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阿里巴巴还值得被社会主义相信吗? /

阿里巴巴"企设崩塌"还值得被社会主义相信吗?

娱乐明星大多有人设,明星公司如果也存在“企设”,那么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就是阿里巴巴“企设崩塌”的节点。

因为“女员工疑似陪酒后被性侵且多名主管漠然以对”事件,阿里巴巴已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涉嫌强奸的嫌疑人与态度令人愤怒的相关主管成了不少评论者眼中这家以强调价值观著称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异化”的铁证,CEO张勇在声明中表达“震惊、气愤、羞愧”被网友怒怼“早干嘛去了”,曾经被阿里辟谣的“破冰文化”再次登上热搜并被不少自称是前员工的网友指认确实存在,甚至6,000多名阿里员工自发创建的“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讨论群也被一些声音认为是“公关手段”。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非常喜欢武侠精神,要求公司所有员工都起一个与武侠有关的“花名”。但此次阿里女员工涉嫌被性侵事件是对阿里“侠义精神”的巨大讽刺。(微博@冲锋号角)

“涉嫌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两名高管引咎辞职,一名高管被记过处分,这样的处理决定除了被全世界媒体报道,以及造成阿里股价下跌之外,似乎没有扭转风评的一丁点效力。

连大陆官媒都总结称,舆论已经“一边倒”。

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阿里已经“没有神的光环”。

处于风暴中心的“陪酒文化”,客观地说,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存在的顽疾。在中共八项规定的约束下,近年来公权力部门的酒局已经明显减少;但中国人习惯在酒桌上谈生意,不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上级让下级喝酒,下级喝不喝?“很多人慑于权威不得不喝。”而强制女下属陪酒,这种“恶臭而油腻的做法”更是在整个东亚地区广泛存在,“一些女员工无可奈何却不得不忍气吞声。”

有法律人士对媒体表示,“很多人隐隐约约都有类似经历,这让很多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因而引发了群情激愤。

也有观点认为,事件闹到这个地步也正是由于涉事企业是阿里巴巴,如果换成是知名度较低的一般企业,即使受害女员工同样做出公开发帖、大闹公司食堂的举动,也未必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多么大的水花。

可事情出在阿里身上,也是公众以及阿里内部员工最为不满的地方——在极为强调价值观的阿里巴巴,受害女员工的几位直属主管为何在证据相对确凿的情况下消极处理?从事发到阿里高层的关注,为何中间隔了10天?阿里“引以为傲”的组织系统为何失灵了?

一位阿里巴巴内部的培训师曾对大陆媒体表示,在阿里巴巴的内部文化体系内,有没有“阿里味”成为了重要的评判标准。一位阿里内部的人事高管对“阿里味”的总结是:理想主义,平凡人做非凡事,企业凝聚力来自“集体荣誉感、使命认同、战斗力以及破坏性”。

2016年,阿里巴巴在内部搞了抢月饼的活动。有员工利用系统漏洞多抢月饼,仅仅三个半小时后,几名员工就被开除。月饼事件为阿里价值观设立了高标准,甚至影响了中国大陆的诸多互联网企业,包括字节跳动等在内的“大厂”,几乎都有多报销加班车费者开除、领取不符合规定的租房补贴者开除的铁规。

但是在此次的女员工涉嫌被侵害的事件中,“在女生反映事件时,是谁阻挡了信息的上达?又是谁在有意庇护,让事件的发酵走向公共舆论的审判台?”

有自媒体评论,在迅猛的业务攻势下,对KPI和市场地位的放大掩盖了阿里组织文化下的灰色空间。随着组织变大和各阶段员工的加入,阿里早期的文化价值观被不断稀释,其组织体系已经演变成臃肿的权力机器,“失去了原有的牙齿”,阿里已经“变得油腻,变得臃肿”。受害女员工的几位直属上级试图将问题“糊弄过去”,几乎就是很多美国电影与韩国电影中只关心自己的职级饭碗而丢掉最基本同理心的角色在现实中的原型。

可大众不会仅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看待阿里,不会仅仅追问“如何摆脱系统性麻木迟钝”。阿里在中国大陆的符号意义在最近几年几次发生嬗变,远不止“跌落为一家普通的大公司”这么简单。

从2019年开始,马云“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工作制度)是福报”的言论,让其从民众眼中的商界传奇快速转变为“割韭菜”的大资本家。阿里副总裁蒋凡去年的桃色新闻,不仅让阿里的价值观饱受企业内外质疑,更在公关过程中因为撤热搜等做法让中共的宣传部门大为光火,甚至直言“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从去年年底开始,阿里及其关联的蚂蚁金服又在官方反垄断行动中首当其冲,被外界视为官方打击“资本无序扩张”的重点对象。而马云创立的“湖畔大学”更名,亦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马云当初犯了没有以史为鉴的错误——不管创立“湖畔大学”的主观意愿如何,在结果上让人联想到明朝“东林党”,无论如何是不明智的。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网友把话题拔高到“中国姓社不姓资”的高度。《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踏浪青年”发文表示,此次阿里的事件已让网民达成一致,“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更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不要妄想像韩国财阀一样操控一切,这里是中国”。这一说法在评论区收获了大量点赞。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同样指出,阿里的整体形象出了问题。他认为阿里需要反思的是“公众为什么在感情上离它渐行渐远,为什么很多人从喜欢它变得开始有些反感它”。互联网头部企业需要“摆正盈利与社会贡献正能量之间的关系,围绕资本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对接开展有益探索。”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事件对于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意义,不仅在于阿里需要面对行业新旧势力的竞争、超过25万人的团队管理、重塑价值观等问题,更要在顶层的意识形态层面,去回答“还要再相信阿里吗?”

——尽管这个问题对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裹挟了太多时代赋予的错位。可谁又能躲开命运早已在暗中标好的价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