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登记选民数跌九成 港府被指沦为"小圈子" /

登记选民数跌九成 港府被指沦为小圈子选举

香港将在周日(9月19日)举行选举委员会选举,是北京政府今年三月改变香港的选举制度后第一场选举。这次选举虽然选委会的成员数目从1200人增至1500人,但自动当选和提名直接产生的席位同时大增,令竞争大减。

2016年的选委会选举有超过24万名选民,但本年度登记选民人数大跌97%,只有约7900人或机构,被批评原本已经是“小圈子选举”的选委会选举变得“更小圈子”。

新的选举制度下,成功透过这次选举进入选委员的人士或机构,除了负责选出特首,还将负责提名立法会议员和投票选出部份立法会议员。

民主派在过去的选委会虽然没有主导权,仍然保有一定席位。例如2016年的选委会中,1194名选委中民主派控制了超过300席,但今年只有三名非建制派人士成功通过香港政府新设的审查,成为正式候选人,民主党、公民党等传统民主党派更是完全没有参与。

另外,过去选委会中,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都会有港区代表出任选委员成员,这个情况在今年的选举中保留,而且许多专业界别也规定需由有中国大陆背景机构的成员出任,当中不少界别过去都由民主派控制,这让北京间接控制的选民大增,同时进一步弱化民主派的影响。

民主派绝迹

民主派在2016年选举委员会选举中,在当时有1200名成员的选举委员会中取得325席,人数不足以提名特首候选人,但如果两名建制派候选人竞争特首,300多票仍然可能有左右大局的能力。

今年拟角逐选委会席位的民主派人士近乎绝迹。香港民主派自北京改变选举制度后,一直没有就是否继续参加选举达成共识。这次选委会选举中,最终没有如往年一样,统筹人选参加选举。

北京改变香港选举制度后,增加一连串审查选委会参选人的措施,包括让香港国家安全委员会先根据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门的审查情况,就该人是否符合要求和条件,再向资审会发出审查意见书。资审会再按意见书决定该参选人的资格,有关决定不得推翻。

北京多次强调改变选举制度不是要搞“清一色”,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公布选委会选举的审查结果时也指,通过审查的人来自不同党派和报称独立的人,证明即使持反对意见,“只要符合‘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区’的要求和条件,也可以通过审查”。

民主派抗拒参选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不会过到政府的政治审查,又或是认为加入这个委员会难有作为。

唯一一名被视为民主派的前立法会议员郑松泰原本可以透过议席,以当然委员身份进入选委会,不过他因为未能通过审查被拒绝入选委会,同时失去立法会议席。

最终公布通过审查的名单中,1015名通过审查的人选只有三人被视为非建制派,包括民主党创党成员狄志远、香港铁路沙中线工程丑闻的“吹哨人”潘焯鸿和独立民主派人士周贤明,最终能成功进入选委员的人数更是未知之数。

席位增加、但竞争减少

这次选举中选委会席位数目虽然增加,但竞争反而更少。这是因为当然委员数目也同时增加。另外许多原本应由选举产生的议席,由于相关团体透过协商,令候选人数目等于委员数目,让他们都在没有竞争下自动当选。

例如代表新界地区的乡议局原本需要透过选举选出27名委员,但最终只有27人出选,因此全部自动当选,不需投票。乡议局主席刘业强指这27人都是经过“充分民主协商”产生。

这样令需要投票产生的议席,下跌至371席,比2016年选举委员会需投票产生的734席减少约一半。

另外,一些外界预计民主派原本可以大胜的界别也被改变,大幅减低民主派胜选的机会,不少席位更订明由亲北京的组织、团体或它们的代表出任。

例如在2016年的选举中,民主派成功取得法律界所有30个议席,但这次选举就规定30个议席中,有六个需要交给香港基本法委员会香港委员出任,另外九个交给中国法学会的理事提名产生,余下才交给其他法律组织投票产生。这在实际上确保亲北京派别可以控制法律界中15个议席。

新的选举制度同时大幅减少个人票,让界别内的团体以一票代表整个团体投票,而不是让这些团体的个别成员逐一按自己的意愿投票。因此在新的选举制度下,选民数目大幅减少,从2016年的超过24万人或机构、减至约7900人或机构。

例如代表医疗、法律、资讯科技等专业团体的第二界别,在2016年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中有超过20万名选民以个人方式投票,另外有400票以团体名义投票。

但今年的选举中,这20万选民资格取消,全部改以团体代表投票,令剩下的2400多个团体以每个团体一票的方式代表自己的会员投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