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大学生是真的好逸恶劳吗? /

中国大学生是真的好逸恶劳吗?

这两天,很多人或许都见识到了这样一篇奇文。

在这位“楼主”看来,不少中国大学生毫无常识、好逸恶劳,说是彻底完蛋了也毫不夸张(原文链接)。

痛心疾首之下,他高呼,长此以往,中国将永无出头之日。

为何他眼中常含泪水?

只因中国年轻人拒绝强制加班。

为什么“不奋斗”

“楼主”开篇先批评了前两天在公司群怒怼领导的腾讯应届生。

在他看来,这位反对连续二十多个小时加班的应届生员工罪大恶极,反映了现在堕落的社会思潮。

从“拒绝加班”到“拒绝奋斗”到“好逸恶劳”,一顶顶帽子扣得非常溜。但不知他在指责年轻人的同时,可曾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要拒绝加班?为什么会有“躺平”一词?真的就是好逸恶劳吗?

他想不到的,我来解答!

首先,动用我们的常识想一想:为什么普通员工不想加班?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加班很累很痛苦。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便可以概括为马克思所讲的“异化”:在前工业时代,劳动看似极为辛苦,但对于当时的很多社会群体,例如农民和手艺人而言,劳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且人们对工作任务有较大的控制权,因而极易获得自我满足感。

相比之下,在现代社会的工厂、办公室里,员工的自由空间和控制权远不如过去。此时,打工人与自身的劳动能力(不得不按照雇主规定的方式和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分离,与生产的产品相割裂(打工人生产的产品归雇主所有,并被拿到市场上售卖以获取利润,而打工人只能以工资形式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打工人与打工人之间也日渐疏远。由于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以上三种分离便意味着人的异化——人类和自己的“本质”(species being)疏离了。

于是,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劳动不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而仅仅是一种赚钱和生存的手段。“工作”与“闲暇娱乐”相对,变得令人厌恶。(为什么老板和高管更“愿意加班”——因为这个公司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有股份有控制权,对自己的东西当然更宝贝,也更有成就感。)

列表的一位朋友对于加班的思考,我深以为然

当工作不再能让普通打工人实现自我价值后,“赚钱”就成为了唯一的动力。然而,现实是残忍的:单纯凭借工作赚钱,已经越发变得不可能。

二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只要勤恳工作,靠自己的力量在一线城市定居也是相对轻松的;即使是十年前,房价已初露上涨的苗头,但只要父母稍微帮衬下或者自己工作给力,买房也并非难事;但如今,各大城市高企的房价收入比冠绝全球,年轻人就算只是想拥有个小家,自己的工资也是杯水车薪,必须“掏空六个钱包”。

一骑绝尘的房价收入比,即使一个年轻人一辈子不吃不喝,也难以在大城市安家

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希望,因为人是需要希望才有动力活下去的动物。许多上一辈人热衷于指责年轻人“当年我们多么多么苦都坚持下来了,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却什么什么干不好”,却忽视了这最为重要的一点:几十年前,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改善自己甚至全家人的生活;而现在,尽管物质丰富了许多,我们的起点大大提高,却也难以更进一步——如果我工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还是租房,那我还有必要为了买房而努力吗?如果没有希望,那我傻傻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呢?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大学生会“好逸恶劳”——因为工作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奋斗无法带来希望。我们看到的“躺平”从来不是原因,而是事情的结果。

“奋斗万能”?

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显然,“楼主”先生,以及以“楼主”为代表的许多上一代既得利益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看看这段话,何其谬哉!

难道如今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全靠996就能出来了吗?非也!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固然不可或缺,但假若没有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以及2001年入世贸,所谓的“辛勤劳动”也只会是农业时代无效的“内卷”,而不能产生进步——大明和大清的农民难道不够努力吗?为何他们如此努力地种地,大明和大清却依然停滞了数百年?这便是历史进程的力量。

如果只是单纯无知,不懂得这些道理,也便罢了。但“楼主”这样的人不仅蠢,更是坏:不仅不考虑历史进程,还把所有的问题(包括各种结构性问题)全部归结于个人的失败。例如这段话:

我很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你觉得你的房子能值得起这个价?分税制改革后,地方zf为了保障财权,通过卖地(土地出让金)大搞土地财政,人为制造紧缺,哄抬地价,进而抬升房价;长期以来超发的货币,有多少流进了房地产这个蓄水池,四百万亿里又有多少是泡沫;还有,多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房子“有价无市”的情况……

上述事实,我想,这位研究上海房地产的“楼主”不会不清楚。然而,他却刻意忽视这些事实,一如许多既得利益者:把历史进程的红利归结于自身奋斗,而把历史进程的负面问题归结于新一代的、承受这些问题的年轻人,自负且自私。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的火爆,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代际矛盾: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出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到存量时代,阶级固化的趋势不可避免。皮凯蒂早已在《21世纪资本论》中用详实的数据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收益率会高于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继承财产的人只需要储蓄、投资他们资本收入的一部分,就可以看到资本增长比起整体经济增长更快。相较于劳动所得,继承财富在财富总量中将不可避免地占据主导地位。

新一代年轻人寒窗十几二十年出来后,却发现自己无论多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比不过那些比自己早上车的上一代,失望和愤怒在所难免。

但上一辈的既得利益者或囿于自身经验,或囿于认知水平,往往不能理解其中的情绪,甚至还同elephant in the room助纣为虐……于是,代际矛盾便产生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年轻人一定是正确的——许多人面对这种困境,转而拥抱“入关”“极左”等极端思潮。那篇文章的评论区,同样出现了“吊路灯”这样的极端言论。这些思潮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更大的问题,导致最后除了少数赢家外,两败俱伤。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思潮背后年轻人的情绪,以及掩盖下的社会矛盾,值得我们重视:如何平衡社会各群体的利益?怎样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这也许是个永恒的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