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从2008到2022 西方集体缺席说明什么 /

从2008到2022 西方集体缺席说明什么

1月28日,中国外交部公布了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外国和国际政要名单。这份长达32人的名单,与14年前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外国政要出席者名单相比,西方世界的集体出席成为最明显的变化。

14年前,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时,开闭幕式上的国际政要包括了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几乎悉数出席。

然而,14年后的今天,这些西方主要大国的政要几乎悉数缺席。

因为指责中国政府在新疆问题上的政策,以美国为首,西方主要国家或明或暗地对这次北京冬奥会采取了“集体外交抵制”。

2021年12月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正式宣布拜登政府将对2022年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随后,其盟友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跟进,紧接着在12月8日宣布采取同样举动。

在欧美的影响下,立陶宛等也加入梯队,借此表明亲美立场,以换取利益。

与此同时,尽管日本拒绝使用外交抵制的称呼,但实际无二。

于是,人们看到在北京公布的这份国际政要出席名单中,除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外,出席此次冬奥会的国际政要几乎全来自亚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地区,以及中东石油国家。

对此,中国外交部曾直接反击欧美的外交抵制,称“他们来或者不来,没有人会在意,对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也没有任何的影响。”

短短14年时间,这种变化表面看是因为新疆问题,然而事实上恐怕并不能如此解释。

其一,2008年中国GDP总量为314,045亿元,2021年则达到114.4万亿元,期间于2012年挤掉日本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与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实力消长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代表了中美试图寻找和平相处模式的努力遭遇了挫折。事实上,无论如何调整姿态,中美关系恐怕再也回不到过去,即便今天不是因为新疆问题,中美以及中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矛盾也会在其他领域发生。

过去的两年,香港、台湾等等,莫不如此。

因此,西方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是实力对比的变化,也是西方对华心态变化造成的。

其二,个别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政要赴华,代表中国在打开新的外交局面方面实现了突破,甚至可以说部分地瓦解了西方的外交抵制。

当然,这背后是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改变策略,从依赖欧美的产业转移,搞好与欧美国家的联系,转变为对外输出资本和技术,通过经济甚至政治影响力来强化与第三世界的联系。

这不意味着中国在向整个西方宣战,但对西方而言,确实是一种示威和反击——正如很多人所看到的,围堵措施似乎从未对中国产生致命打击,反而会激发它的无限潜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