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外行吞噬内行:报道空难家属违反伦理吗? /

外行吞噬内行:报道空难家属违反伦理吗?

一个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步消失,可能会导致这一行的专业人士失业和失落,但总体上看,这是 " 优胜劣汰 " 式的进步。

比如,资讯和地图,已经很少需要印刷,大家看电子版的,既便捷又高效。这确实会让印刷厂失去很多业务,会让印刷工人没活儿干。这算不上可悲,甚至我们应该乐见如此。

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过,那会儿报纸每天动辄有 80 个版,现在呢,16 个版。要我说,这 16 个版也没有必要印了。这种印刷品被技术的进步所吞噬掉,我乐见其成。我也没见当年的同事,因此失业活失落到活不下去,甚至大家反而活得更好了。

然而,现在看来,不仅报纸这个产品形态被吞噬了,而且传媒这个行业的专业性也在被吞噬。前者是被技术进步吞噬,后者则原因复杂到一言难尽。原因之一是,突然之间,外行可以轻松干掉内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以前的传媒人都是练武术的,突然之间,由于技术进步,大家都有枪了。于是,一阵乱枪,老师傅都被打成了筛子,拿枪的重新定义了传媒行业。一群幸存的老师傅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大家,新闻不是那么做的而应该这么做,立即会引来一阵群殴,告诉你新闻才不是你说的那样做的。

让我想到此的是这两天,没有做过专业新闻的人,给依旧 " 赖在 " 传媒行业的老师傅上新闻伦理课,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新闻不该采写。老师傅被骂得狗血喷头,嘴里还被塞上了 " 人血馒头 "。

我觉得,多老的老师傅都可以批评,多外行的人都可以批评内行的人。不能说外行不能批评内行,而是说外行给内行定规则,这实在可悲可笑可叹。

空难乘客的家属不能被采访,采访了就是二次伤害,就是吃人血馒头。按照这个说法,矿难死者家属也不能被采访,数十年奔走在寻亲路上的被拐孩子的父母也不能被采访。

您怎么知道人家受害人家属不愿意被采访呢,您怎么知道人家接受采访就是被二次伤害呢?您怎么知道因为一场突发事故失去亲人的人在迷茫无助的时候不需要倾诉呢?

多年前,我所在的报纸有专门的 " 逝者 " 版,就有失去亲人的读者打电话到报社,愿意倾诉,愿意将逝去的亲人的故事讲出来,印到报纸上。

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杀死了平民,我们的国家级媒体登门去采访遇难者的家属,也没见谁骂这样的采访不合适。或者是没有看到,或者是看见了也不敢骂吧。

在某一个行业从事多年之后,很多人都会感慨,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儿女从事这个行业。比如,有做医生的说将来不能让孩子当医生。同样,我认识的好多媒体人不仅表示不让孩子干这一行,甚至会劝年轻人不要干这一行。

老实说,媒体人真的不能跟医生比。医生确实辛苦,但是关键的时候他的专业水平还是被尊重的,最起码,不是谁想当医生就能当的,不读几年的医学专业,当不了大夫。媒体人不一样,以前还得考个记者证,现在自媒体时代了,谁都能当媒体人——你会写微博、发朋友圈,就算是自媒体人了,你要是会注册个公众号,那简直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报纸,一下子身兼记者、编辑、校对、总编辑。

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

也就是说,传媒这个行业已经 " 贱 " 到没有任何门槛了。传统媒体人眼里的 " 外行 ",蜂拥而至传媒行业,纷纷成为 " 新媒体人 "。这些新媒体人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随时随地 " 直抒胸臆 "。我一直是为大家都能够 " 说话 " 二欣慰的,觉得这是进步。然而,老师傅们所遵守的一些规则,被弃如敝履或者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然后反过来还要骂老师傅们不懂规矩不懂新闻伦理。

" 遗老 " 毕竟是少数,在这样的洪流面前,除了认清形势之外最多就是窃窃私语一下——新闻都都没了,你还跟我讲新闻伦理?

一个行业,外行给内行定规矩,甚至到了外行吞噬内行的时候,这已经不是这个行业的悲哀。你想一想,如果是没驾照的人教有驾照的人该怎么样开车,会是什么样。

当然,我说这些,绝不是反对自媒体,绝不是怀念传统媒体时代。从前没有特别美好,现在也没有特别糟糕。

从前的媒体也不是都散发着专业的光芒。传统媒体时代,一定程度上是少数人垄断了发言权而已。

总之,我还没有无聊到感叹媒体行业江河日下的份儿上。我感慨的是,外行教训内行,外行决定内行,外行吞噬内行。

就说防疫吧,张文宏算是国内顶级内行的专家了吧。他也有讲话让人 " 不满意 " 被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前一段看张文宏 " 倒春寒 " 的言论,那语言技巧,已经看不出是一个专业的医生,而像一个专业的自媒体大 V ——字字句句不得罪各方面,或者说,字字句句讨好了各方面。既 " 尊重 " 了现有的防疫政策,又 " 尊重 " 了希望严控的人,也 " 尊重 " 了希望放开的人。

当一个专业人士说话显得八面玲珑,很可能是因为他不能用专业知识直抒胸臆。一个专业人士,最好的发言状态应该是只对自己的专业负责,不必要 " 照顾 " 听众的想法,不需要逢迎谁阿谀谁。他不应该是心理按摩师。

时间久了,我们就会知道,心理按摩是没意义的,专业不被尊重是有代价的。如果我们足够尊重专业,很多人不至于在疫情到来的第三个春天依然 " 寸步难行 "。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