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身为朱元璋第八子 朱梓为何选择自焚? /

身为朱元璋第八子 朱梓为何选择自焚?

公元1402年,朱允炆火烧南京皇宫,自此人间蒸发。

很多人起疑心,认为朱允炆没那么聪明,肯定是朱元璋生前为他安排好了退路。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是朱允炆首创的,他有模仿的对象,这个人便是12年前阖家自焚的潭王朱梓。

潭王朱梓是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算起来是朱允炆的八叔。这位仁兄在公元1390年,就带着全家人一起自焚了。朱元璋差点没被气死,甚至连个恶谥都没舍得给他。那么潭王朱梓为什么要想不开呢?做个富家翁,难道不香吗?

一、潭王朱梓的身份比较尴尬。

朱梓的生母达,长得十分美丽,原来是枭雄陈友谅的爱妃。

定妃

有这层关系在里面,就注定了潭王朱梓的小日子并不好过。在《罪惟录》中,甚至称朱梓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这就有点儿过分了。

公元1363年10月,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打了一仗,结果陈友谅在乱军之中被射死了。而朱元璋一路收编,顺便把陈友谅的后宫给收编了,这里面就包括了美丽的达。

定妃

而朱梓是公元1369年出生,距离陈友谅去世,已经过去了6年时间。哪吒也只不过怀了3年,朱梓是加了双倍经验的哪吒吗?

所以说《罪惟录》里的这段记载,纯粹是瞎掰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朱梓的出生年份,被人造假了。不过你觉得可能吗?皇帝的儿子,出生日期给搞错了,这就好比遭雷劈一样难。

而且朱梓上面,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哥哥齐王朱榑。这位老兄出生于1364年12月,距离陈友谅战死只有1年又2个月时间而已。你说他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还在想象范围之内。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一个老妈,就注定了潭王朱梓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不会太好。尤其是达定妃失宠以后,整天在儿子们面前嘀咕朱元璋的坏话,使得朱梓特别讨厌自己的老爹。

二、潭王朱梓的王妃家遭难了。

潭王朱梓自身有点儿瑕疵,倒也算了,毕竟庶子都没有继承权,朱元璋是把大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兄弟们都平等了,潭王朱梓自然也不会多想。

可朱梓的王妃家就没那么简单了。潭王妃于氏本人倒也没啥,可他的哥哥宁夏指挥于琥,在1390年,被查出与胡惟庸案有牵连。

胡惟庸这三个字,在明初是谁碰谁死,老朱为了胡惟庸,一口气诛杀了3万多人。这气魄,历代帝王不能望其项背,就连跟了他几十年的李善长,都在退休以后,被朱元璋拖出来灭了全家。所以说哪怕于琥是儿子的大舅哥,于显是儿子的老丈人,也无法避免被朱元璋收拾。

于琥被杀以后,妹夫朱梓就很紧张了。朱元璋也意识到了朱梓的心态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所以主动派人安抚朱梓,并且打算亲自召见朱梓。

这一行为直接把朱梓给吓傻了:难道老爹觉得我也跟胡惟庸案有关系?

在这种神经质的反问之下,朱梓无奈地选择了阖家焚火自尽。他似乎是被朱元璋的杀气给吓死的。

三、淫乱后宫?这只是猜测。

在《罪惟录》中,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朱梓每次去南京朝见朱元璋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朱元璋还以为是儿子孝顺,舍不得父亲,所以压根就没在意,反而很高兴。

可是朱梓的行为却让老朱大跌眼镜。为啥?因为朱梓之所以长期留在宫中,可不是为了老爹,而是为了后宫的某些宫女或者身份更高贵的某些人。

这要是被老朱查出来,那问题可就大发了!老朱是那种愿意被人戴绿帽的人吗?显然不是啊!一旦查出来,朱梓肯定是没啥好下场。

与其被老爹揭发罪行,最后屈辱地死去,倒不如自己主动了。如果这件事成立的话,朱梓淫乱的对象,极有可能是老朱后宫里的某位被冷落的妃嫔。

四、自焚是为了销毁反叛老朱的证据?

朱梓的母亲是陈友谅的前任妃嫔,朱梓的大舅哥被卷入到了胡惟庸案当中。你说朱梓身边还有一个正常人吗?这些人咋都跟反对老朱的人关系那么亲密呢?

这事儿本来就不正常,你觉得朱梓在这种亲眷环境下,还能好好尊重自己的老爹吗?

首先,不受宠后的达定妃,肯定要给儿子灌输一种思想:你老娘这辈子被老朱给害惨了!你一定要给你老娘出口恶气啊!其次,朱梓的王妃于氏,自然也要吹枕边风:我哥和胡惟庸早有联系,这是灭族大罪,你愿意看着我们全家被你爹送去砍脑壳吗?此外,大舅哥、老丈人,肯定或多或少都给朱梓灌输过反叛老朱的想法。

你说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朱梓,能够一心一意地尊敬自己的老爹吗?显然不会。我认为朱梓大概率是被身边这帮人给洗脑了,充满了对朱元璋的仇视。

因此朱梓长期谋划着反对朱元璋的计划,而这些谋划的很多证据,肯定都藏在府上。一旦被查抄,这些证据流出,所牵连到的人,可就数不胜数了,或许又是一个胡惟庸案。因此朱梓选择阖家自焚,以此解决这些证据,到他这儿也就到此为止了!

总结:朱梓名为自焚,实则逃出生天?

“火遁”,这个词其实在历史上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朱允炆就极有可能是利用一场大火,掩盖了自己逃跑的情况。

朱梓也有这方面的可能,被朱元璋抓到反叛的证据,必然是死路一条。因此朱梓出此下策,假装放了一把大火,假装把全家都给烧死了(其实也就他们夫妻俩而已,不自焚妻子也活不了)。以此躲过朱元璋的抓捕和问责。

逃出生天以后,朱梓选择隐姓埋名,再也不过问朝中大小事务,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而朱元璋似乎察觉到了儿子的行踪,毕竟锦衣卫神通广大。但是他觉得事情就这么好了,所以就放过了朱梓。

算了

没给朱梓上谥号,那也是因为朱元璋知道儿子还活着,没必要咒儿子。毕竟,朱元璋爱惜儿子,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参考资料:《明史》、《罪惟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