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胡锡进语重心长:中国别“俄化” /

胡锡进语重心长:中国别“俄化”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 图:微博

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引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规模制裁、抵制,在某种层度上“移转”了前一阵子欧美“聚焦”对抗中国的压力。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今天(4日)在个人微博发表评论,称“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西方一些势力在极力想把中国形象‘俄罗斯化’”,提醒中国要保持警惕,勿让这些人阴谋得逞。

胡锡进表示,俄罗斯在西方的战略挤压中“奋起反弹”,走出一步“险棋”,结果尚不确定。胡锡进表示,希望俄罗斯能够做到“平稳落地”,重获西部安稳的战略环境。

胡锡进为俄罗斯说话,指这些年俄罗斯外交一直“逆水行舟”,长期承受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制裁,经济社会发展备受拖累。话锋一转,胡锡进说:中国也被美国定义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仍有很多弹性空间和缝隙。并解释“为实现双方的妥协”,“反击常常不能很痛快”,“有理、有利、有节”包含很多自我克制。不讳言地表示,羡慕俄罗斯“说干就干”风格的中国人还是蛮多的。

而胡锡进一改激进态度,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必须保持中国的外交风格,尽量维系中美和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复杂和多重性质,避免把关系搞成“死结”。换句话说,要避免面对西方时“俄罗斯化”,也要尽量不让中美关系“俄美化”。

胡锡进分析,俄罗斯在与西方“博弈”中,往往突出自己的军事力量,宁愿硬碰硬,这与其国家力量的结构有关。俄军事力量强,尤其是核威慑力量突出,经济实力则比较薄弱,因此用军事杠杆打头阵是其维护大国地位的一种方式。从很大意义上说,这也是俄罗斯不得已而为之,代价十分高昂,使得俄与西方基本失去了回旋空间,尖锐敌对使得军事及政治胜利很难转化成俄罗斯的综合利益。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军事威慑力、尤其是核威慑力弱于俄罗斯,而中国却是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胡锡进认为,这样的中国更适合“打太极”;中国有足够的力量与美国开展综合博弈,军事威慑其是当中平衡使用的手段之一。贸易逐渐成为中国重要、有效的外交资源和杠杆,可以通过大量丰富的经济和人文交往营造更多亲和力和经济依赖性,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不断成长的大国就具有了时间优势。军事手段不再是唯一“手术刀”,而成为“不怒自威”确保其他手段有效的保障力,“不战而屈人”就有可能。这样的中国崛起之路会更平稳,风险和曲折更少。

胡锡进强调,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但两国外交风格有各自的实力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互相学不了,模仿不来。中国人对此要保持高度清醒。胡锡进最后提醒,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西方某些势力在极力想把中国形象“俄罗斯化”,推动西方迁怒于中国,从而长久破坏中国对外开放的大环境。提醒对此要保持警惕,决不让这些阴谋得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