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南京69岁医学教授国庆7天跑了7个全马 /

南京69岁医学教授国庆7天跑了7个全马

中国康复医学知名权威专家,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比起以上种种头衔和荣誉,更让励建安院士喜欢的一个身份是马拉松跑者。80场马拉松、多场越野赛事、月跑量长期稳定在200公里以上、年跑量超3000公里,这对于跑步5年、已经69岁的励院士来说,仅仅是个开始。此次国庆长假,励院士成功完成了7天7个全马挑战,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实了人的适应能力和耐力潜能。“每一次挑战、每一个更高的目标都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评估的,我不会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励院士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69岁医学院士,国庆假期7天跑了7个全马

国庆节,环太湖马拉松第一天,顺利完赛,保存体力,准备第二天比赛;

第二天,沿着苏州太湖大道到东山岛,风景很好,天气很热,完赛很顺利;

第三天,苏州太湖真美,今天的成绩比昨天提升了15分钟,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四天,气温34度,尽管汗如雨下,但是沿途美景和体能逐步适应,今天的成绩比昨天加快了10分钟,感觉良好,对于完成七天七个全马信心满满;

第五天,从湖州跑到宜兴,酷热、无风、无遮荫,艰难完赛;

第六天,从宜兴跑到无锡,天气相对较好,风景宜人,成绩:04:55:33;

第七天,无锡太湖边顺利完赛七天七马的最后一场赛事,鼓励和陪同4位同道完成他们的人生首次马拉松,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

微信朋友圈“忠实”记录了励院士国庆假期7天7个全马的“心路历程”,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实了人的适应能力和耐力潜能。其实早在2020年8月底,励院士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在南京和成都两地完成7天7个半马挑战,当时他是在繁忙工作的状态下,同时又是在全过程中身无伤无痛、没有过度疲劳情况下完成的挑战。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国庆期间举办的首届环太湖马拉松训练营正是励院士发起的,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健康跑,让参与者不仅通过锻炼,提升跑步能力,而且能推广体医融合,普及运动医疗知识,让更多的慢病患者和老年人参加到运动的行列中。

“也有人担心,毕竟岁数不小,身体能否吃得消如此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负荷。”励院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整个七天下来,自己的身体反应良好,并且在后几天比赛中身体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负荷。

“我是一名医学工作者,每一次挑战、每一个更高的目标都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评估的,不会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励院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只有无伤健康运动才能完成一次又一次挑战,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过量运动导致的伤病问题。“再就是重视恢复放松,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肌肉放松和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一双跑鞋引发巨变,骨折后第80天完成首马奇迹

励院士常被跑友称为医学专家中最热爱(电视剧)跑步的,跑步人群中最精通医学的人。其实,在64岁之前,励院士在跑步这个领域还只是一名“门外汉”。“我的跑步生涯开始于2016年1月6号,跑步的初衷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励院士介绍说,2013至2015年期间,自己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总是感冒,而且是重症病毒感染,说明免疫能力明显下降。就在这个期间,一个经常跑马拉松的好朋友送了他一双跑鞋,并成功将他带入其中。既然有了一双专业的跑鞋,运动也就自然而然开始了。

2016年9月22日,励院士在武汉参加医学奖评审,晨跑时由于地面状况不慎摔倒,右足外侧落地。忍着剧痛,他坚持步行回了酒店,白天继续工作,晚上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拍片,结果发现: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这个时候,充分了解自己身体状况、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的励教授产生了一个想法——用运动促进康复。

于是, 励院士开始了主动康复的自我试验。骨折后12天,他登上了紫金山;骨折后第18天,他去徐州一瘸一拐跑了10公里;骨折后第70天,他在南京参加了半程马拉松。2016年12月11日,对于励院士而言,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是他骨折后第80天,励院士在广州马拉松赛上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全马”,成绩是5小时54分钟。此时,他的右脚已经基本康复。

“像这样的大胆尝试,必须是在有经验的前提下勇敢地完成,在不造成进一步损害的前提下。”励院士对紫牛新闻记者说,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掌握的康复知识也不同,这样的康复经验不可简单效仿,但可以肯定的是,适当的运动对骨折恢复有利。

运动是医药,不要把疾病仅仅寄托于药物

励院士对体育健康产业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就在10月5日,跑完第五个马拉松后,他还在宜兴参加了本次活动的组织方落基体育与共享际、创客智盛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提出他在推行全民运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对体育和医疗相结合的行业发展方向的有关观点。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为了自身健康,我一直都在路上!”谈及此次国庆长假7天7个全马,励院士说,很多体育赛事对于参加者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身体有病的人、老年人不适合参加,但实际上正是这些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人,才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和治疗慢性病,他们才是更应该参加体育运动的人。

励院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像他这样坚持跑步仅一年时间,不仅减重10公斤,脂肪肝也彻底消除,全年没有医疗费用消耗,精力保持充沛。“人的各种能力都需要运动锻炼,在我看来,运动是医药。”励院士表示,他想把这种运动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把疾病寄托于药物身上的老年人们,以及那些认为自己很忙没时间运动的上班一族。“我们往往过高估计了运动风险,而忽视了适当合理增加运动量对于整体健康状况更加积极的作用。”励院士笑着说:“当我们生病了,与其说‘好好休息,早日康复’,不如说‘好好运动,早日康复’!”

其实,一些人对运动之所以抵触,是担心对膝盖不好,励院士则表示,想多了!“合理的运动非但不会磨损关节,还会令关节更加结实耐用。”励院士介绍说,健身跑步训练不仅不会伤膝盖,还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只有3.5%的健身跑者患上髋膝关节炎,而那些久坐不动的人患上关节炎的几率则达到10.5%。

“不是跑步伤膝,而是错误地跑步伤害膝盖。”励院士说,像在此次环太湖马拉松训练营中,他也为参与者介绍了无伤健康跑,只有无伤跑步才能把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久保持下去。“就像我之前介绍的一样,要循序渐进,让自己的能力和跑步匹配,在能力逐步增长的情况下,再逐步增加跑量,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过量跑步导致的各种伤痛问题。”

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励院士几年跑步几乎没有发生伤痛,也没有出现过量运动引发的抵抗力下降,这些都表明运动量在可控范围之内。“希望能把自己掌握的康复医学知识与在马拉松中积累的运动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跑者和普通人科学跑步,尽情享受运动以及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刚开始跑步时,我觉得这辈子跑一次马拉松就心满意足了,现在看来,跑100场马拉松毫无压力,我现在的目标就是100岁的时候,能酣畅淋漓地跑一场!”励院士笑着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