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上海的疫情灾难会是中国未来的写照吗? /

上海的疫情灾难会是中国未来的写照吗?

在基本挡住新冠病毒两年之后,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正在艰难应对一波疫情,截至目前累计病例已超过10万例。虽然上海市政府尚未承认有新冠死亡病例,但一些老年护理机构的死亡人数激增,这表明无论官方承认与否,这些数字都是存在的。

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其他地区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呢?

不一定,但如果政府不迅速采取行动,给老年人接种疫苗并打加强针,并开始在医院负荷能力方面投入更多资金,那么新冠病毒给民众和经济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香港和上海的疫情表明,新冠“清零”策略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起来行之有效,但突然就失灵了,究其原因,要么是更具传染性的变异株影响了原有策略的效力,要么是防疫成功本身滋生了过度自信。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陆拥有一些香港没有的防疫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构成基层监督和执行骨干的社区党委网络,国家层面的、更强大的强制和监督能力,在紧要关头调动巨大人力建造方舱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或配送食物的能力。另外,今年晚些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准备打破惯例,寻求获得第三个任期。可以说,(在疫情处理问题上)中国内地的政治风险比香港还要高。

然而上海在向居民提供食物以及为医疗设施配备人手方面遇困表明,如果没有在奥密克戎疫情出现指数级增长的早期阶段将其遏制住,上述优势可能迅速消失。中国要控制住目前这波疫情,至少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据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截至4月初,处于全面封控或严格管控的城市约占中国经济的13%。在最近的疫情暴发之前,中国设定的2022年经济增长“5.5%左右”的目标已经显得雄心勃勃,现在看来则难以企及。

更重要的是,即使假设这次疫情得到控制,中国在未来某个时间实现“软退出”动态清零政策而不出现大规模死亡病例的想法似乎越发值得怀疑。

过去几年,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2020年增幅达到30%,去年为25%,都远远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水平;过去两年后者的增幅只有个位数百分比。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快速增长是在非常低的基数上取得的。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的数据,2021年,中国每10万居民只有4.4张重症监护病床,韩国和英国约为11张,而美国为26张。

导致香港奥密克戎疫情灾难性暴发的一些弱点,在中国内地也同样存在。与香港一样,很大一部分老年人仍然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没有完全接种,80岁以上的人口约半数是这种情况,其原因并不完全清楚。

在香港,奥密克戎疫情一暴发,大量老年患者的涌入让当地医院不堪重负;香港政府医疗健康支出占GDP的比例略高于中国内地。根据《香港医学杂志》(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月份的一篇文章,香港每10万名居民的ICU床位数为7.1张——人均水平明显高于中国内地。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政府用于医疗健康的总支出不到GDP的3%,低于中高收入国家3.3%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近8%的典型水平更是相去甚远。

中国也不予批准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的外国新冠疫苗,如辉瑞公司(Pfizer Inc., PFE)和Moderna (MRNA)研发的疫苗。与使用过去技术开发的疫苗(包括中国自己开发的疫苗)相比,mRNA疫苗似乎能提供更好的抗病毒保护。中国这样做的理由显然是为中国企业研发自己的mRNA疫苗创造空间,这种尝试最终可能会成功。然而,为了给本国疫苗企业争取时间,中国恐怕浪费了让最脆弱群体接种现有保护力最佳疫苗的时间。

目前,中国的疫情似乎只在上海和北部省份吉林省达到了真正危险的程度。但是,像是在疫情早期成功预防了死亡病例和经济损失的“清零”日子,现在显然屈指可数。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性太强,遏制该变异毒株的经济成本是不可持续的。倘若中国政府不能利用余下时间积极推进疫苗接种,为脆弱群体提供现有的最佳保护,加强重症监护能力,并明确表达最终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意愿来激励民众自我保护,只怕难逃更多类似上海和香港的劫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