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上海市民明天将迎买菜难 如何解决? /

上海市民明天将迎买菜难 如何解决?

2022年4月3日,上海,浦西封控第三天,不少居民趁着阳光明媚在窗口晾晒衣物或者晒太阳。

这几天,上海浦西正处于封控期中(4.1-4.5)。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像我们家一样,家里之前都囤了不少食物和绿色蔬菜。因此,在这两天,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海的“抢菜”和“买菜难”舆情大幅度减少;相应的,因为需求量的减少,浦西地区的网购也变得相对容易些。

在这两天的“浦西”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轻松晒美食的内容,封控似乎一切都在预定的轨道内运行。

封控“意外延长”,蔬菜所剩无几

但是,这很可能只是一部分上海人,或者说只是1600万浦西人的感受。对于大多数浦东民众而言,由于防控政策的变化,原定于4月1日的解封日并未如期而至,他们为四天封控而准备的囤菜也已经见底或者接近见底。这几天,好几个浦东朋友告诉我,他们真的要进入“无蔬菜下饭”的“封控第二阶段”了。

不过,对于浦东封控的“意外延长”而言,上海市政府和各生鲜市场主体,尚可集中资源勉力应付浦东一域的缺菜需求。真正的挑战,是在4月5日之后。

4月5日将是原定的浦西解封期,从目前的核酸情况和解封条件来看,多数浦西小区都未必能如期解封。而与浦东正在发生的问题一样的是,160万浦西居民的囤菜量也基本是为5天封控期而准备的,一旦解封期延长或大幅延长,再叠加浦东的买菜需求,上海有可能陷入新的一轮“买菜难”恐慌。

以我的观察而言,很多浦西居民已经开始为此惴惴不安,但此时他们尚且可以用“4.5日可能还是会解封”来宽慰自己,一旦届时未能如愿,真实的缺菜需求和心理上的焦虑将同时袭来。

也许会有人说,上海的各个社区正在免费发菜。没错,上海很多小区居民最近都收到了政府的“爱心包”,我们小区也发了。

2022年4月1日,志愿者正在中环锦苑小区门前打包蔬菜。

社区和志愿者非常辛苦地送菜上门,在雪中送炭的感激之余,我还是想说,这只能视作一种增量或“意外的馈赠”,哪怕是上海各级政府,都不敢打这个包票:未来上海全市的缺菜都交由政府包办。这不仅在事实上难以做到,而且会造成一个有误导性的预期。

也就是说,在4月5日之后,居民有可能需要配合封控期的延长,政府也相应要承担起“买菜难”2.0版的责任。但是,这个履行责任的方式是否就是“政府送菜”?

我并不反对政府送菜,但政府最好的作为,还是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

对于任何一座大型城市而言,政府都难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完全替代“市场的自发秩序”。在去年扬州和西安的封控中,“买菜难”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城市在一段时间内主动切断了与市场的连接。

更何况是像上海这样一个从政府到市民都习惯了用市场思维应对问题的超大型城市呢?

事实上,仅就最近的送菜而言,很多社区已经显示出疲态了。我们小区三天前就预告送菜,但现在还没送来;我也很能理解,现在哪都需要工作人员,又怎么有足够的人力来干这件事呢?

在我看来,如封控延长,政府和社区有限的送菜力量,应当更多的倾斜到不会用电商购物的老人身上。其他的,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去分担。

让物流通起来,让市场转起来

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4月5日之后,上海如何进一步保障市场特别是生鲜市场的运行有效性,直接说,就是要让快递小哥上岗,让物流通起来,让市场转起来。

既然是延长封控,自然就不能对菜场和线下超市的重启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上海2500万人的买菜需求将主要由电商等线上买菜方式来独力承担。这将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挑战。

但“线上”真的做好了准备么?

目前从快递的各个链条来看,阻碍“市场运行”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从最前端来看,出于疫情防控,长三角多地政府对于货车的流通采取了愈加严格的管控态势,且管控政策不断变化,相应,物流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增加。

从中端来看,生鲜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员工大量被封闭管理,据财新传媒报道,运力比平日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被减少的运力要应对成倍增长的送货需求,如何解决?

除了运力之外,恐怕电商APP也难以应付这突如其来的流量,势必是长时间的“宕机”,这一点,我们在前两周已经深切体会到了。

从末端来看,由于现在快递只能送到小区门口;真正的“新末端”,也就是将快递送货上门的“最后一百米”,其实是由小区志愿者承担的。4月5日之后,如果出现爆炸性购物增长,小区志愿者真的做好了准备么?何况,送快递并不是他们唯一的任务。

从线上买菜的最前端、中端到最末端,目前看来,不乏捉襟见肘、疲于奔命的局面。

2022年3月30日,上海,志愿者为社区孤老、独居老人送菜上门。

“新探索”能否解决问题

当然,这几天,在潜在的危机之外,我也看到了市场主体和市民的一些“新探索”。

比如,为了解决快递运力不足的问题,除了常规的线上购物之外,各大电商基本都上线了“小区集单”。小区集单,就是由小区居民自发的组织“团购”,达到一定的数额之后(从数千至数万元不等),电商安排统一送货,然后由小区居民(志愿者)自行发放。如此,最大限度地节省电商的运力。

以我们家准备参与的光明乳业团购为例,单团最低起订量为3000元/单。

外卖行业也有类似的尝试。比如我刚刚看到的“美团社区团餐”,要求就是总份数30份以上自动成团,送餐时限往往是第二天;肯德基也开通了“团餐”业务,但小区在即将成团之前,突然收到信息:“因管控力度加大餐厅关闭无法送餐”,空欢喜一场。

也就是说,小区集单和团购的新探索也未必是坦途,同样受到了封控的影响。

防疫安全与网上购物的顺畅,有些时候的确构成了一对矛盾。这不仅在于对安全倾向过度反应的各级政府,我们小区的居民也在担心整日暴露在外的快递小哥是否可能感染。

无论如何,面对4月5日之后大概率井喷的“买菜难”新挑战,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快递小哥乃至小区居民和志愿者,都需要作出真实的权衡与“取舍”,毕竟,“既要也要还要”越来越是一个无法企及的乌托邦。

今天是4月3日,面对可能是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买菜难,上海人还有两天可以准备,是时候严肃地提上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的议事日程了。

写完这篇文章前,我又去看了看家里的存菜,绿色蔬菜已经耷拉了下来,老婆说我不要每天都去看,徒增焦虑而已,我哀叹了一句:“如果再封一周,我们还抢不到菜怎么办?”

老婆默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