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看遍老后照顾的体会:50岁后该做的准备 /

看遍老后照顾现场的体会:50岁后该做好的准备

人人都向往充实而有尊严的老后生活,但也有不少人对于老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想像与恐惧,如何在人生暮年活得更好、更自由? 图/取自50+(Fifty Plus)

编按:每个人都无可避免会面对老后与病痛,如何才能让人生最后一哩路少些颠簸,又该做那些身心准备?因缘际会下,从零经验开始从事居服员工作4年多的杨嘉敏,由于照顾长辈的经验,也让她像是提前预习了自己的老后,她说:老并不可怕,只要做好心理建设、以正视而非逃避的态度面对,就能安稳地抵达。

人人都向往充实而有尊严的老后生活,但也有不少人对于老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想像与恐惧,如何在人生暮年活得更好、更自由?

从事文字工作的杨嘉敏,在偶然的一次因缘际会之下,做了4年多的居家服务员工作,原本她只是想将这段经验做为写作题材的田野调查,却意外有了深刻的身心体会。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生命的必经之路,但我们可以选择用什么心态走完它。”杨嘉敏说。

母亲罹癌急逝 来不及准备就面临至亲的老病死

在接触居服员工作之前,杨嘉敏才经历母亲的离世不久,“我觉得这在冥冥中好像是一个缘分,补足了我当时还没有修完的人生学分。”

杨嘉敏的母亲因罹患淋巴癌,发现时已是末期,从罹癌到过世仅有短短3个月:“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快速地经历了一个和我最亲的人老、病、死的过程,对我来说这些事都很陌生,没有人告诉过我该怎么处理面对,就像在什么武器都没有的状态下就到前线作战,其实是很手足无措的。”

杨嘉敏回忆,当时由于已经不适合做积极治疗,母亲选择在家里接受安宁照护,但若是身体有突发状况,还是必须回医院急诊。“那是我这辈子最频繁坐救护车的时期。”

不只如此,随著身体状况的恶化,母亲逐渐无法自理生活,唯一同住的杨嘉敏成了主要照顾者。“那时我半夜经常要搀扶母亲上厕所,也曾问过她要不要穿尿布,但母亲坚持不肯,后来我做居服员才理解,有时候不是照顾者方便就好,也要顾及被照顾者的心情和意愿。”

后来,平常经常上图书馆、也习惯坐在固定位置的杨嘉敏,因为旁边也有一位总是坐同一个位置的中年女性,一聊之下,才知道对方是居服员。“我总觉得在照顾妈妈的时候犯了很多错误,或许也想借此机会解除一些疑惑和遗憾。”

照顾失智者的难题 在于同理对方而非同情

实际投入居服员的工作,杨嘉敏的第一个体会是:“照顾长者绝对不是大家想像中岁月静好的温馨画面,而是战场。”

在杨嘉敏所服务的个案中,有6成属于失智症患者,轻重程度不一,“我们必须要学会安抚他们许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情绪、尝试理解各种异于常人的反应;更不要说经常与各种异味、脏乱共处,甚至有部分失智者会有暴力倾向。”

“同情很容易、同理很困难。”她曾遇过一位失智阿嬷,会把所有身边的东西拿起来咬,“一开始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后来才想到,也许她是因为感官认知功能已经退化,用嘴巴咬可能是她仅存能认识物品的方式,就像幼儿一样。”最后她经过家属同意,买了一个奶嘴给阿嬷咬,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时候失智者因为已经无法理解眼前的状况,有时候他们以为我是闯到家里的小偷、或是有时和患者的配偶说话,就以为我是小三,很生气要赶我出去。”

面对无法以常理沟通的失智者,她也曾感到沮丧、甚至有点生气,但后来她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周遭的一切变得陌生、不认得身边的人或是无法处理日常生活,一定也会很担心、害怕。“所谓的关怀或照顾,并不是当滥好人,而是用理性和客观去对待。”

面对生死第一线的照顾工作 体会人生的无常悲喜

虽然和照顾者相处有许多不为外人道的辛苦,还要面对病患和家属的各种状况,但杨嘉敏却认为,居服员是她做过最有价值的工作。

“我曾经照顾过一位低收入罹癌的阿嬷,因为申请政府的长照服务,有时会陪她去看医生。有天因为候诊的人很多而超过了规定的陪病时数,她很不好意思要掏钱给我,还要买东西给我吃,但她其实自己都没有钱了。那份心意就让我觉得很感动。”

从事照顾工作,也让她体会生命的悲欢无常,“很多失智者年轻时可能拥有很好的工作或是学历,但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们最需要的其实都不是钱、而是陪伴与关心他的人。”杨嘉敏说,她曾经照顾过一位住在五星级病房的董娘级阿嬷,“但最后享受那些设备的其实是我,本人反而已经感受不到。”

“我爸爸是在我做居服员的期间过世的。当时我虽然马上放下工作赶了过去,但还是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一开始我非常懊悔,甚至质疑自己:如果照顾别人却让我无法陪伴爸爸最后一刻,这份工作有意义吗?”

后来负责照顾父亲的护理师告诉杨嘉敏:很多医护人员都有这样的经验,虽然可能没办法亲自照顾自己的家人,但同时也有别人在照顾他,她这才释怀不少:“我想或许照顾者的价值,就是分担起这个责任,让家属的生活能够维持如常、不被拖垮,就像是一种生命共同体。”

50岁后的照顾与自己未来的老后 该做好的3种心理准备

50岁后的人,开始面对照顾现场与自己未来的老后,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1. 做好心理准备,父母随时会有状况

“如果要说这份工作带给我什么体会,我觉得:家有年迈长辈的50世代,首先要做好心理建设和准备,老人家的健康随时会有突发状况,也许是忽然记不起你是谁了、甚至突然倒下都有可能。”杨嘉敏说。

2. 不要无止境燃烧自己

此外她也提醒,若家中有需要长期照顾的对象,“千万不要无止境地燃烧自己,不管是家属或是照顾者都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放下一些无谓的心理障碍、设下停损点,及时寻求帮助非常重要。现在政府其实已经提供不少长照资源,但很多悲剧都是因为家属没有寻求外界协助,最后撑不下去而崩溃。”

3. 住家附近一定要结识朋友

“如果不想孤老而终,一定要建立有地缘关系的人际网络。平常多参与邻里活动,有时候里长、邻居甚至常跑这一带的房仲或是保险员,可能都比远方的子女更能提供即时协助。很多孤独死的人,最早发现的都是房东,因为时间到了没有缴房租。”杨嘉敏说。

自己也来到50后的人生后半,目前单身的杨嘉敏,对自己的老后安排也已经有所体认:“若我到了无法独立生活的那一天,就是去住养老院。对于老,无须过度忧虑,但也不应一无所知,但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关心周遭的人事物,那麽也许就会建立起一种善的循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