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落户沈阳不实 /

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落户沈阳为不实信息

针对媒体报道的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二座工厂即将落户沈阳大东区的信息,特斯拉中国表示,此为不实消息。目前,消息源辽宁发布已经将相关内容删除。

回顾:

特斯拉中国第二厂选定沈阳?辽宁发布:沈阳将为特斯拉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来源: 车东西

特斯拉国内第二座工厂,要落地沈阳了!

就在2月12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辽宁发布”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 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振兴发展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五抓”策略。

其中,在文章的“第五抓”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在这简短的一句话中,出现了特斯拉、重大、新能源、整车等字眼,所包含的信息量可谓巨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之前传闻已久的特斯拉国内第二工厂,或预示着将要落户沈阳市大东区。

▲“辽宁发布”公众号截图

辽宁省目前依然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大省,拥有悠久的汽车制造历史,像是华晨宝马、华晨汽车以及上汽通用都设有整车工厂,因此沈阳市乃至整个辽宁省都有相对丰富的汽车产业配套企业和人才储备。

而辽宁省的隔壁吉林省也是我国汽车生产制造大省,更是一汽的大本营,同样拥有非常丰富的汽车产业配套企业和拥有大量上下游企业和人才。

所以,再加上此次“辽宁发布”公众号的这则信息,特斯拉国内第二工厂落户辽宁省沈阳市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此前,马斯克在上海工厂投产时大秀舞蹈,沈阳工厂落成时马斯克岂不是该跳二人转了?

一、第二工厂选址成谜 青岛、宜宾都有传闻

在整个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接近140亿元,同比增长了107.8%;而在销量方面,特斯拉在中国全年的销量达到了484130辆,超过了特斯拉全球总销量的一半。

截至目前,特斯拉柏林工厂和得州工厂依然没有正式投产,上海工厂依旧是特斯拉海外工厂唯一的“顶梁柱”,并且同时要满足国内平均一个月超过4万台的销量。

所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以及仓储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此前,特斯拉方面也表示,将于2022年开启新工厂的选址工作,并将于2023年确定新工厂选址。

相比于特斯拉柏林工厂和得州工厂的推进缓慢,上海工厂从动土到开工仅花费一年,再加上特斯拉进军印度持续受阻,所以,中国仍大概率是特斯拉全球新工厂选址的备选地之一。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在上周“辽宁发布”公众号发布该消息之前,山东省青岛市、四川省宜宾市都曾在网络上被传为特斯拉国内第二工厂备选城市之一,而沈阳则是首次被传出与特斯拉的“绯闻”。

如果从地理区位和周边配套来分析的话,沈阳市和宜宾市都很有可能成为特斯拉国内第二工厂的选址地,前者有悠久的汽车生产历史以及周边配套,而后者则被宁德时代大力投资,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的锂电池生产基地,预计年产能超过200GWh。

至于特斯拉国内第二工厂落地青岛市,该消息已经被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证实为不实消息,大概率提前“出局”。

当然,上面的工厂选址仅为猜测,具体的选址还要等特斯拉以及当地政府宣布。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微博截图

二、特斯拉在华动作频繁 设计中心或落地北京

除了第二工厂选址之外,特斯拉春节后在国内的动作也是接连不断。

在上个农历春节的最后一周,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

▲特斯拉设计中心曾短暂出现于此

在《清单》中提到:“2022年,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其中,除了小米汽车工厂、理想汽车工厂等此前已经板上钉钉的消息之外,首次披露了关于特斯拉设计中心的信息。一时间,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

但是,截至车东西发稿时,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上的《清单》文件中,已经删去了关于特斯拉设计中心的描述,并全文没有了“特斯拉”的字眼,这为特斯拉设计中心的选址再次留下悬念。

▲目前已没有特斯拉设计中心的描述

去年10月底,特斯拉在上海落成了研发创新中心和数据中心,并陆续开启使用。

而此次特斯拉设计中心虽然仅“闪现”了一下,并且特斯拉方面也并没有确认设计中心将落户北京。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将在中国建立从设计、研发、生产、数据存储等全流程体系,将更好地推进本土化进程以及增加产能。

这也是特斯拉全球发展的必经之路,谁让中国市场是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呢。

或许,那款传闻2.5万美元的全新入门车型就将完全由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并销往全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