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鼓励竞争忽视大局观 导致培养出利己主义 /

鼓励竞争忽视大局观,导致培养出利己主义

国家一级演员何冰在《读信人》节目中,朗读了钱学理教授写给“理想大学”的一封信,钱教授在信里说:我们的教育体系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里绝对的和精致的要分开理解。

所谓绝对的,是指他们做事的目的性出发点很强,在做事之前如果断定对自己无益,就一定不会去做。即便是日常交往中,他们对人友善、帮助他人,在他们心里这都算是一种投资,最终是要得到回报的,他们所有的行为都会指向利己。

所谓精致的,并非主流媒体里宣扬的那种外在的精致,而是指即便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指向了利己,但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又挑不出毛病。

他们情商智商皆高,既能照顾到人情世故,又能把事情办得滴水不漏。懂得不着痕迹的配合表演,更懂得自己是表现出忠心还是事故的样子,更能讨得不同场合领导人的喜欢。

且他们由于前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快就能摸清社会的运行规则,很会利用体制以及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错,只不过是想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生活。

毕竟人都是自利的,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不都是依靠着这份自利的力量存活到今天的吗?

但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这群人没有信仰,做事情不遵从“道”。或者说“利己”就是他们的人生信仰,当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资源以后,如果依旧以利己为最高信仰,那是很危险的。

况且这类人若同时还具备高能力和高智商,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为一己私欲做出危害社会群体利益的事情。

这类人通常存在于政治、经济、信息等领域,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力,就会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国家人民利益与其个人利益产生了冲突,他们有极大的概率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国家人民安慰于不顾。造成的经济以及信任损害很难抚平。

这些人身上少了一种很重要的特质:“人味儿”。

严格点说他们是人,但不像人,没有人的根本属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第一要务当然是生存,但这些人的问题在于生存吗?不是啊,这类人通常都生活优渥、吃穿不愁。

他们本应该顺利地进入需求的第二层,开始寻求情感和价值需求,这些需求常常从通过与他人建立关系、做有益于社会整体和谐的事情中获得。

但出现偏差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实用教育、实力教育,在源头上就将这批人引导向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什么“赢在起跑线”、“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其深处的逻辑其实就是利己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利己思维不断被强化,最终形成稳定的人格。

所以,这怪谁呢?

教育,一定是教育出现了问题。

我们的教育过分鼓励竞争,而忽视了大局观的建设。柏拉图说:“教育需要乌托邦。”因为人最初打造的信仰会贯穿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现实、竞争法则任何一个人都会了解,或早或晚而已,但精神信仰建设的时间点则非比寻常。

如果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就被灌输利己、冷漠、残酷,那么他这一生都将生活在冰冷里,无法感受到人类的其他情感;而一个人若早期建立起友善、温暖、追求正义的大局观,那么他的性格底色就会坚固,即便不如社会中的他,依旧有可能犯错、剑走偏锋,但相对来说概率小得多。

社会环境在改变,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同样在不断的更迭,没有人能彻底的与时代为敌,但是人间大道永远不会改变。

那些懂得钻营、投机取巧的人的确有可能会跟上时代的脚步,生活得更好,坚守初心的人,或许会成为时代的弃儿。但路在你面前,要走那条路你全在你自己。

我还是相信“能量守恒”,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最后都会在你自己身上反馈结果,做过的坏事也是。

如果可以还是希望生而为人的你我,活得有“人味儿”,而不是一个空心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那样太孤独了。而孤独可以让你费尽心机获得的那些,都变得黯然失色。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编辑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