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上海90年老楼防暴雨倒灌 用554台千斤顶 /

上海90年老楼防暴雨倒灌 用554台千斤顶长高

上海一处知名的邬达克建筑“长高了”

9月2日,华东医院南楼(1号楼)

整体顶升1.2米

仅用时6天

“长高”是为了保护。这处上海市文保单位,在百年岁月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沉降,一到暴雨天,容易发生雨水倒灌。通过顶升和即将进行的结构抗震加固,华东医院南楼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焕发新春。

南楼是一处意义特殊的医疗建筑。它的前身是宏恩医院,建于1926年,曾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并作为医疗建筑使用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出自名家之手,是近代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独立执业以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整体格局呈“工”字形,地上有六层,局部地下为一层。它的外立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内部装修考究,设施齐全,整体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经年累月,南楼出现沉降,处于整个医院的地势最低处,平均地势高度低于地面0.6米,每到汛期很容易就产生积水。

但要整体抬高,难度也不小。因为是文保建筑,开挖不能碰触木桩,施工团队只能采用最传统的人工凿除法。这处建筑呈“工”字形样式,建筑面积破万平方米,荷载分布不均,无法精准计算其承受力度,对技术要求极高。

更重要的是,老建筑经历过两次修缮,要“动动身子”不一定吃得消。在顶升的过程中,被文物保护管理部门认定的重点保护部分,如外墙面、外墙柱式、山花、檐口、铁艺栏杆扶手,修缮标准要求都很高。

走进施工现场,便可以看见整幢大楼被18根钢结构临时加固柱牢牢支撑,宛如系上了18根“安全带”。南楼重达2.5万吨。为了避免单柱顶升荷载出现差异较大,顶升过程的同步性控制、精密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建筑物整体顶升托换技术是一种建筑新技术,难度巨大,影响因素众多。技术供应商天演公司采用了最先进的“位移+压力”双控模式,使用交替泵站9套、千斤顶554台,以152个控制点来对应155根柱子的荷载。

施工团队在楼体上安装了近30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加速度、裂缝、沉降、倾斜等各方面数据,做好风险评估,保证结构安全和顶升工程推进。如今,老建筑终于顶升“归位”,不再担心被雨水倒灌。

除了整体抬升和结构抗震加固以外,南楼还将进行外立面修缮、机电设备更新、室内装饰装修、配电房改造、改扩建西侧连廊、室外总体改造等。

据记载,华东医院南楼最近一次大修在1998年。由于装饰装修已比较陈旧,通过前期反复论证之后,决定启动南楼整体修缮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整体顶升、结构加固、文物保护、外立面修缮、机电设备更新、室内装饰装修、配电房改造、改扩建西侧连廊、室外总体改造等,在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历史原貌的同时,提高防汛能力和整体抗震性能,延长文物建筑的寿命。

华东医院的前世今生

上海开埠后,侨沪西医日渐增多,同时出现国人西医师。1844年,传教士医师雒魏林,在上海县城大东门外创设中国医馆(The Chinese Hospital,1846年搬迁至山东路,仁济医院前身),是沪上首家西医综合医院。至1910年,上海先后开设有公济医院、同仁医院、宝隆医院、广仁医院、广慈医院等综合医院14所,共有病床2000余张,其中由国人主办有4所。

搬迁至山东中路的仁济医院

1912年至1936年,随着城市日渐繁荣,人口增长,开设更多综合医院,新增病床4000余张。其中国人办百张以上病床的有5所:惠旅医院、沪东医院、东南医院、上海市立医院和广东医院;外国人主办的有3所,包括宏恩医院、伯特利医院(shanghai Bethel hospital,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前身)等。

1926年6月初竣工并正式启用的宏恩医院,是邬达克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负责的工程。1927年4月,邬达克与医学专家合写的关于宏恩医院设计概况的报告,明确说明这座建筑是为何而建立的:“宏恩医院的建造是要建立起一个对社会各界开放的世界性医院,不分种族、不分国籍、无论贫穷和富裕,都可以来看病。”

作为早期的代表作,邬达克在宏恩医院的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医院占地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49平方米,楼高5层,局部6层,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该医院虽然被归类为古典风格的建筑,但邬达克在设计时非常注重它的功能性。在题为《建设一个全球地标》的设计稿中,邬达克阐述道:“设计要适合当地条件和亚热带气候,不能照抄欧美医院。采购设备不限于一国,采用各国最好的设备。”

宏恩医院平面设计图

地基施工中的宏恩医院

施工现场局部

大厅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全景

以上图片来源: University of Victoria Libraries

宏恩医院平面呈“工”字形,分南楼、北楼、门诊楼三部分。南楼为病房楼,北楼为医务专用楼,门诊楼位于南楼、北楼之间并将南楼与北楼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典型而高效的现代医院平面格局。为了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宏恩医院在设备投入上可谓不惜代价。每间病房都配备了进口三件套的独立卫生间,多人间尽量多配卫生设备,以便在炎热的夏天,病人可以天天洗澡。

整座大楼配备了瑞士的冷气系统,这样的全空调医院在当时上海是首个,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而病房内X光、机械诊疗、水疗、理疗等医疗设施也都是全上海最大最好的,甚至洗衣房都采用了进口最新设备。邬达克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例如烹饪病号饭的厨房和餐具室与护士站相对,当中用玻璃门隔开,以便护士监督,这样的格局至今仍不过时。

落 成后的宏恩医院南立面

1926年6月9日,介绍宏恩医院的报刊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Victoria Libraries

20世纪30年代航拍的宏恩医院全景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CHINA

1947年《老上海百业地图》中标注的宏恩医院及周边地区。

图片来源:《老上海百业指南》 2008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重印

由于设施精良,医术精湛,宏恩医院一直深受青睐。1945年,日寇投降后,宏恩医院于1946年3月7日恢复营业,并继续在沪上医疗界扮演重要角色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