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绝色佳人限时璀璨,张柏芝是最后一个? /

绝色佳人限时璀璨,张柏芝是最后一个?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披荆斩棘的哥哥》结束了,羊又想起最开始陈小春和大湾区哥哥的《友情岁月》,今天给大家分享基友氧叔的时代审美系列。

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三个人,香港黑帮片的一角缩影。《友情岁月》的前奏响起,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喉咙随即哽咽,热血沸腾。

香港,一个时代。

香港时代的审美,影响了不止一代人。前几天,刘德华"出道40周年"直播,再次诠释了什么是顶流。红了40年,他一出现,所有人依然为之疯狂,他却直接把直播间送礼物的功能关闭。

为什么现在的鲜肉和爱豆那么多,女团神颜层出不穷,我们依然怀念香港美人们?

氧叔觉得,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美人们,过于璀璨夺目。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风华绝代"。

香港时代的审美,曾经有多么高的水准?

四大绝色,霞玉芳红。林青霞,英气妩媚,雌雄同体。

张曼玉,窈窕纤细,天真不羁。

梅艳芳,冷艳孤傲,一枝独秀。

钟楚红,风情万种,辨识度一流。

香港小姐,美得令人目不暇接。袁咏仪、李嘉欣、郭蔼明、李绮红,风格各异,每个人都是她自己。

彼时的王祖贤,并不是美貌巅峰,就已经在荧幕上征服了全亚洲。

张国荣正处在事业的最高点。身段、样貌、才情,香港男艺人的天花板,当得起。

邱淑贞一袭红衣,一个转身,杀进了万千少男的心里。

四大天王。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黎明。

老牌港星,有型有格。

那些美到令人恍惚的时代,依然将我们深深吸引。

它们宛如人类美学史的一颗明珠,从不蒙尘,无论何时凝视,总能以美的光辉,重新洗涤我们的双目。

所以,氧叔将开启一个新系列:时代审美。从当下,回望那些深深影响我们的时代审美,重新找到美学启迪,用真正经历时间考验的美,指引我们的美学方向。

今天,氧叔就带大家,回望香港群星闪耀时。

01:香港之所以是香港

1842年,英国用《南京条约》从清政府手中要走香港。当时的清政府,甚至不知道这个名叫"香港"的小地方,到底在哪里。

往后的100多年,香港是弹丸之地,是鸟笼,是东方好莱坞,也是亚洲梦的代名词。

我们将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东西方的审美交织在一起,随着香港金融业、制造业、电影工业达到高潮的进程,催生出一种名叫"港风"的审美类型。

张爱玲在小说《沉香屑》中说香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

为什么说香港是鸟笼?停留在这里的人,都曾以为自己只是一只歇脚的鸟,却很难再离开。

1945年,内战爆发,大批移民涌入香港。香港成为知识分子、政客以及富商们在亚洲的最理想庇护所。

《倾城之恋》

香港人难以建立身份认同。英国去不了,内地去不了,只能称自己是香港人。

就像《倾城之恋》中,上海女孩白流苏为了潇洒多金的范柳原,远赴香港,豪赌一场感情,争取一个合法妻子的地位。范柳原将要离开香港之时,日军轰炸浅水湾,狂轰滥炸,白流苏和范柳原留在香港,可做十年夫妻。

曾经的香港上流圈子,是上海人的圈子。不会讲粤语没关系,但一定要会讲上海话。

吴彦祖的父母都是上海人,汪明荃是上海崇明人,王晶的叔公早年混迹上海片场,杨天宝则从小在上海七浦路长大。

上海资本的迁入,也促使香港本地的轻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纺织业。"香港的商界与文化精英经历了一个可被称为‘上海化’的过程……香港成了上海的后方与避难地。"

何藩(香港摄影家)作品

香港赶上了二战后制造业的第一波全球性分工,同时坐拥大量廉价劳动力,开始了经济层面的腾飞。

香港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者、中产阶级、本地人,无不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朴素价值观。

香港人的中产梦,从此刻开启。

02:乱世出美人

中产梦,同样也投射在娱乐行业,并催生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香港电影工厂,而无数美人从这个电影工厂里出现在大众眼前。

1960年代,三个人同时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梅艳芳、周星驰、刘德华。这三个人是什么背景?

没有背景。刘德华家里是卖稀饭的;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九龙穷人区,那里肮脏黑暗,臭气熏天;梅艳芳出生没多久,就跟着姐姐卖唱养家。

但是,梅艳芳雄踞香港80年代歌坛一姐宝座整整10年;1992年,周星驰的五部作品《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2》票房大爆发,包揽了香港票房前5名;

刘德华,红了整整40年,越老越帅,宛如成精。

香港美人的巅峰时期,与香港电影业、金融业的巅峰时期,完美重合。

上海电影界的人才和资本,也同样被复制到香港。香港电影30年黄金时代的繁荣,本质上是延续了30、40年代上海电影工业的繁荣。

邵逸夫,香港电影的一位重要人物,曾经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又在南洋成为首屈一指的电影发行商,最终在50岁的时候,来到香港,创办了"绍氏影业"。

1961年,邵逸夫在片场中,与他的劳斯莱斯合照

他们捧红了第一位亚洲影后——林黛。汪明荃、罗文、蝴蝶、阮玲玉,皆出自邵氏门下。

阮玲玉

这波女星身上带有强烈的上海审美色彩,30、40年代的哀愁之美与东方审美结合,脂粉气中带有浓烈的女人味,眼角眉梢都写着复古二字。

邵氏电影不仅奠定了香港的"东方好莱坞"基础,还开创了一种名叫七日电影的工作流程,七天就能制作完成一部电影并发行,可想而知影片的数量之多,质量则参差不齐。

邵氏电影出品的,还有一大波风月片,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曲艺、宫廷故事、古典文学,虽说是风月情节,却洋溢着中国古典美感。

《唐朝豪放女》、《金瓶双艳》等风月片,不仅有性更有情。夏文汐这张脸,冷艳、鬼魅、性感,一脸杀伐果决,放到现在,也是大女主配置。

邵氏电影霸占市场的局面终结,要从一家名叫嘉禾电影的公司说起。

嘉禾影业的灵魂人物。邹文怀,发掘了李小龙。邵氏电影的退场,从邵逸夫把李小龙拱手让给嘉禾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邹文怀曾经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十年后选择出走创立嘉禾影业,却苦于没有台柱子打开市场。恰逢远在美国的李小龙进军好莱坞受挫,想撤回香港谋求发展,邵氏傲慢的态度,让嘉禾找到了生存机会,以7500美金签下李小龙,注意不是7500万哈。

获得多少票房?319万。巨大的商业成功,接下来,嘉禾和李小龙又合作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嘉禾赚足了眼球和票房,并让华语功夫电影走向世界。嘉禾瞬间成了大公司。

没想到,李小龙在爆红后第三年,就被发现暴毙在女友家中。嘉禾急需功夫类型片接班人。成龙原本只是一个武行的喽啰,在嘉禾的扶持下,奉献了《A计划》、《警察故事》系列、《红番区》,成为国际巨星。

洪金宝则靠功夫喜剧电影,扬名四海。

张曼玉的《阮玲玉》,同样也由嘉禾出品。花瓶的转型之作,区别于过往的无脑娃娃脸美少女,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贡献了一种更加纯净、含蓄的美,也显现出更加复杂的女性化美感,羽翼逐渐丰满。

?

如果说6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于邵氏,7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于嘉禾,80年代则属于新艺城,90年代,当属永盛。

新艺城都是一群怪才。麦嘉、黄百鸣、曾志伟、徐克、张艾嘉、施南生、泰迪·罗宾。这群人既有从纽约大学电影系毕业回来的学院派,又有善于交际的香港名媛,还有擅长写剧本的,还有擅长经营投资的。

李丽珍就是被黄百鸣发掘的,从电影《开心鬼》出道。

这部电影里都还有谁?黎姿、袁洁莹、李丽珍和张学友的老婆罗美薇。

后来"泽东电影"的老板——王家卫,曾经在新艺城当编剧。但是因为拖稿时间太长被开除。

怪才,有怪才的执着和天分。在新艺城的出品下,周润发第一次摆脱了票房毒药的帽子,1984年《灵气逼人》是发哥第一次票房超过千万。

彼时,郭碧婷的公公向华强,正忙着支棱起一个名叫"永盛电影"的摊摊儿。向华强手里有两张王牌,一张叫王晶,一张叫周润发。

1989年,向华强打出一张王炸。开机第一天,周润发赶到片场,王晶甚至还在改台词,就是这部边写边拍的《赌神》,在台湾、韩国打破票房记录,永盛被推向顶峰。

王晶是精明的商人,更是实打实的大众艺术家。他知道怎么制造出最完美的性幻想对象,也知道如何让一个女人看起来更加动人。

舒淇最早在台湾当模特,王晶一眼看出这个女孩在外型层面的潜力。那些b级片的角色,不入流却个个鲜活生动,实实在在打磨了舒淇的演技。

青涩美艳还带着少女的稚气,戾气十足、发烂发臭,却孤独、痴情、幽暗的美,林青霞和李嘉欣们演不出来。

李丽珍走青春可爱路线出道,在一堆明艳如星辰的港姐中看起来毫无外形竞争力。

王晶拍了一部《蜜桃成熟时》,李丽珍从此在纯欲美人榜单上位列仙班,成为蜜桃美人天花板。

邱淑贞最撩人的镜头,不是身着红衣叼牌,而是反手拔枪。

1992年,仅有几百万人口的香港,创造了一年30亿+港币的电影收入。

周星驰一人包揽了香港票房的前五名。他将开启的是星女郎时代,张敏惊艳英气,堪称古装妖女掌门人;

张柏芝清纯无双,颜值屠榜30年;

钟丽缇宛如浪漫美神,性感肉弹;

朱茵,一眼万年;

张曼玉灵动娇美,不必非要走惊艳路线。

当然,还有黄圣依,哑女的一滴泪,滴进了多少人的心里。

陈宝莲,悲情女杀手。

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贡献了最迷人的一段舞姿,但这部电影王家卫花了4000万投资,最终只收回来900万票房,直接把投资人气到住院。

商业上失败,不代表美学上不成功。王家卫太懂得如何表现人的内心,黎明、李嘉欣、张曼玉、梁朝伟、吴彦祖、金城武,他们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花样年华。

迷离的街道和氤氲的房间,招牌林立的城市,暧昧的霓虹灯光,这是很多人最初认识到的香港美学。

那么,嘉禾、新艺城、永盛们疯狂扩张的同时,邵逸夫干嘛去了?60岁的邵逸夫,又干了一件大事,他创办了香港无线电视——TVB。从电影时代,完美转入了电视时代。

港星训练班、TVB选秀,同样诞生了无数香港明星的中坚力量。

梁朝伟15岁时做过报童等杂活,后来经过好友周星驰的介绍,在1982年考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成为一名电视演员,正式踏进演艺界。

刘德华据说是所有训练员里面最不起眼的那个。

梅艳芳、李克勤、黎明、吕方、张卫健、陈奕迅、杨千嬅等,则从TVB 新秀歌唱大赛出身。

张卫健和黎明,还有古天乐,都是典型的花美男皮相。

诞生了无数香港美人的香港小姐,同样与邵逸夫有关。1959年,邵逸夫参与筹办香港小姐大赛,选出的美人,是真正意义上"那个时代最漂亮的一群人。"

03:东方好莱坞限时璀璨

那么,香港时代最漂亮的一群人长什么样?

五官美,不稀奇。善做美人姿态,不稀奇。

港星难以复刻,在于其形神兼备,形态、神态、状态,都是顶峰。

先看身高身形。头身比、腿身比、头肩比、腕线是否过档、肩颈线条。

再看头脸。是头包脸,还是脸包头,侧脸四高三低,正脸三庭五眼,发质肤质。

骨相,皮相。块面美、线条美、比例美、细节美、肌肉美、颜色美、光影美。

从头到脚,浑然天成。协调、均衡,数据上不能出错。再有美人神态对硬件条件进行整体升华,才能成就十米开外就闪耀的美貌。

两广地域的美貌人群储备,并不足以支撑娱乐产业庞大的美貌资源需求。而高速发展的香港经济、娱乐行业,吸引各个地方的美貌资源,汇集到香港。

北京人王菲从香港出道

李嘉欣、张柏芝、钟丽缇、梁洛施,都是混血。

?东北美女,盘靓条顺,肤白貌美。关之琳,辽宁人;惠英红,满族;周海媚,满族;郭珍霓,黑龙江人。

中原地域美女,均衡周正,大气端庄。林青霞,山东人;赵雅芝,河南人。

长江流域美女。王祖贤,安徽人;张曼玉,上海人;陈慧琳,上海人。

港女眉眼立体,皮肉质感自带精光。四肢纤细,曲线玲珑。

而香港本土的影视内容创作能力,最顶尖的剧本、最优秀的制作人,同样也都来自内地。

金庸是浙江人。《书剑恩仇录》,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江南;《天龙八部》,讲的是北宋的故事。

《倩女幽魂》,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妖怪故事。

而香港本土的故事,大多与黑帮警匪、赌场、小市民有关。TVB的职场剧里展现了领先大陆30年的职场环境,光鲜亮丽的都市丽人,各有千秋的独立女性。

她们穿着高跟鞋、职业装,疲倦的时候在楼下街道抽一支烟,都是当时内地的女孩们没有经历过的潇洒与落寞。

顶级的美人,顶级的剧本,顶级的制作人,在那个年代一起汇聚在香港。

那个年代讲述的故事,大多快意恩仇。江湖恩怨或是儿女情长,都有一种极致夸张的戏剧感与情感表达。喜怒贪嗔痴。

她们的眼里,写着爱与恨,而这份强烈的情感,正是我们当下的女明星和网红们所缺乏的。

港星美,美在擅风情、秉月貌,美在滚滚红尘。恣意烂漫,风情万种。

她们不止是林青霞、王祖贤、张曼玉,更是东方不败、聂小倩、苏丽珍。

现在的女明星,眼里写着无爱也无恨,她们仿佛是没有故事的人。她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往哪里。

为什么现在的博主模仿港风,总是不得要领?

如果烈焰红唇+高对比色块就能批量复制港风,为什么周韵的气质看起来丝毫不港,而穿着牛仔服的钟楚红看起来却很港?

在一部分人眼里,港风=烈焰红唇+大波浪+v领衫。但他们忽略了,香港美人眼里的那一份不羁。

这是高度增长的经济与繁荣,赋予人们对未来的无限信心。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式的审美+东方式的明眸善睐,促成了港星身上独特的蓬勃与张扬。

现在的网红,脸上往往写着不属于自己的故作姿态,她们努力的想要证明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厉害。但是,港星身上的自信,往往只是浅浅淡淡的笑意,或是自在洒脱的英气。

人只有在非常自信的情况下,才会有强烈动机,去保留自身的辨识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倾向于改造自己成为一个更可能被大家所喜欢的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港星们,全都辨识度十足。并不是辨识度成就了她们,而是她们自身用强烈的美貌说服力,让我们相信,这样的她们,就是最好的状态。

04:香港时代审美的终局

李小龙成名前,提笔写下宏愿激励自己: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只可惜,这样的生活刚实现两年,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身份、地位、财富、资源,不停在轮换。

坊间传闻,周润发一夜爆红后,买6辆劳斯莱斯开到当年自己当过门童的酒店前,只因人家说过一句:"你永远都买不起劳斯莱斯!"

成龙签约嘉禾后,一夜间,豪车、美女无数,一天换一块名表。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资本的疯狂扩张与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泡沫。而香港美人的消亡,是娱乐产业的落败,是香港中产美梦的落败。

为什么香港再也没有石破天惊的李嘉欣?顶级的美貌资源,纷纷集中到内地,论美貌大数据,娜扎、热巴、范冰冰、刘亦菲并非美不过港星。

她们缺的是红尘感,缺的是好剧本、好场景。港星的鲜活并非来源与美貌,而是来源于身上的故事,这一切都是香港电影工业的成功。

1973年,李小龙被发现暴毙在女友家中,死因不明。同时,亚洲金融风暴,终结了亚洲普遍性的持续高增长,终结了香港的持续繁荣,终结了属于香港的大中产时代。

市面上不再有大量的资金流向电影产业,大量电影制片公司破产,没有新电影上映,没有观众,大量电影院关门。

东亚市场这块肥肉,自然有别人想啃。1997年,《泰坦尼克号》让香港电影人甘拜下风,这部电影在香港狂赚票房1.28亿港币。俊美无双的小李子,俘获了所有人的心。

1998年,香港楼市在历史峰值中疯狂下跌,大多数房价在一年内被腰斩。1998年,失业率上升到4.3%,多少人倾家荡产,跳楼自杀。惨淡的愁云,吞没香江。

随着美国科幻商业片的崛起,台湾资本在香港的撤出,内地经济实力腾飞,香港的娱乐业逐渐萧条。香港的电影人、艺人纷纷北上谋求发展。

老一辈的优秀创作者们退隐或离开,电视、电影行业人才断层,王晶再怎么受诟病,他也是有眼光发掘舒淇的人。

众星退隐,新星黯淡。

王祖贤、林青霞息影。2003年,张国荣从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一跃而下。

几个月后,梅艳芳也随他而去。

刘德华欠了5000万,为了还债拼命拍烂片。

张柏芝、阿娇被卷入艳照门。

回望香港的黄金时代,不过区区30年。香港美人,当他们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已经不再意气风发。

林青霞成为端庄的代名词,而非英气蓬勃、雌雄同体。

王祖贤花期短暂,如今也沉迷于强凹少女感。

邱淑贞日渐慈祥感。

张柏芝暴瘦、捞金,顶着柳飘飘的脸,时不时闪现在大众视线中。

香港再也没有制造出第二个李嘉欣,所有的香港美人都在光速老去,却没有能超越前辈的美人诞生。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事物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一个时代结束了,唇亡齿寒。

另一面,新的故事又在开启,内娱群星一天比一天更加引人注目。四旦双冰,冰雪薇甜,80花旦。

一切都在上升,一切都在幻灭。

香港的最后一位美人,已走入茫茫黑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