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记者的进舱手记:方舱里的“装修”大赛 /

记者的进舱手记:方舱里的“装修”大赛

新冠疫情严峻,东方网记者刘晓晶近期核酸检测呈阳性,目前已被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相关治疗。他将在方舱内为大家带来相关一线报道,聆听阳性感染者的心声,讲述方舱医院的见闻,记录一次特别的“进舱日记”。

进舱日记

2022年4月19日

今天,我的编辑跟我开玩笑说,希望今天我的日记开头是,“4月19日 阴”。

目前,我还不知道我们一家今天的核酸检测结果。但可以确定的是,进舱日记依旧会“更”。

进舱日记更新到现在,我一直把视角对准了各种“小”人物。但关注“软件”的同时,我好像一直忽略了一些“硬件”。

其实

我每天都收到网友的各种提问

“方舱里到底长什么样?”

“你们平时有哪些活动?”

“感染者们每天在方舱里做些什么?”

这么说吧,我来方舱的第一天,医生以及方舱里的大喇叭,一直在不停地在给我们“灌输”着一个“注意事项”——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安心治疗恢复。

大家也知道的,我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兜兜转转,走走拍拍,这是我最基本的工作。但在方舱里,我也得遵守这一规则。毕竟,我是记者,同时也是一个“病号”。当然,读者关心的问题,我这位“病号记者”依然会陆续在日记里一一解答。

今天,我就带着网友的问题

在我相对有限的活动范围里

沿着世博方舱医院的H4馆“兜”了一圈

△方舱里没有晾衣架或者晒台,病友们利用空间搭建了晾衣服的“露台”。

没想到这一兜

还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

比起刚到方舱之前的手足无措

我发现

最近入舱的病友们

都很有“想法”

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病友们充分发挥动手能力,把自己的小舱布置的“严严实实”,甚至装饰得还有点艺术气息;而我当时却只想着“以天为盖,地为庐”

为了保护自己的睡眠,有病友们甚至主动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小顶棚”;而我当时用口罩当面罩的做法,好像有点“弱爆了”。

方舱里,虽然还有像我这样的“毛坯房”,但随着别出心裁的病友越来越多,整个方舱感觉正在进行一场“室内装修大赛”。大家跟着我的照片来感受一下吧——

△我的小舱对面长这个样子,3个小方舱被塑料袋包裹起来。最边上的病友倒是很淡定,不过他的小床也进行了“装修”。

△这一排方舱清一色的“装修”完毕。

△ 事实上,没有“装修”的病友平日还是真是除了看手机就是看手机。

△病友们的方舱“装修”风格也不同,这位就直接有了三块床铺布料。

△ 瞧!这个病友的小舱还“吊顶”了。

△“夹”在当中的“毛坯”方舱里,一位病友看起手机倒显得几分悠闲。

△不仅有“门帘”,还有“晾衣架”,堪称“豪华配置”。

△一眼望去,小方舱装修兜给“安排”上了。一旁的一位大白累得坐在凳子上睡着了,也让人心疼。

△这种“小顶棚”设计比较常见,晚上睡觉时能很好地避开头顶上24小时不关的灯。

△当然,有“精装修”,就自然会有低配置的“简装修”。这位病友就直接用纸板搭建了“小顶棚”。

△男女方舱从“装修”风格就看得出来区别。

△一位女病友正在自己的小方舱里看手机。

△没想到的是,这一排男病友的方舱也都“装修”了。

△高手在民间,在舱位牌上打个小孔挂毛巾。只不过如此破坏性的装修,我觉得还是要避免,大家提倡“文明装修”。

△世博方舱一角的走道。

△偶遇一位病友在方舱走道里锻炼身体,这个区域的方舱大多数都“装修”完毕。

△女病友的居住区域基本都有“装修”。

△当然,也还是有一群人坚持“毛坯房”。

△兜了一圈下来,这个病友的“装修”是最简单的。

其实,简单也好,复杂也罢,每个病友都有自己的选择。但相信大家此刻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尽早康复。

最后,我也要跟各位关心我的网友读者说一声。

由于我们一家反复“阴阳”的核酸报告,方舱里医生建议,我这个有点“折腾”的病人,要多注意休息和调整。所以,也跟网友说声抱歉,“病号”记者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把病养好。

此后的进舱日记,我将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更新。当然,我依旧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大家记录方舱里的点点滴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