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可汗之怒:史上最年轻主席开战Facebook /

可汗之怒:史上最年轻主席开战Facebook

为什么贝佐斯、扎克伯格都害怕这个女人?

2017 年,在蓝营的反对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半美国人依然在震惊中。

那一半人中为数不少的人在加州湾区,以 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 和谷歌(FAANG)为表达的科技巨头依然在高速发展中,表现之一就是股票和市值高涨,以至于后来万亿美元成了一条基准线。

FAANG 没有意识到,自由生长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同一年,耶鲁法学期刊上登载了一篇名为《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Amazon's Antitrust Paradox),以独特视角阐述了,为什么坚称销售额不足全美零售市场 5% 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其实用一种隐蔽的方式实现了新时代的垄断。

四年后,这篇文章的作者,32 岁的莉娜·可汗 Lina Khan 当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 (FTC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四年时间,科技巨头依然高歌猛进,但是环境已经发生巨变,“反垄断”浪潮席卷全球。而莉娜·可汗这位 FTC 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将成为 FAANG 最不想见到的人。

莉娜·可汗 来源:网络

01“亚马逊”女战士

1989 年,莉娜·可汗在伦敦出生,父母都是巴基斯坦移民。千禧年之际,11 岁的莉娜·可汗随父母从伦敦移居到美国。

自耶鲁法学院博士毕业的莉娜,早在毕业前,就因发表在《耶鲁法学杂志》上的《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而广受关注。彼时正遇上反垄断思潮,她的理论立刻进入公众舆论,并很快在《华盛顿邮报》、《美国瞭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诸多媒体上出现。

对反垄断的兴趣,源自莉娜去耶鲁法学院之前的一份工作。她在新美国基金会工作时,加入了反垄断项目。新美国基金会是一家温和左派的智库,位于华盛顿。莉娜在这份工作中接触到反垄断的知识。最初,她研究的领域是图书行业和养鸡业,在找企业整合的相关资料时,她发现垄断的力量无处不在。她意识到,“反垄断”政策在未来几十年可能都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对此有更好的理解,于是她选择去耶鲁法学院进修博士。

作为法律学者,莉娜想革新对“垄断”的定义。传统法律依旧依赖“价格垄断”进行评判,但是科技巨头时代,这个标准不再适用,而是“商业模式垄断”。她在论文中指出,表面上,亚马逊的低价看起来让消费者受益,但是却靠建立会员体系和作为平台的影响力构成了“垄断之实”。

科技巨头一再申明,他们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对消费者是免费的。但莉娜指出,亚马逊的低价策略正是其进行扩张的手段,Facebook 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用户隐私,在使用时也不顾及用户的感受。

正像其备受好评的论文,莉娜·可汗当选 FTC 主席,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是“历史进程”的选择。

《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 来源:耶鲁法律评论

02“反垄断”新周期的明星

21 年前,刚刚移居美国的莉娜·可汗可能不会关注,电视上,打扮依然“极客”的比尔·盖茨如何对监管的问询嗤之以鼻。

2000 年,已经用 Windows 占领全球 PC 市场的微软,因为在系统中捆绑销售 IE 浏览器和 Office 软件而被送上“反垄断”被告席。《纽约时报》在 2019 年的回顾中认为,微软陷入反垄断案给了 Google 崛起的机会,科技行业的格局也因此改变。

当时,微软被法院判决拆分为两家公司,一家做操作系统,另一家做其他软件。案件的风口浪尖上,比尔·盖茨从 CEO 位置上卸任,退为首席软件架构师。

但到第二年,拆分决定撤销。同时伴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宽松管制以促进发展的思潮又占据了主流。Google、Facebook 等新一代科技巨头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科技公司从当年的婴儿,迅速长成了令人敬畏的巨人。每一家公司的平台和产品都服务全球十数亿用户,一旦发生问题,就是灾难性事件。而对于这些新兴科技行业的监管法规,却始终跟不上被监管者的速度,这一切都让监管者感到芒刺在背。

20 年后,新一轮“反垄断”周期悄然到来。莉娜·可汗则是这个新周期里最耀眼的明星。

早在 2019 年大选期间,民主党总统参选人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就提出了拆分 Amazon、Google、苹果和 Facebook 等大型科技公司的计划。

2020 年,Google 被美国司法部起诉滥用搜索引擎的市场主导地位。外界便将其与 20 年前的“微软”案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加州和华盛顿特区正在对 Amazon 进行反垄断调查。苹果刚刚结束了和 Epic Game 的诉讼,虽然最终判决其不构成“垄断”,但却要求苹果允许游戏开发商内置其它付费渠道。

莉娜刚上任,就让 Facebook 和 Amazon 心中一紧——两家公司先后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动议。由于莉娜早前的学者身份和理论主张,Facebook 希望她回避相关反垄断案件。而 Amazon 则希望莉娜回避涉及自己的反垄断调查。作为回应,伊丽莎白和几个民主党议员向两家公司发了一封公开信,直言不讳:你们害怕的是汗主席的专业知识和对联邦反垄断法的解释。

在此之前,32 岁的莉娜·汗就凭借对科技巨头垄断行为的批评广受关注。上任之后,她从前任手上接过“硬骨头”——Facebook 反垄断诉讼。前任主席对她说:这是你手上最重要的案子。

因此,来自科技巨头的担忧不难想象:作为学术明星,莉娜已经发表了许多批评科技巨头的言论,态度坚决。她参与进来,不过是为已经成型的观点寻找证据罢了。

Facebook 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说,“汗主席持续对 Facebook 和反垄断事务发表有据可查的声明,这将导致任何理性的观察者得出结论,她已经预判了 FTC 提起的 Facebook 反垄断案"。

联邦法院没有回应 Facebook 和 Amazon 的提议,但是也驳回了 FTC 的起诉。诉状被驳回的当天,Facebook 的股价就上涨了 4.18%。不过这仅仅是阶段性喘气。

联邦法院要求 FTC 重新给出理由,解释为什么 Facebook 构成“垄断”。现有诉状中只提到 Facebook 在美国个人社交网络市场占主导份额(超过 60%),这不足以证明“垄断”成立。

而 FTC 不仅重新组织了材料上诉,还将进一步审查相关企业在并购中使用竞业禁止协议的情况。莉娜表示,需要关注科技公司如何通过并购来锁定人才和关键资产。

03搅动互联网格局

在美国,如今科技巨头的运作方式是否阻碍了“竞争和创新”?这个问题会成为接下来法庭辩论中的重心。

作为过来人,在走出反垄断诉讼之后,微软在 2020 年给面临“反垄断”浪潮的 Google、Facebook、Amazon 和苹果建议:注重和监管机构沟通,参与规则制定。

后来者也吸取了前辈的经验。根据 2020 年 LinkedIn 数据,Google、Facebook、Amazon 分别雇佣了 27、30、19 名曾经在监管机构有相关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之前在 FTC 反垄断小组、司法部反垄断司、参议院或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工作。企业相信他们将帮助科技公司与监管层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FTC 则需要说服联邦法院重新理解科技巨头的存在方式。在撤回 FTC 诉状时,法院回复:与烟草或办公用品等熟悉的消费品不同,个人社交网络服务没有一个明确或普遍认可的定义。

在最新提交的材料中,FTC 重新解释了为什 Facebook 构成“垄断”。FTC 认为,Facebook 为了维持其市场地位,要么收购其它创新公司,要么利用平台优势“埋葬”它们。FTC 旗帜鲜明地将这种策略命名为“买或埋葬”(Buy-or-Bury Scheme)。

所谓“埋葬”,就是依靠自己的用户流量优势,将其它程序的开发者吸引到 Facebook 平台上,同时通过新应用带来的流量获取广告收入。当新应用数据增长过快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时,Facebook 就要求签定排他性协议:不与 Facebook 的核心业务竞争,不服务 Facebook 的潜在对手。

“这些协议禁止开发商与 Facebook 竞争”,并且“如果想在 Facebook 上做生意,你必须同意不给竞争对手提供平等的机会。”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法学院和沃顿商学院教授赫伯特·霍温坎普(Herbert Hovenkamp)认为。

在莉娜看来,科技巨头利用平台优势形成了市场的绝对影响力,甚至不用顾及消费者意愿,这是板上钉钉的“垄断行为”。她要做的,只是要说服联邦法院。

但是,美国舆论场上,“史上最年轻的主席”也伴随争议。有观点认为,莉娜的当选实质是拜登上任后,一项“大胆”而“政治正确”的选择。莉娜身上既有少数族裔、年轻女性的标签,又顺应了部分人群对科技巨头的不满。有人将她比喻为 FTC 的“伊卡洛斯”。这位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的戴着蜡做的翅膀飞向太阳,因为飞得离太阳过近而融化了翅膀。

缺乏科技行业与从政经验、与硅谷没有联系是莉娜身上明显的短板。她的主要经历集中在学术研究方面。在担任 FTC 主席之前,她曾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律研究员,以及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法律顾问。在做法律顾问期间,她曾参与过一份名为《数字市场竞争》的 449 页调查报告。

在她被选为 FTC 委员时,支持反垄断的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 (Mike Lee) 就表达了忧虑,“她从法学院毕业还不到四年,因此缺乏担任 FTC 委员这样重要角色所必需的经验”。迈克还认为“她在反垄断执法方面的观点也与审慎的法律方针严重脱节”。

莉娜作为 FTC 主席的任期为 3 年零 3 个月,即从 2021 年 6 月 15 日到 2024 年 9 月 25 日。在任期内,她能够多大程度推进诉讼仍是未知数。而在下一届美国大选之际,美国两党对于科技巨头的态度也可能发生变化。

眼下“拆分巨头”呼声虽高,考虑到法律程序复杂、政治权势影响,这一诉求未必会成为现实。但当她坚定推进自己的主张,巨头们无法忽视其持续的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凌晨,36氪经授权发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