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叛逆”? /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叛逆”?

对于无数家长来说,养育出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毋庸置疑,一方面来说,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够省心,能够省很多事;另一方面来说,在这个极其注重人情与面子文化的国度中,乖孩子的父母在其他亲戚面前自己也会更有面子。

的确,听话,懂事的孩子能够省心,还能给父母更多的理解与宽容,然而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怎么和乖孩子相处。

在中国式教育中,大多数父母只能一味地让孩子听话,懂事,越听话的孩子越被赞扬,孩子的反对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会被父母看作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并没有消失,多数父母还是以一种更加威严的状态为人父母,很少有父母愿意与孩子保持民主,平等状态,威严之下是懂事,而懂事至极则会叛逆。

叛逆起来也会让父母错愕不已,就像《小欢喜》中的懂事至极的英子用极端的方式控诉着母亲的爱,于宋倩来说,英子的控诉也算是一种叛逆。

那些懂事,听话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大多是顺从,乖巧的样子,大部分父母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做出极端的举措来反抗自己。

然而,做一个乖孩子需要付出很多,于父母来说,乖孩子省心省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他们不断的自我牺牲,忽视自身的诉求,从而去满足父母的诉求,满足父母的想法。

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很难在被长时间的忽视之下形成健全的人格,而父母又在不断的给予口头赞赏与行为赞赏,不断地强化孩子的懂事,因此,他们也失去了对真实自我的诉求。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将人的自我的部分分为了三个部分:

①本我(ID):最原始的“我”,代表着人最本能的天性与欲望,是最真实的自我诉求层面。

②自我(self):平衡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调节人的心理状态,适应社会环境。

③超我(superego):道德层面的高尚的我,多被社会规范习俗所制约,是人社会属性的最高体现。

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大多数是为了迎合父母,迎合周遭环境对他的期望,可以理解为他们的超我重重地压制住了本我,压制住了部分真实的自己与需求的满足。

同样地,在弗洛伊德的眼中,人的需求如果受到了极端的压制,那么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被压制的欲望与需求并没有消失,它们内化成了一个人的潜意识,在无形之中会主导着人的行为选择。

越是懂事,听话的孩子对自身的要求就越苛刻,这就意味着他们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往往会视而不见,其实这种视而不见也有父母的影响,大部分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违逆自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不可置否,给予了子女生命的父母的确想参与到子女的生活中去,方方面面都想涉及,这就导致了亲子之间没有界限,那么总有一方苦不堪言。

吴谢宇也是这样的孩子,在父母,老师,亲戚眼中,他们品学兼优,正是这种对需求的极度压制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并不少见,早早地染上恶习,出入社会的孩子也不少见。

其实,弗洛伊德的欲望压制理论也与“禁果效应(Forbidden fruit effect)”不谋而合,心理学中的禁果效应指的是越是被明令禁止的事越容易被更多人的选择,触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

对于无数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与老师越是制止的事,他们越想去尝试,明令禁止在大多数时候会让人表面地尊重规则的威严性与不可触碰性,一旦它们有了漏洞,无数人都会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化下偷摘“禁果”。

那些,懂事的孩子同样也不例外,其实大多数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子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会,对于子女的懂事与听话,他们不会过度考虑是否是自己太过强硬的教育下让他们早早地就学会了看自己眼色行事,大部分父母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懂事真的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

过早的听话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有着一定的自我中心,并且他们都在极力地讨要父母的爱,听话与懂事也是一种讨要父母关心的方式。

如同大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早早地就明白了自己要听话,懂事不给父母增加额外的负担,这是正确的,毫无疑问,然而,所有的听话与懂事其实都意味着要放弃部分真实诉求。

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并不少见,早早地染上恶习,出入社会的孩子也不少见。

懂事与听话不应该单方面成为让父母省心省力的工具,懂事与听话应该建立在孩子自愿,自发的基础上。

并且父母也应该明白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往往牺牲了更多的需求满足,如果再去无节制地央求他放弃更多的需求,他只会不停地怀疑自己,同时也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否真实,由此而来的叛逆也就难以避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