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俄罗斯还打不打乌克兰?普京有点尴尬 /

俄罗斯还打不打乌克兰?普京这次有点尴尬

俄罗斯和北约仿佛在下一盘已被全部翻开的 " 陆战棋 ",且这副 " 陆战棋 " 的河界还被插上了 " 地雷危险 " 的标牌。无论作出怎样耀武扬威的相互威胁姿态,都很难真的打起来。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陶短房

据说,今天俄罗斯要攻打乌克兰 ……2 月 14 日是情人节,但这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全国讲话却全无温馨浪漫意境:在这一天,他宣布 2 月 16 日是 " 团结日 "(day of unity),并颂扬了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

泽连斯基特意强调 2 月 16 日这一天,是因为此前美国官方警告,俄罗斯最早将在这一天发动对乌克兰的军事进攻。

这是真的吗?

01

美国的 " 开战日 " 没测准

虽然自去年 12 月底起,美国政要和情报部门就不断吹风,称 " 有确切线索 " 证明,俄 " 可能即将 " 入侵乌克兰,但言之凿凿称 " 大概率动武 " 并给出具体 " 开战日 ",却始于 2 月 11 日。

这一天,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在华盛顿对媒体表示,俄罗斯在俄乌边界集结重兵," 随时可能 " 发动对乌克兰的进攻,他还特别提到 " 普京(Vladimir Putin)不会因为顾忌俄中关系特意避开北京冬奥 ",因此对乌克兰的进攻 " 很可能在北京冬奥闭幕前(2 月 20 日前)发起 "。随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作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预测。

翌日,NatSec Daily、Politico 等多家媒体言之凿凿,称 11 日当天苏利文 " 吹风 " 前,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 6 名欧洲领导人、北约(NATO)及欧盟(EU)领袖举行了长达 1 小时的电话会议,其间他引述美国情报机构分析语言,俄 " 将在 2 月 16 日发动对乌克兰的‘实体攻击’ ",而 " 实体攻击 " 之初可能先由一连串导弹和网络攻击拉开帷幕。

事实上甚至略早于苏利文 " 吹风 ",美国 PBS"NewsHour" 节目主持人西夫林(Nick Schifrin)就称,美国官方判断普京 " 业已作出进攻乌克兰决定,且已向军队下达命令 "。但随后苏利文澄清表示,他 " 不认为普京已作出任何最终决定,或干脆说,我不知道他是否已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

尽管如此,当天他宣称 " 风险相当高、威胁相当立即 ",呼吁美国在乌克兰公民 48 小时内离境,甚至警告 " 如果乌克兰当真遭到进攻,美国将不会派员疏散美国公民 ",如此露骨的战争警告,让人不由得相信三分,德国《镜报》就表示,尽管美国照例未给出任何证据和线索,但这项据说来自中情局(CIA)的判断 " 如此详细,当有所依据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脸书声明:乌克兰收到消息,2 月 16 日将是袭击之日。(图 / 网络)

然而美国的 " 开战日 " 预测几乎立即遭到俄方反驳。

11 日晚,俄联邦外交部将美国 " 开战日 " 警告称作 " 西方国家在媒体帮助下散布的虚假消息 ",反指西方国家 " 试图转移人们对其侵略行为的注意力 "。

此后几天里,俄联邦外长拉夫罗夫、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 ( Dmitry Peskov ) 等先后或强硬、或婉转地明示、暗示 " 俄无意对乌克兰动武 "。

无论如何,谁也不敢将 2 月 16 日这个 " 预测开战日 " 当作耳旁风:乌克兰一面宣布 " 外交努力 ",呼吁 " 不要战争 ",一面将 " 开战日 " 定为 " 团结日 ",摆出一副 " 即便开战也不怕 " 的架势;

美国自总统拜登以下频繁会晤各国领导人,不断发出 " 一旦俄动武就追加国际制裁 " 的信号;

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 2 月 15 日(即 " 开战日 " 前一天)召开了所谓 " 眼镜蛇会议 ",讨论英国对压力的反应,并不断释放对俄强硬信号;

被戏称为 " 最后一位和事佬 "、因近期一系列 " 不作为 " 在西方和乌克兰饱受诟病的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则匆匆自 14 日起出访乌克兰、俄罗斯,作出一副 " 趁还来得及赶紧叫停战争 " 的忙碌姿态。

然而 16 日转瞬即至," 开战日 " 却并没有开战:的确,据说有若干乌克兰政府及媒体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但这种事平时也间或发生;俄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称 " 外交解决仍有可能 ",而普京则表示 " 当然不希望看到战争 ",并称鉴于演习已结束,俄 " 正从俄乌边界开始撤回一些部队 ",并表示这是 " 和向那里派出部队一样正常的调动 "。

同日,俄联邦国防部也宣布,将从俄乌边境撤出部分军队,以 " 戳穿某些不实谣言 ",但并未透露将撤出多少军队。

尽管仍有些坚信 " 普大帝 " 文治武功者仍然认为,俄只是 " 虚晃一枪 ",待对手麻痹便会 " 发出致命一击 "。

但 2 月 16 日这个 " 开战日 " 显然 " 测不准 ",且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开战也很难说——诚然,俄罗斯似乎并没有信守外交承诺的优良口碑,但众目睽睽之下口血未干便即翻脸,这种从 " 义 "、" 利 " 两方面都看不出有何好处的事,大约只有个别不嫌事大的自媒体人才乐意去做。

02

耐人寻味的 " 鹰鸽角色互换 "

细心的观察者不应忽略一个有趣的现象:" 鹰鸽角色互换 "。

俄乌危机去年底刚升级时," 喊打喊杀 " 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俄方不但频频调兵遣将,还不断发表诸如 " 乌克兰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 "、" 俄不能容忍将采取断然行动 " 这类刺激性言论。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副外长格鲁什科(Alexander Grushko)在 1 月 10 日俄美日内瓦会谈破裂时,宣称如果政治措施不足以 " 消除其面临的所有威胁 ",俄罗斯将采取军事措施,称已警告北约代表," 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可能给欧洲安全抵赖最不可预测和最严重后果 "。

而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福明(Alexander Fomin,)则称,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处于 " 极低水平 ",一名俄外交部官员形容双方 " 根本没有积极议程 "。

乌克兰政要则频频渲染 " 俄即将大规模动武 " 的紧张气氛,又是搞民兵动员又是到处求援,仿佛第二天俄就会入侵。

乌克兰外长库莱巴(Dmytro Kuleba)警告称,普京制订了一个伤害乌克兰的计划," 他的 A 计划是在兵不血刃情况下破坏乌克兰的稳定 ",乌克兰 " 到了需要硬实力(援助)的地步,而不仅仅是软实力 ",敦促西方伙伴 " 向俄罗斯发出协调一致的信息 " ——即强硬的信息。

与之相反,当时美国及其西欧盟友却俨然 " 和平鸽 " 做派,又是强调 " 乌克兰危机存在广阔的外交政治解决空间 ",又是表示 " 愿意倾听俄罗斯方面的意见 ",尤以去年 12 月 7 日拜登 - 普京视频会晤,及翌日拜登 " 愿意和俄共同协商 " 的 " 暖意基调讲话 " 为代表。

然而随着 " 开战日 " 预言的作出,乌克兰危机出现了 " 鹰鸽角色互换 " 的戏剧性现象。自去年底就一直 " 喊打喊杀 " 的俄罗斯军政要员竭力试图让世人相信,俄根本无意对乌动武," 都是美欧在撮火 "。

有趣的是,网络上那些推崇俄罗斯和普京的声音也随之开始赞颂俄方的 " 和平诚意 ",抨击美欧 " 惟恐打不起来 "、" 煽风点火 ",仿佛曾几何时 " 俄对北约有 N 大杀手锏 "、" 俄可轻松扫平乌克兰 " 等汗牛充栋的好战基调文字,并非他们跟风写出、发出一般。

更有趣的是,另一个从 " 喊打喊杀 " 变成 " 热爱和平 " 的,却是乌克兰:尽管泽连斯基宣布了 " 团结日 ",却也用异乎寻常的语气表示 " 牺牲未到最后关头 ",强调 " 乌克兰当然希望和平 "。

相反,美国(还有英国)却竭力渲染 " 开战日迩来 ",即便 16 日不打也不意味着 17 日、18 日 …… 还不打," 要做好一切最坏的准备 " ——这当然不包括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援助,而是指向乌克兰周边增兵、对俄追加制裁,等等等等。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鹰鸽角色互换 " 如此彻底,背后奥秘何在?

03

过早暴露的俄方底牌

这一切都是因为对峙事件过久,俄方战略意图暴露过早和过于不切实际,让最初处于被动的北约尤其美国找到了反客为主、以逸待劳的命门。

俄罗斯醉翁之意不在酒,闹大乌克兰危机真正的意图,是想借乌克兰危机和欧洲天然气危机为筹码,迫使北约 " 退回 1997 年之前 ",即从 1997 年后加入北约的成员国(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等 14 国)撤出一切军事存在,不经俄罗斯同意不得接纳新成员国,并且 " 签字画押 "。

如果说,在去年底 " 普拜会 " 上,普京仅仅以 " 俄的安全顾虑 " 这种含糊其辞来概括,并一度换来反应迟钝的拜登同样含糊其辞的附和。

但去年 12 月 15 日,俄外交部正式向美方发出所谓《俄罗斯联邦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安全保障的条约草案》和《关于确保俄联邦和成员国安全措施的协议》,却把这点 " 模糊空间 " 彻底抹煞。

这两部成文协议的要求言简意赅,希望北约 " 退回 1997 年之前 ",即从 1997 年后加入北约的成员国撤出一切军事存在,不经俄罗斯同意不得接纳新成员国,并且 " 签字画押 "。

▲现在的北约国家(图 / 图虫创意)

12 月 16 日俄联邦外交部宣称,北约早在 1990 年 " 曾作出这样的保证 "(但北约和当时的苏联方当事人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 均否认有此一说),并郑重其事地发出了 " 希望美方以俄方条约和协议草案为起点,在近期与俄方就这一对维护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认真会谈 " 的官方声明。

这一要求显然远远超出了俄罗斯的国力、军力负荷,且让处于 " 选举社会 " 的西方国家退无可退——一旦妥协退让、甚至作出可能被解读为妥协退让的姿态,就等于向地缘政治宿敌示弱,将面临各自国内巨大政治危机。

且这些有浓厚霸权色彩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激怒了绝大多数俄罗斯西线邻国,促使它们更积极谋求和北约合作。

在俄方提出 " 回到 1997 年之前 " 要求后,不仅素来仇俄亲美的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纷纷板起面孔,就连向来态度中立或对俄友好的保加利亚、芬兰等国也发出了不满、责难之声。

素来对加入北约民意支持率不高的芬兰,短短两周内 " 希望加入北约 " 的民调支持率就从两成上下升至五成以上。

俄方原本的构想,是借乌克兰危机和同时被其放大的欧洲天然气危机为 " 劫材 ",逼迫美欧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作出实质性、" 不可逆 " 的重大战略性让步,从而令俄罗斯兵不血刃地夺回因冷战失败和苏联解体而丧失的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除原东德以外),并借此进一步塑造俄罗斯 " 超级大国 " 和普京 " 民族英雄 " 的 " 国设 " 和 " 人设 "。

然而实力不济加上过早暴露底牌,反倒让一度不知所措的西方找到了 " 围魏救赵 " 的命门。

美国和北约的对策,是利用北约中原苏联、东欧集团成员对俄罗斯的恐惧,不断渲染战争威胁并向这些国家大举增兵,这样做既能明确回击俄 " 退回 1997 年之前 " 的要价,显示 " 对俄强硬 ",又仍然是在北约范围内行事,没有冒险直接军事介入乌克兰。

▲北约军事演习(图 / 视频截图)

如此一来就把包袱甩给了俄罗斯,俄入侵乌克兰就成了率先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方,会受到严厉国际制裁,如果俄按兵不动等于整个战略失败。

原本危机发生前,北约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共部署了约 4000 兵力,并得到坦克、防空和情报监视部门的支持。

1 月间俄罗斯和西方三次会晤全部破裂后,美国宣布 " 已让 8500 军人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准备随时开赴东欧支援北约军队 "。

2 月 14 日即 " 开战日 " 前两天,美国宣布再向波兰增派 8 架 F15 战斗机参与北约空中巡逻,并在未来几日向波兰增派 3000 名士兵,以 " 增强北约在该地区军事实力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欧非但不向他们口中 " 马上挨揍 " 的乌克兰增兵,相反却一面宣称 " 即使乌克兰被入侵也不派兵助战 ",一面将派入乌克兰帮助训练的少量本国军人匆匆撤到安全地点。

道理非常简单:对美欧、尤其美国而言,既然看透俄 " 醉翁之意 " 不在乌克兰而在 "1997 线 ",那么就无须冒然和俄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甚至核战争危险直接增援乌克兰。

只要毫无风险、甚至不花什么成本(因为惊弓之鸟的东欧国家会倒贴)地向 "1997 年线 " 以东的北约国家增兵,就足以显示 " 我们不怕俄罗斯的讹诈 " 和 " 我们有办法、在作为 "。

即便俄真的入侵乌克兰,黑锅也是俄方背着,美国及其盟国大可攥住 " 大义名分 " 发动更严厉的对俄制裁,同时将更加惊恐的东欧 " 前线国家 " 更牢固地绑在自己战车上——至于乌克兰的死活,对他们而言真的重要么?

相反,事到如今,俄打不打都尴尬:真打,师出无名且背信弃义,势必付出惨痛代价;不打,则难以收场和自圆其说,其最为看重的国内民粹支持会遭受重创。

而乌克兰更是无论如何都会成为牺牲品,因此这两个昔日的 " 喊打喊杀派 ",如今却殊途同归,都成了竭力主张 " 外交解决 " 的 " 和平鸽 "。

04

台阶也不好找

然而台阶也并不那么好找。

西方各国对战争的态度是和与俄乌地理距离成反比的:最远的美国、英国最好战,离得近的德国、匈牙利则最怕打起来。

问题在于,尝到 " 围魏救赵 " 甜头并且主导西方话题走向的偏偏是 " 撮火得利 "、火着起来也烧不到自己的美国,因此他们不会轻易给俄方更体面的台阶。

▲据法新社 2 月 15 日报道,俄罗斯部署在乌克兰附近的一些军队正在返回其基地。(图 / 网络)

俄方发出 " 部分撤军 " 试探信号后,美英已相继吹风,警告 " 撤军可能只是象征性 ",称 " 俄陆军 60% 集结在俄乌边界 ",同时继续做出 " 不谈俄方‘ 1997 年线’要价 " 的强硬姿态,仅仅同意诸如重返核军备控制条约和中导条约等大而化之的框架之类 " 安全保证问题 ",而这种聊胜于无的 " 让步 ",显然离普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俄也试图通过单方面宣称 " 获得外交突破 " 给自己找个台阶。

2 月 14 日,俄卫星新闻吹风,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普利斯泰克(Vadym Prystaiko)表示 " 乌克兰可以承诺不加入北约以换取和平 ",15 日普京也宣称 " 接到了乌克兰方面承诺不会加入北约的保证 "。

但这种自说自话的 " 胜利 " 很快就被乌克兰方面所否认:普利斯泰克随后对 BBC 表示,承诺加入北约 " 是乌克兰宪法的一部分 ",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变。

不管他此前有否对俄表示过什么,迫于国内强大压力,尤其当总统泽连斯基重申 " 要求加入北约是乌克兰主权国家权利 " 后,他也只能改口。

时至今日,俄罗斯和北约仿佛在下一盘已被全部翻开的 " 陆战棋 ",且这副 " 陆战棋 " 的河界还被插上了 " 地雷危险 " 的标牌。无论作出怎样耀武扬威的相互威胁姿态,都很难真的打起来。

但双方要价和底线一目了然,又彼此水火不容,谈出眉目、甚至认真交谈,实际上也成了一种奢望。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恐怕暂时只能这样 " 不战、不和、不谈、不走、不死 " 地大眼瞪小眼,把反复炒冷饭、删旧帖的麻烦,留给不知疲倦的自媒体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2-16 09:51
    您已点过赞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说不会,只有美国说会打仗。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