小儿子房遗爱娶了李世民之女高阳公主。这位公主以私生活混乱著称,曾经和玄奘的徒弟辩机私通,常年是各种电视剧的主角。为了让房遗爱获得房玄龄的财产和爵位,高阳公主上书诬告房遗直,说他多次动手动脚想非礼自己。长孙无忌在奉皇帝命令审理此案的过程中,发现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旁边竟然有一个反对李治的小集团。

根据长孙无忌的审理结果,房遗爱夫妇和荆王李元景、驸马都尉柴令武、大将军薛万彻等人构成了一个阴谋集团。反对李治的密谋集团还在串联阶段就因为房遗爱的家庭纷争败露,房遗爱夫妇、柴令武夫妇、李元景、薛万彻等参与密谋的核心成员最终被处死或者赐死。

但是,这个案子在后续审问和办理中明显被扩大化了。房遗爱为求活命把吴王李恪也诬陷进 来。吴王李恪是李世民同隋炀帝女儿所生的庶子,也是此时李世民所有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

李治放手让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去干脏活,在办理高阳公主案时无限株连。等把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时,李治对大臣们说:“朕想向各位求个情,饶我的叔叔和兄长不死。”大臣们于是对李治讲了一番陛下虽然宽仁,国法不可废的大道理,最终把牵连进来的亲王全部赐死了。后世的研究者认为,此时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已经开始架空皇权。然而,李治在这里只是很好的展现了自己表演天赋。按照《册府元龟》记载,李治在亲自审问房遗爱时,曾经直接责问:“你现在才告发李恪,不是太晚了吗?”这才是他在此案件中的真正面目:无论如何都要把李恪牵扯进案子中的,正是李治本人!

我们仔细回顾下这个超级大案清除的势力:李渊庶子中尚存最年长者李元景、李世民庶子中尚存最年长者李恪,在同母胞兄李承干、李泰相继病死后,他们是对李治皇位威胁最大的两个宗室。李道宗、薛万彻等人都是和李治没什么渊源的将军,这些人倒台后,李治开始大量在军队中提拔自己嫡系。只有最早卷入此案的房玄龄家族,作为关东寒门士族的代表,属于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集团之政敌。

因此,高阳公主案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李治本人。借这个案件,他除掉了对皇位威胁最大的两名宗室,在军队里换上一批自己的嫡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长孙无忌去干得罪人的活。相比之下,长孙无忌虽然打倒了关东士族代表的房玄龄后人,但也把得罪人的活全部包揽下来。被无辜卷入此案的吴王李恪临死前,痛骂长孙无忌陷害忠良,诅咒他家族覆灭。作为关东武人代表的李勣,此时继承了被打倒的吴王李恪司空一职。房玄龄家族的倒台对李勣震动巨大,后来临终留遗言时还着重提及此事。李勣的态度,对未来政局的发展至关重要。

打击长孙无忌 实现大权独揽

利用高阳公主大案,李治成为最大赢家,把一系列不服从自己的宗室清理出局。与此同时,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两位李世民留下的辅政大臣也成了小赢家,他们在朝堂里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从李世民时代起就举足轻重,此时集权臣、外戚和关陇贵族世家代表身份三者为一体,势力巨大,褚遂良也依附于他。在消灭了李恪等对皇权有着直接威胁的宗室后,他的存在对李治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当时,李治后宫实力最强的王皇后出自知名望族太原王氏,是关陇贵族王思政之后,萧淑妃出自当年创立了南朝齐、梁王朝的兰陵萧氏,这些世家与关陇贵族世家代表长孙无忌关系密切。高阳公主案后,长孙无忌一系在朝堂中势力变得独大,他的盟友如果继续掌握后宫,李治的权力会受到进一步侵蚀。

比起在朝堂上直接发难,李治选择从后宫入手。他抓住王皇后用厌胜之法诅咒武昭仪的过失,在朝堂上提出废除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部分朝臣坚决反对。

这时,李勣支持了李治。

作为唐初在对外征战中和李靖齐名的一流名将,李勣是隋末唐初历史舞台上非常复杂的一个人物。原名徐世勣的他早年是瓦岗寨叛军领袖之一,并因为文艺作品而以书生形象知名(徐世勣字懋功,文艺作品中时常被异化为徐茂公)。历史上的李勣可不是什么书生,作为隋末乱世中跌打滚爬出来的一代枭雄,他的演技比起李世民、李治父子可谓不遑多让。

最初,徐世勣是瓦岗寨创始人翟让的心腹,并且在李密火并翟让时被砍伤了脖子,几乎被杀,伏兵正准备补刀时他被李密的心腹王伯当救下。活下来的他在李密阵营里多次划水把李密坑的不轻。李密兵败后,选择投唐。唐政府收编徐世勣时,他说自己是代表李密把自己所部军队人口献给唐朝。这是标准的把李密往火上烤,生怕李渊忘了投靠自己的这位枭雄是如何火并翟让又打崩隋朝的。李渊直呼徐世勣是“纯臣”,于是故意轻慢李密,逼他出逃随后将他截杀。徐世勣不但博得了好名声,还成为瓦岗寨一系的代表人物,接受了李密的政治遗产,被赐姓李。贞观年间,李世勣(李世民死后避讳规则改变,又改名李勣)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死前安排后事时,从资历和实力上看,李勣是足以和长孙无忌一起辅政的。但李世民却和李密一样看透了李勣,下令将他贬到位于今日甘肃的偏远地区迭州任都督,并特意嘱咐李治:“李勣这个人能力和智慧都是最顶级的。你对他没有恩情,很难驾驭他。我现在把他外贬,如果他得到命令后立即去赴任,就说明他没有异心。等你登基后,将他召回到长安重用,他必将忠心于你。如果他得到命令后犹豫不肯离开京城,你立即杀掉他。”

有人以此指责李世民刻薄寡恩是不恰当的。李世民目睹了当年的徐世勣如何和自己的父亲李渊飙戏坑死了李密,知道李勣不仅是位能征善战的名将,也是个素质绝高的政客,是演技不下于自己的老牌演员。李世民忌惮和提防他,又最大程度设计让他为李治所用,只能说是高手过招。至于李勣本人,三十年前就能和李渊同台飙戏,自然也懂得李世民的意思。听到贬令后,他家都不回就去了迭州。等李治继位,果然把他召回,予以重用,在赐死吴王李恪之后又把空出来的司空之位给了他。

现在,李勣成为李治政治上和军队里最可靠的盟友。在李治和长孙无忌为了废后事情相持大半年后,李勣声称,立谁做皇后是皇帝的家事,轮不到外人来说话。随着他的表态支持,李治终于敢放手废后,并将武昭仪册封为新的皇后。新皇后的册封仪式由李勣主持。到这时,长孙无忌一系算是在朝堂里失去了权势。

几年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被贬出朝堂,相继被赐死或病死在贬所。在这里,李治又演了一遍自己当好人想赦免、朝臣当恶人坚持法度必须赐死长孙无忌的戏份,再次证明和吴王李恪被冤杀一样,都是他自己的决定。

在赐死长孙无忌的问题上,李治毫无疑问过分了。毕竟长孙无忌并没有反迹,还为他当恶人在高阳公主一案中排除了所有皇位竞争者,只是专权跋扈了一些。李治选择赐死不再有威胁的长孙无忌,除了政治家的冷酷外,很大程度是因为此时才30出头的他身体开始有病。长孙无忌死后第二年,李治“风眩病”发作,一度头晕目眩,不能视政,从此这个疾病将伴随他一生。很可能在正式发病前一年,李治已经感到身体不适,所以不得不狠心赐死了已经贬官流放的舅舅。到长孙无忌死后十几年,重病缠身的李治亲自为他恢复了名誉。

就这样,看似柔弱无能的李治,在李世民死后十年内,战胜了所有政敌,赢得了权力游戏的角逐。在武皇后和李勣等人的协作下,这位君主不但延续了贞观年间的治世,还完成了包括父亲李世民在内隋唐多位君主的未竟心愿——征服了雄踞东北地区数百年的高句丽,在白江村之战中干净利落地击败日本军队,甚至将疆土扩张到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

李治可以说是李世民合格的继承人和政治家。虽然他的晚年因为疾病缠身把大部分具体的朝政交给了武皇后,但仍然牢牢把控权柄和国家的大方向。讽刺的是,正如在杀吴王李恪和长孙无忌时候的表演一样,他伪装得太好了,以至于后世大部分人真的相信他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生活在父亲和妻子阴影之下的窝囊男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