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若被打倒,中国就离文革就不远了
撰写:余一竹
中国著名防疫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7月29日凌晨1点多发微博表达"与病毒共存"的观点,这一观点迅速引发了网络反弹,很多人对他开始围攻,甚至有人骂他为"反动学术权威"、"汉奸"。
张文宏7月29日在微博上说"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新冠病毒)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未来选择的方式是"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
张文宏言论引发争议。(视觉中国)
张文宏的说法非但没有否定采取有力防御措施,反而还高度肯定了中国防疫的成绩,并且以最新研究数据为依据,认为"中国灭活疫苗对新冠的重症化、住院和死亡的预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他只是强调了与病毒斗争的长期性,正如与流感病毒的共存一样,在经济发展和防控疫情上采取平衡。
但网络上有不少观点认为,张文宏的"与病毒共存",其实就是向病毒缴械投降,可以比作汪精卫的"曲线救国"观点,甚至有网站直接把张文宏列为"汉奸"。这种观点实在是对医学知识的无知,外加上亢奋的意识形态斗争思维充斥了大脑。
在对张文宏口诛笔伐的时候,一直被看做中国官方态度的《人民日报》也加入批斗张文宏的行列。2021年8月7日晚,《人民日报》旗下的报纸《健康时报》发布中国前卫生部长高强的重磅文章,题为《"与病毒共存"可行吗?》。
文章指出:西方国家将疫情反弹的责任推给病毒变异是"甩锅",这是英、美等国政治制度缺陷导致的防疫决策失误,也是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必然结果。人类应对病毒策略正确,再强大的病毒也能战胜;人类应对病毒策略失误,再弱小的病毒也会蔓延。
然后高强几乎点名地批评道: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也大讲德尔塔毒株的惊人威力,建议国家考虑"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策略,"学会与病毒共存"。专家们的观点,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又主张"与病毒长期共存",岂不是矛盾吗?他还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高强曾是SARS期间中国卫生部部长,大学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现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总顾问。如果高强看过张文宏的原话,并且不断章取义,或许就不会得出"投降说"的论断。按照高强的逻辑,人类至今仍未根除流感病毒,反而与其共存下来,难道是对流感的投降,难道为了抵抗流感病毒,就需要紧闭国门,整天专门与病毒斗个你死我活?
与新冠病毒共存,在他们看来是向欧美某些国家看齐,是政府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向以强有力的行政力量为豪,不管是SARS期间,还是新冠疫情以来,也正是在这种全国行政动员下取得的成果。这个成绩是不容否定的。但这是否意味着,在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病例的情况下,在中国国民已大部分接种了疫苗的情况下,在病毒致死率"从去年最高的18%降低至0.1%"(张文宏)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一级防疫标准呢?是不是可以考虑采取更加宽松的防控措施,而更多地让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恢复到更加自由的状况呢?
张文宏作为一个医疗卫生领域的顶级专家,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他对病毒的说法可以说是世界医疗卫生界的共识,病毒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消灭,只能不断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力,如果这一点常识都不认同,那就没有可讨论的必要了。
张文宏不过是说出这么一点常识,并出于一种社会责任面向公众发声,建议社会在防控的同时,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却成为众矢之的,被一些人上纲上线,批评为崇洋媚外的"汉奸",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
现在中国社会尤其是透过网络媒介传递出来的声音,总是容易夹杂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批斗"意味,稍有不同观点,就要上纲上线地进行舆论围剿和打击,显然是不理性的,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无益。如果一个社会对张文宏这样有专业能力和公共情怀的知识分子都要打倒,那中国社会真的就离"文化大革命"不远了。
所幸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有相当多的声音都是认可张文宏,中国政府也曾授予张文宏"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
随着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率先在中国呼吁和力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大力保障知识分子的权益,发挥知识分子的专业能力,以及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对于专业人士、知识分子、科学家的尊重,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共识。专业人士、知识分子、科学家在推动中国进步发展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美国遏制压力下,在美国政府进行科技制裁的严峻外部形势下,中国能否最大程度上激发专业人士、知识分子、科学家的积极性,事关国运。而从过去40年的经验来看,相信那些对张文宏医生的上纲上线式攻击不会成气候,大概率会沦为笑话。张文宏所代表的一批医生、知识分子、科学家,相信会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和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