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生卧室改造成中华风 中国网友迷惑
2022 年一开始
迈入了人生第 81 个年头的
宫崎骏老爷子就手绘了一只
憨态可掬的大老虎来恭贺新禧



尽管 " 生肖纪年 " 由中国传入的
但现在日本对于生肖和属相
和中国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区别
比如,他们的十二生肖
是按照公历新年来计算的
还比如他们文化中猪年里的 " 猪 "
指的其实是野猪

图片源自 @人民网
由此可见
虽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曾经深深影响过世界和周边的国家
但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
" 误解 "和" 刻板印象 "
却也在时刻上演


日本女生的 " 中华风 " 房间
日本女孩Momi
喜欢在网上分享自己
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

爱好广泛、动手能力还很强的她
最近却因为自己的房间 " 出圈 " 了
从其日常分享就能看出
她其实是一个 " 中华文化爱好者 "
因为喜欢可爱的大熊猫
就亲自动手做了一条
印有熊猫图案的连衣裙


对中餐馆里的格纹装饰感兴趣
就自己用红色胶带粘了出来

而堆砌在她房间里的中国元素
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叹为观止
首先引入眼帘的
鸳鸯戏水的大红桌布

喜庆的碎花枕套和床单
也是她的心头好

装饰不够,DIY 家具来凑
不管是亮黄色的碗柜

还是孔雀蓝的电视柜
贴上红双喜直接把氛围拉满

在粉色彩虹角麋鹿墙饰的对比下
碧玉色的 " 福 " 字竟也显出了
一丝温润和低调

而当她把自己最爱的纸片人
做成的等身抱枕放置在床边时
一种坐在老家炕头的破次元穿越感
便油然而生,扑面而来

所以当 Momi 为这些照片
打上" 中华风 "的 tag 的时候
围观的中国网友虽说不上有哪里不对
但又总觉得怪怪的 ……


" 中华风 " 不等于 " 中国风 "
有网友评论表示:
" 这算是丑到 ruhua 了吧?"
土到我头皮发麻 ……!

但更多的人反驳道
" 这些本来也是中国元素啊,
只有汉唐风才叫中国风么?"

虽然可能不符合每个人的审美
但是这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妹子
也是在以积极的方式表达着喜爱

还有人表示自己
甚至被反向 " 文化输出 " 了:
她卧室里这个长得很像
动画《寻梦环游记》里的剪纸装饰
其实是流行于山东等地的" 罗门钱 "

动画《寻梦环游记》里的墨西哥剪纸
常常在过年的时候
贴在家家户户的门口上
充满了浓浓的年俗味


山东地区的 " 罗门钱 " 图片源自网络
看外国友人的家居
居然涨了自家的民俗知识
这种感觉还是很奇妙的

除了文化和审美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眼中的" 中华风 "
和我们常规印象中的" 中国风 "
其实可以算得上两种不同的概念
正如 " 中华料理 ≠ 中国菜 " 一样
日本所谓的 " 中华风 " 确实只是
抓取了一些确实存在过的
或是自以为流行的中国元素碎片
堆砌组装形成的一种风格

中华荞麦面店的奇妙料理 图片来源见水印
就像日本潮人们的中华风穿搭街拍
仿佛只要抓住熊猫、丸子头、旗袍
这三种极具代表性的元素
不管搭配得如何奇怪
都是最潮 " 华流 "


但不得不说
虽然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任性到发指
但有的穿搭还莫名有点的好看


不过下面这套
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是
为了纪念大熊猫 " 旦旦 " 旅日 20 周年
中日双方都为彼此绘制了
和它相关的文件夹

希望你没有猜错
左边那张是中国人画的
右边的则是日本方面的设计

看来双方都默契地用了符合
对方审美的风格啊 ……


意料之外的文化输出
无可否认
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巨大差异
" 刻板印象 " 其实有的时候很难被消除
并且无论国内国外还是省内省外
人们总是在互相 " 误解 " 着
" 中国人数学是不是都很好啊?"
" 俄罗斯就是养熊的战斗民族吧!"
" 什么!四川人居然没有人手一只熊猫!"
" 啊?苗族人难道不是都会下蛊吗?"

中日双方用 " 伪中国语 " 无障碍交流
并顺道破除了刻板印象
有相对正向的 " 误解 "
当更多时候的刻板印象
则是负面的歧视和偏见

不过好在有许多人
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弘扬中国文化
也试图展现当代中国人的面貌
红遍油管的李子柒自不用提
光是在成都太古里的一组街拍
意料之外地成为了一种 " 文化输出 "
就曾让外国人看到了属于这一代
中国年轻人的街头时尚

无论是西方的潮流
还是汉服掀起的国潮风格
不管是妆容还是仪态
都展现着来自年轻和文化的自信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
是外国的美妆博主开始学画
中国风的妆容

她的仿妆灵感的来源
出自抖音和小红书

没想到视频一经发布
就立刻火得不行
在日系和韩系妆容之外
多了一种 " 中系妆容 "
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啊

在海外生活了十多年的
北京女孩@曹思予

则以一个充满自嘲意味的
笔名"tiny eyes"
把中外的文化差异
生动有趣地描绘了出来

表达爱的方式

人口的差异

关于 " 胖瘦 " 的理解

中国人的 " 谦虚 "

文化是复杂的多面的
因此尽管身处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
还是无法完全地消除

文化输出自然任重道远
但少点傲慢和自卑
多一些文化的包容和自信
人们才会依旧在 " 巴别塔的倒塌 " 后
相互了解,和平携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