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张文宏不哭 新加坡宣布与病毒共存 /

张文宏不哭 这座全球一线城市宣布与病毒共存

一场关乎每个人的大讨论正在中国上演。

面对新冠病毒,如今中国存在着“清零派”和“共存派”之间的角力。张文宏医生的一条微博,让他时隔一年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不仅张文宏,钟南山、高福、王辰等专家都公开表示过,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和人类共存。

对“共存派”的声讨,则认为这是向病毒“投降”,必须坚持严格防控,打消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想法。

让大家惴惴不安的,除了在海外不断变异的病毒,还有在整整一年半的经验与教训面前,南京依然被破防。这个GDP排名前十的大城市,手忙脚乱,给中国抗疫好好上了一课。

张文宏就是在南京防疫的反思中提到:“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会学到更多。”

抗疫持久战可能成为新挑战。

就在我们陷入一场争论的时候,同为亚洲地区的新加坡交出了一份似乎无人能抄袭的作业。

几天前,新加坡宣布:社会解封,与疫情共存,进入新常态。其提出防控措施,既有中国人熟悉的狠劲,也有十足的精细,可以说把东西方的优势结合到一起。

当然,它不是最完美的,甚至也很脆弱,随时可能后撤。

只是,我们在迈向“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状态之前,如果连新加坡模式都做不到,遑论更大范围的开放。

面对凶猛的德尔塔,中美在艰难应对,英国干脆做起了“社会实验”,而新加坡似乎已做足了准备,这是哪来的勇气?

新加坡每周新增确诊病例,有着明显的三个波峰,但后两个持续时间都很短。来源:海峡时报

8月6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将在8月10日解封。

打完疫苗,可以最多5人一起堂食;

打完疫苗的情况下,文化类活动允许容纳500人以上;

打完疫苗的顾客,可以接受脱下口罩的美容和按摩服务;

要是疫情受控,进入8月19日启动的第二阶段,打完疫苗可以进行千人聚会;

甚至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入境申请者,只要打完疫苗两个星期以上,都可以恢复审核,相当于打开了国门……

这是朝着“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的新常态迈出的第一步,之后还将经历若干个阶段。

最初的10天属于“预备期”。如果疫情持续受控,自8月19日起,解封的程度会渐进性放开。

到了9月初,如果超过八成人口完成了疫苗接种,并且疫情继续受控,就可以进入“过渡期A”,即继续减少人们聚集的各类限制,以及继续减少入境限制。以此类推,如果情况仍然乐观,新加坡将进入“过渡期B”,进一步减少限制,最终达到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常态。

新加坡官宣的“四步走”开放计划,整理:海峡时报

为了迈向新常态,新加坡付出了巨大努力。

早在今年6月底,新加坡就对世界高调宣布不再追求病例清零,开始尝试与病毒共存。不料,7月就发生KTV聚集感染案例,半个月时间,爆发的感染集群就高达128个!最大的集群感染人数已经破千!

这对于570万人口的新加坡来说,形势一时间变得极其严峻,社会神经再度绷紧。新加坡只得再度恢复社会限制措施,甚至后撤到“高警戒第二阶段”。

过去一个月,新加坡新增3031起新冠病例,累计确诊66012人,累计治愈64380人。目前只有9人在ICU病房,死亡43人。

紫红色代表进入ICU病房的病例比重,深灰色代表普通病房比重,浅灰色代表隔离病房比重。来源:海峡时报

与此同时,新加坡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也在飞速进行。

截至8月12日,新加坡接种疫苗超过789万剂,81%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人口为73%。

两针接种率跟中国一线大城市的覆盖率非常接近。而且人家打的是辉瑞和莫德纳,是被证明更有效的疫苗。

事实上,新加坡早就做好了接种人口超过8成,逐步放松限制措施的准备。

细看8月9日开始的新措施,就会发现其中有一条暗藏的主线。那就是新加坡将根据接种疫苗不同进度来采取不同的限制管理措施。

这就是新加坡敢宣布迈向新常态的最大底气,也一脉相承了新加坡政府的管理智慧——把条件和风险全部告知,把选择权留给人们。

抗疫一年多了,新加坡的作业仍然是全球独一份,谁都抄不了。

有网友吐槽,新加坡的具体防疫措施其实就是研究市民该怎么吃饭,一个人吃还是五个人吃,堂食还是外卖,光明正大地吃还是偷偷摸摸地吃……

政府给出建议和限制条件,人们就可以决策是否做出某些行为。

比如,打了疫苗,你就能到室内就餐;又比如,自己打了疫苗,但能不能跟朋友们一起吃饭,你得问朋友们打了疫苗没有。而且大家进店前还要主动出示纸质版或者手机APP上的接种证明。

新冠疫苗,成为了新加坡人开放生活、扩大社交的度量衡,而不是新增的病例数量。

这种信任个人的管理模式,似乎也只有新加坡这种高度法治国家才能率先实现。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徐海娜总结,目前新加坡抗疫的法宝就是mRNA疫苗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增建的社区康复设施。

国药和科兴疫苗也在新加坡政府认可的疫苗列表里。

也有本地卫生专家认为,只要提高接种率,随后对检测和追踪病例的需求也会降低,人们只需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输氧和进入ICU病房的重症病例上。

把宝押在疫苗上,以此达到与病毒共存的目的。这似乎是最基本的防止传染病的原则,但很多网上冲浪的中国人似乎并不这样想。

与病毒共存,是张文宏等人根据上海的精准防控得出的经验。

很多人没有留意的是,上海自去年武汉发生疫情以来,至今未进行过全员核酸检测且没有停工停产。

但你说上海不危险吗?显然不是。

根据海外掘金以前统计的境外输入病例情况,上海几乎每一天都报告输入病例,第一大来源是俄罗斯。但是之前浦东机场出现德尔塔毒株,也是按照实际情况检测了6万多人,没有扩大检测。

与病毒共存,绝对不等同于什么都不做。正好相反的是,因为病毒生活在自然界,不属于人类社会,共存的关键点就是清晰化人类与病毒之间的边界。

而这,靠疫苗,更靠务实的抗疫措施,每个环节做到位,又不能影响正常生活。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接受媒体时表示,“病毒清零”和“与病毒共存”这两者不矛盾。中国当下采取“病毒清零”是因为清零对中国有利,但是随着世界局势变化,中国也是要变的,“当清零的红利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清零了”。

理解了与病毒共存的真正含义,再来看新加坡的打法,就有豁然开朗之感。

新加坡的打法是,以技术为依托,精细到极致的社会管理模式。

它体现的是新加坡的日常,这才是最难的。

比如,新加坡政府7月的后撤就是一次经典案例。没有什么完美的解决方案,要想跟病毒共存,就一定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而且,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比如这一年多来,新加坡中小学都相继有出现过感染病例,但大规模停学上网课的情况只发生过两次。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儿童感染病例,症状都是轻微的,而且几乎没有形成感染集群。

另外,以新冠疫苗来作为度量衡,很容易令人想起去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新加坡不强制人们戴口罩的“佛系抗疫”。要是放在中国,估计十几亿人都要惊掉下巴——

李显龙亲自拍视频,强调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勤洗手才是最重要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的新加坡,是最早从流感化去认识新冠疫情的国家。

虽然随着情况变得严重,很多要求和建议都发生了变化,但口罩和疫苗的两次关键决策背后,都很好的展现了新加坡政府作为“管家”的角色。

新加坡政府如商人般精明,如管家般周到。这是我们在2018年实地考察完新加坡之后最大的感受。

在过去一年半,新加坡曾因“佛系抗疫”而被世界群嘲,也曾因“精细化抗疫”而得到世卫组织盛赞。它同时还是一个尊重科学、不断动态应对变异病毒的国家。

就像地球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苏炳添,新加坡一直在发挥并复盘自身内部的价值,保持开放,动态调整遇到的困难和不适,然后默默地跑出了一个好成绩。

新加坡的抗疫选择,是迄今最审慎、最信赖科学、最依赖个体价值的。

我们曾经指出,目前人类形成了三条主流的抗疫路线:

美国:从政府松散应对到社会力量崛起;

中国:强有力的政府管控;

英国:“浑水摸鱼”+“走一步看一步”。

在主流之外,新加坡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也综合出了一条集合中西智慧的抗疫路线——既有中国人熟悉的狠劲,也有十足的精细。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像一位管家一样,在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的同时,主动、透明、适时地给“主人”发出信号,发挥个体的价值,让每一个个体去自行判断和调整,把专业的事情交回给专业的人来做。

毕竟,你我都清楚,如果就是得了个感冒,谁会放弃生活,自怨自艾,挤兑医院资源?

新加坡开始迈向新常态的前一天,8月9日,刚好是这个国家的56岁生日。

当天早些时候,李显龙总理、内阁部长和其他国会议员都穿着红白相间的服装出席,并按照安全距离分开就座。会场的观众席空无一人,庆祝的游行人数也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

李显龙在国庆演讲中说道:“我们每天可以为1%的人口接种疫苗,我们可以期待更加谨慎地逐步地重新开放国家和经济。”

这个国家跨过新的一岁,或许我们终于可以看见“2021>2020”的勇气和魄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1-08-14 19:54
    您已点过赞
    张医生实事求是,挺你!
  • @ 2021-08-14 20:10
    您已点过赞
    张医生被人搞了,污蔑他论文抄袭。。。好人在那里永远不会有好下场。
  • @ 2021-08-14 19:33
    您已点过赞
    自媒体到处曾热点,除了敲键盘,没有任何技能,张文宏怎么就跟新加坡沾上边了?就你们这种吃相,很快就该没饭吃了
  • @ 2021-08-14 18:35
    您已点过赞
    新加坡太小,如中国采用新加坡方法,现阶段后果会很不好。现在中国的做法效果不错,14亿人的大国,死亡比例最小,中国人是非常认可的。以后该如何做,要看疫情的发展。
  • @ 2021-08-14 20:31
    您已点过赞
    行了,别再炒作张文宏了,本来没什么事,被境外自媒体还有些无良媒体瞎炒作,搞得怎么样了一样。你们歇歇,张文宏能舒服很多。
  • @ 2021-08-14 20:15
    您已点过赞
    新加坡太小,经验只可参考,不可照搬。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