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德国幡然醒悟:我们误判了普京 /

德国幡然醒悟:我们误判了普京

2016年3月,时任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与普京

欧洲人和俄罗斯人,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和很多国内“俄粉”的一厢情愿不同,很多俄罗斯人其实不太看得起自己的亚洲身份。

他们崇拜的普大帝,在他们眼中可能是一副横眉冷对西方列强的硬汉形象,但实际上,普京一直希望欧洲人能够敞开胸怀接纳俄罗斯成为欧洲的一员,普俄曾经四次申请加入北约被婉拒,对欧洲身份“舔而不得”的事实,其实并不符合俄粉们对普大帝所谓“俄罗斯民族自豪”的朴素想象。

作为普京的偶像和目标,彼得大帝是以让俄罗斯帝国更像欧洲国家而著称的,亨廷顿就说过,“彼得大帝在使俄罗斯成为欧洲的一部分,而不是使欧洲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更加成功。”

01

17世纪末的一场欧洲之行,让彼得大帝沮丧的意识到,自己的帝国不但不同于欧洲,而且远远落后于欧洲。

于是,他决心让自己的国民更像欧洲人,他回到莫斯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剃掉贵族们的胡须,并禁止他们穿长袍、戴尖顶帽。从外貌举止上,更符合高贵的欧洲人形象。

可以说,彼得大帝就是个“西方化”和“欧洲化”的鼓吹者和实践者,按照俄粉们的逻辑,他是个妥妥的俄奸。

那么,按照俄粉们的简单逻辑,彼得大帝的小粉丝——普京,因为西方不能接纳自己而恼羞成怒,又是什么呢?

其实,普京大可不必热脸贴西方人的冷屁股,因为虽然俄罗斯精英总觉得自己的根在欧洲,但其实俄罗斯人真和西方人差异巨大,常常尿不到一壶。

我们来看看西方人是谁?俄罗斯人又是谁?

我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多次,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方人,其源头,其实指的是从欧洲北方森林里冲出来灭掉罗马帝国的那些日耳曼蛮族。

而我认为对于西方最为准确的定义来自美国法学家、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哈罗德·伯尔曼对西方的定义。

他说,“西方不是指古希腊、古罗马和以色列民族,而是指转而吸收古希腊、古罗马和希伯来典籍并以会使原作者感到惊异的方式对它们予以改造的西欧诸民族。”

当西方人——这些日耳曼蛮族在忙着和罗马天主教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相互融合形成西方文明的时候,俄罗斯的前身——基辅罗斯公国和莫斯科公国作为拜占庭文明的延续而存在,其间又被蒙古帝国蹂躏统治了两百年。

如同西方文化是日耳曼战士文化、基督教教义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组成的混合体,俄罗斯文化也是拜占庭文化、东正教教义和蒙古基因的混合体。

两者无论从地缘发展还是文明脉络上,完全都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互不相关。

所以,彼得大帝一厢情愿的想融入欧洲,并没有那么容易,历史上从来不是一路人,强扭的瓜也不会甜。

实际上,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俄罗斯人自己,都知道“抓伤了一个俄罗斯人,就是伤害了一个鞑靼人。”

欧洲人是欧洲人,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外表可以塑造和伪装,内心深处的东西可骗不了人。

没有长期的互信互利,文化隔阂总会在关键时刻跳出来,膈应一下,让拉近关系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

02

俄乌战争既是这样的关键时刻,伪装的友好显出了原形。

前几天,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ZDF)的采访时,不仅再次严厉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更坦言同俄罗斯打交道是一种错误。

作为德国政坛绝对的“亲俄派”,施泰因迈尔检讨了近年来德国对俄政策的失误。

施泰因迈尔坦言,德国在过去的20年在很多方面(对俄温和并抱有期待)都是失败的,“我们未能努力建立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而这是戈尔巴乔夫的愿景。”

他总结了自己的几点失败和误判:

将俄罗斯纳入欧洲安全架构的努力以及通过《巴黎宪章》将俄罗斯纳入民主和人权道路的尝试失败了。

不听东欧伙伴的忠告,即使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依然上马建设“北溪2号”,从而让德国在东欧信誉扫地。

而在俄乌冲突中,又对普京眼中误判,“误以为,2022年的普京不会为了他的帝国梦想和狂热而赌上政治、经济和道德的彻底毁灭。”

当然,施泰因迈尔还是为自己做了辩解,虽然有这些失败的“痛苦记录”,但他并不认为有谁能一早就能看到普京未来的发展轨迹,他为自己开脱到,“2022年的普京不同于2001年的普京。”

他表示,当年在联邦议院发表讲话的普京给人一种印象,即欧洲和俄罗斯有机会找到一条通向民主、自由和尊重人权的共同道路。

德国总统的言下之意很明显,那就是,不是我看错了普京,而是普京变了,他欺骗了我,我以为他跟我是一路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德国总统的开脱说得过去,实际上,东欧国家对于德国近些年和俄罗斯的亲密关系多持批评态度,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德国政客对俄政策。

乌克兰大使梅利尼克就质疑到,德国总统与俄罗斯之间保持着值得怀疑的政治亲缘关系,“几十年来,施泰因迈尔一直在建立一张联系俄罗斯的蜘蛛网,很多交通灯联盟的当权者都被牵涉其中。”

本月4日,波兰总理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也直言不讳的批评德国对俄的“暧昧”,称德国是挡在欧洲对俄制裁前面的“最大路障”。

事实证明,对俄罗斯知根知底、饱受其摧残的东欧国家,在看清俄罗斯和普京真面目方面的洞察力,显然远高于养尊处优、天真烂漫的欧美政客。

当然,看了德国总统的这番自我批评,以及最近爆出的“布查惨案”在欧洲掀起的滔天声浪,我相信德国政府自然不会再试图和俄亲近了,他们可以不在乎外国的批评,但不可能和民心选票做对,从此对俄强硬的方向,几成定局。

不过,即使没有俄乌冲突,我相信也会有另外的事件让德国认清事实,对于有着深刻文化隔阂的欧洲和俄罗斯,即使有一些亲密无间的时刻,但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和互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在“布查惨案”的笼罩下,欧洲格局的重新划分,以及更大撕裂,将毫无悬念。

而对于任何一个跟俄罗斯打交道的国家来说,德国的经验教训都需要严肃认真的对待。

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真相是,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身份焦虑,在自己的欧洲身份和亚洲身份之间无所适从,俄罗斯的政客一直都在“亲西方”和“反西方”之间左右摇摆、立场不定。

误判俄罗斯,或者一厢情愿的对俄罗斯抱有不恰当的期望,风险很大,收益却不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4-11 01:03
    您已点过赞
    这文章作者本身视野狭窄,缺乏公正道德观.
    我也赞同landlordrme和雪域笨笨的观点
    其实德国总统不敢说出现实真相:欧盟在美帝压制下,独立性有限
    这就是欧盟各国的尴尬点
  • @ 2022-04-10 23:53
    您已点过赞
    看来欧洲还没有认识到,只有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才是真正的欧洲人。欧洲跟着美国当小弟就行了。
  • @ 2022-04-10 23:31
    您已点过赞
    那乌克兰人是不是“欧洲人”呢?土耳其人呢?
  • @ 2022-04-11 00:46
    您已点过赞
    现在的西欧和米国都是贵族统治的社会,而鹅毛的第一个反叛投向蒙古帝国的蒙古王公伊凡四世灭了大部分贵族阶层,第一个要征服欧洲的皮特王也是灭了其它贵族,接着是蒙古人列宁彻底灭了最后一支贵族,接着蒙古人后裔史大林灭了几乎所有其殖民地国家的贵族。一个不容贵族的鹅毛如何能让欧洲贵族们接受?所以要不断攻打鹅毛。
  • @ 2022-04-11 08:59
    您已点过赞
    只能说德国现任总理没有当年默克尔的魄力和坚定:她当年如果没有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话,俄乌战争在2008年就爆发了。
  • @ 2022-04-11 08:11
    您已点过赞
    老毛子几百年来都这样,看看它对土地的贪婪,看看它的那些卑鄙的手段,德国是该醒悟了。

    中国能有现在的发展,跟老毛子毛关系没有,不知有的人为何非要和老毛子捆绑在一起,

    说轻些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说重些是认贼做父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