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俄乌战争辐射效应显现 美国要求选边站 /

俄乌战争辐射效应显现 美国要求选边站

俄乌战争逾月半之际,继第一阶段挫败之后,俄方本土接连遭袭,特别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被击沉,更具世界性影响。

克里姆林宫一方面坚决否认其在第一阶段战败,将其描述为一场“成功”,另一方面也否认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是由乌方击沉的。

尽管莫斯科在外交场合仍然表现得十分强硬,但其两个具体动作“出卖”了自己。

动作之一是,俄方4月15日对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外的导弹袭击目标正是乌方承认对俄“莫斯科号”造成重创的“海王星”导弹制造基地。

动作之二是,俄罗斯向美国发出外交照会,要求美国停止向基辅提供先进武器,否则可能面临不可预测的后果。

前者不啻为间接表明俄对外宣称的“莫斯科号”是因起火沉没为撒谎,后者则暗示,莫斯科已经无法承受美国、北约及其西方伙伴向基辅源源不断提供支持和援助的后果。

它们都显示出普京当局对乌战争的“穷途末路”,除非其获得战略级别的外援,否则极可能无法扭转战局。

由于俄乌之间力量对比之悬殊,对决策发动战争的克里姆林宫而言,不赢就是失败,依靠威权统治的普京无法承受不赢或战败的政治后果。

因此一个舆论正在扩散:假如克里姆林宫被逼到墙角,或许会铤而走险,对乌动用小型或低当量的核武器,以强行制造“胜利”的假象。

不管怎样,莫斯科对基辅的所谓“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被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认定为一场战争,而俄罗斯是侵略的一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普京决定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之时就曾指出,该决定侵犯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在俄乌战争进行一个月之际,古特雷斯再次在向媒体发表讲话中指出,继续乌克兰战争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在政治上站不住脚,在军事上也是荒谬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旗帜鲜明的态度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共识,在联合国大会第11次特别会议中,大多数国家投票支持一项不利于莫斯科的决议,而在不久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再度决定暂停俄国成员资格,亦是受到了多数支持。

由此可见,在联合国及其宪章之下,俄罗斯的对乌战争没有立足之地,在美国主导下的西方世界,莫斯科亦日益孤立,同时,美国拜登当局及其盟友的主要努力方向是促使莫斯科的伙伴停止向其提供具战略性的支持,特别是亚洲两个人口大国。

针对它们,拜登当局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对其中之一主要是外交说服加利益诱惑,包括提供一揽子的外交、军事、经贸、科技的战略支持,对其中另一大国则主要采取了外交施压的方式。

俄乌战争实质变成美国新的“9.11时刻”,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和政策选择将被美国政府认定敌友的最新标准。

刚刚访问东亚-西太平洋(台湾)的一支美国会代表团(美跨党派重量级参议员访问团)鲜明地表达了立场。这一代表团不久前发布的信息表明,美国对其主要对手在俄乌战争中如何取态十分在意。国会议员们似乎已经认定其主要对手已经作出了抉择,认为“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不过从稍早前美国务卿布林肯的另一番表态看,美国会议员的认定看上去有点操之过急。这位国务卿提出,在对俄乌战争的取态上,关乎大国的国际声誉,也关乎其自身处境,要求在侵略者和受害者之间作出选择。

不管怎样,华盛顿正在设定一个新的选择题,是跟美国为伍,而是与俄罗斯抱团,其选择结果将决定美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

美国人从50年前推动关系解冻到推动“建设性接触”关系,再到拜登当局寻求恢复建设性关系,都一直抱着一个态度:听其言,观其行,定其策。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双方遭遇第一次困境;二十一世纪之初,小布什刚当政时,双方遭遇第二次困境,但都顺利跨越了。第一次跨域,建立了“建设性接触”关系;第二次跨越,赢得了十年战略机遇期。

从当前的公开姿态看,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态度和策略仍然存在微妙差异,后者急于快速认定选边站队的结果,而前者仍然寄望于外交努力,促使对俄乌战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政策。

从美国国会对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访问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危机感和紧迫感,而从布林肯的呼吁中,我们能感觉到美国拜登当局还没有放弃外交努力和说服,希望对手作出选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立关系不是一天形成的,其解除也非一日之功,但关键时刻的抉择却往往具有关键意义,从而影响最终走向和结果。(作者:丁咚 )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4-16 12:45
    您已点过赞
    中国权衡各种利弊,应该是没有可能站在美国这边。
  • @ 2022-04-16 13:04
    您已点过赞
    老头子一团去台湾蹭饭吃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