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学者:俄乌冲突 中国趋利避害 /

中国学者:俄乌冲突 中国趋利避害

中国旅美的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蒲晓宇(右上)3日发表线上演讲,主持人为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研究员王震(左上),评议人为美国卡特中心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刘亚伟(下)。(撷取自讲座画面)

俄乌战事持续,外界关注中国在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中国旅美的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蒲晓宇从学理分析指出,中国官方至今的表态更趋近于“逃避者”(Shirker)和“共同领导者”(Co-leader),或在其之间游移,既不把自己放到冲突前线,同时透过多边机制参与协调。

蒲晓宇3日在“大学沙龙”发表线上演讲时做上述表示,其讲题为“俄乌冲突、世界秩序与中国的角色选择”。该讲座是来自中国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沙龙。

蒲晓宇分析,战事本身是俄乌的直接冲突,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间接冲突。中国官方极力避免让这场冲突的矛盾点导向自己,并防止被摆到冲突最前线,即“趋利避害”。就此而言,中国接近“逃避者”的角色,近似于邓小平所提的韬光养晦、江泽民的闷声发财。

蒲晓宇说,中国同时透过多边场合与联合国机制展开多边外交与援助,此时中国的角色选择则更接近“共同领导者”,这也凸显中国不是新霸权、无意独当一面。

然而,上述两种角色选择背后,隐含中国对其实力及世界秩序正当性截然不同的判断:选择“共同领导者”代表中国评估自己的实力与世界秩序正当性都是强势的,反之,选择“逃避者”代表其评估两者都是疲弱状态。

此外,蒲晓宇还提及“挑战者”(Challenger)与“支持者”(Supporter)两种角色,中国如果选择前者,理论上应会完全倒向俄罗斯、与西方摊牌;选择后者角色则会谴责俄罗斯或加入西方制裁行列。这两种角色在中国学术界与民间虽有诸多讨论,但皆非官方主流立场。

至于俄乌冲突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蒲晓宇认为,虽然中俄都与西方有矛盾,但中国基于长远利益,不会像俄国脱离国际秩序、对西方“掀桌子”,中西矛盾不若俄国尖锐;加上美国投入战略资源应对欧洲安全局势,可能部分分散其印太资源,这些都是中美关系的新契机。然而,若西方基于意识形态把中俄视为一体共同打压,或对俄制裁殃及中国,则是中国要面对的新麻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4-04 21:24
    您已点过赞

    首鼠两端,外交上基本上被边缘化

    现在居然舔着大脸蛋子, 赤裸裸地蹭阿富汗塔利班的热屁股, 那是真热, 臭气熏天呐, 这事也干, 厉害了我的国。
  • @ 2022-04-04 19:34
    您已点过赞
    无力称霸和无意称霸是两回事!
  • @ 2022-04-04 21:18
    您已点过赞
    首鼠两端,外交上基本上被边缘化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