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经济内需不足 指国企无效投资太多 /

中国经济内需不足 专家指国企无效投资太多

中国无论是官方表态或统计数据都显示,内需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挑战。经济学者刘海影分析指出,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原因除了房地产行业结构问题,主要是以国企主导的无效投资太多。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率仅1.7%,创下全年最低纪录。

2021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独立经济学者、维世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宏观顾问刘海影今天在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撰文,指上述三重压力中,需求收缩无疑是最严重的挑战,预期转弱也就是对需求收缩的认知映射。

他表示,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需求不仅是消费,也包括投资与净出口;中国需求不足的成因,一个可能的答桉是房地产行业的结构问题,但最大的根源,在于近年来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文章指出,在多年繁荣之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中住宅建筑部分对中国经济直接与间接贡献占据GDP比例高达27.9%,超过美国、欧洲等国水平的2倍有馀。以房价收入比来看,上海房价更是纽约房价的4.3倍。

已有许多批评者认为,中国超高的房价收入比排挤了居民消费,也提高了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抑制了实体投资。

刘海影指出,房地产行业在建规模巨大,这背后是庞大的负债融资以及居民同等力度的规模支持。但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住宅供给超过了需求,2015年开始的棚户改造(老旧区改造)政策进一步放大了供需缺口。房地产行业在2021年下半年的下滑,只是对过去多年额外需求的修复。

他说,中国居民债务实际上占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超过100%,在居民未来收入增速下调的条件下,可以预期他们进一步加杠杆的能力与意愿都将大幅下滑,进一步暴露出房地产行业巨大的供需缺口。

这一缺口保守估计将用超过10年以上的时间来调整,以每年约5%的速度压低房地产行业经济产出,并透过其直接与间接的拉动作用,对GDP增速形成大约负1.2%的拖累,迥异于之前10年平均1.5%的正贡献。这种拖累,既体现为消费需求,也体现为投资需求。

刘海影分析,房地产行业的结构问题虽然重要,但中国经济需求不足问题最大的根源在于近年来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收入和需求要持续上升,经济体制就必须正确地配置资源,让尽可能多的投资属于有效投资,也就是扣除所有成本后,仍能够挣取合格利润率的投资。

他指出,近年来,中国资源配置效率有所降低,投资创造收入的能力下滑。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投入人民币4兆元于基建、供给侧改革到2021年的监管风暴,重大措施不断推出。从数据上看,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从2007年最高点16%持续下滑,到2016年跌至4.5%附近,随后继续小幅走低。

他说,这个过程中,中小型民企经营挑战加剧。民企要么在行业格局的“红海”竞争,要么进军国际市场,“要么在政府监管尚来不及发力的新经济领域冒险一搏”。

在金融资源、政策监管、行业准入、资源倾斜等方面,民企遭遇很多现实困难与体制性压力,在投资回报率、技术进步与扩张等方面,近年来多次减速。民企固定投资增速从2007年47%的高位,下行到COVID-19疫情冲击前、2019年底的负2.6%。

文章指出,国企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其投资中有大量项目属于无效投资,推升中国经济的债务比率、压低下游及中小型民企投资回报率。由于民企创造了80%的就业,民企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增速。

面对内需不足,刘海影强调,政府的正确举措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开放路线,“以是否改善了民企处境、是否有利于建立民间对政策规则的稳定预期为改革标准”。

文章指出,从2022年开年情况来看,消费增速已经跌至低水平,外需增速将大幅低于2021年,房地产投资将会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前高后低,增速难以超过去年,表明2022年将是困难巨大的一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