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东吴最懂诸葛亮之人为何会被孙权打压 /

东吴最懂诸葛亮之人,为何会被孙权打压?

赤壁之战后,孙权虽然自霸一方,但由于北方的魏国势力太过强大,所以他不得不在魏蜀之间左右摇摆,寻找平衡。当曹丕让他把太子送到北方当人质后,这种平衡彻底打破,孙权就不得不向蜀国示好,于是派出了使者入蜀。可是,当这个人很好地完成了使命,回到吴国后却没有受到重用,后来更是因为他推荐的一个人犯事而被贬斥回了老家。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对这个人卸磨杀驴呢?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人。父亲张允,因为轻财重士,扬名于所在州郡,曾任孙权的东曹掾,在任去世。张温从小就修养节操,容貌奇异不凡。孙权听说后,因而询问公卿大臣:“张温能与当今的哪一位人物相比?大司农刘基说:“可以和全琮互为伯仲。”太常顾雍说:“刘基不是很了解张温的为人。张温在当今无人可比。”这个后来当了丞相的顾雍对张温评价可是够高的了。孙权说:“如果是这样,那张允就等于没死。”这等于是认可了顾雍的话。孙权于是征召张温并延请相见,张温文采飞扬应答如流,旁观者惊奇万状,孙权也动容待以非常礼仪。见面完毕辞出,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对您深心相托,您应该明白。”这等于是又得到了吴国最有威信、官位最高之人的认可。孙权给他授官议郎,选曹尚书,升为太子太傅。看孙权对他是多么的信任重用。

黄武三年(224年),三十二岁的张温以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张温说:“你不宜出国远行,只是担心诸葛亮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向曹魏表达出那样的意愿,所以才委屈你出这趟远门。倘若山越的隐患得以根除,我们便要大举进攻曹丕。身为国家使者的名分,就是只接受使命而不听从君主的令辞。”张温回答说:“我在朝既没有贡献什么贤智的谋划,出使又缺乏独自随机应答的本领,很担心建立不了有似于张老播扬国君声誉那样的功绩,又产生不了子产叙事那样的实效。然而诸葛亮对于谋略权术具有明白透彻的预见能力,他必定能够了解主上权宜进退的英明意图,加之对方蒙受我朝仁德广被的恩惠,我推测诸葛亮的心思,必定不会因猜忌而产生异心。”张温到达蜀国,呈上国书,说了一番两国友好之类的话,蜀国人非常器重他的才华。出使返回,还没有过多久,张温又被派往豫章郡治军出兵。

从蜀国出使回来后,张温对蜀国政治治理有不少的赞美。因为出使的成功,又让他赚取了不少好名声。孙权于是很担心,既害怕他的名声太过响亮,又害怕张温的才华不能够被自己所用,于是就想整治张温。正好,这时候吴国政坛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暨艳的人被治罪了。暨艳当时任选曹郎,他当时提出了要淘汰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孙权身边的部门。由于暨艳的措施过于严厉,合格的人仅仅只有十分之一,这引起了高官豪族的强烈反弹,因为这些部门里任职的多是他们的弟子。孙权为了平息百官的愤怒,论罪让暨艳自杀。张温因为推荐过暨艳,也被孙权治罪。孙权给张温定的罪名是:和暨艳结为死党,暨艳的所作所为都是张温授意的;在任职外任时,非要要求去豫章;在豫章期间,不服从孙权的安排部署,接到命令不及时赶回。要不是曹丕自行撤兵,后果不堪设想;在出使蜀国期间大肆称赞殷礼,回国后擅自提拔此人;封官许愿,培植自己的党羽。因此将张温退回到原来的郡,让他在老家充任一个厮吏。还说你万幸遇到我,这才免除了死罪。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