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专家:方舱里治疗不复杂,主要是管理 /

专家:方舱里治疗不复杂,主要是管理

面对奥密克戎病毒的挑战,如何实现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在封控状态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就医用药和健康需求?关于无症状感染者方舱医院有哪些管理的实践经验?近日,一场新冠疫情科学防控专家研讨会以线上形式举行。多位来自抗疫一线的专家讲述了目前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的新进展与新经验。

讲述者:韩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促会会长

在疫情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压力非常之大。2003年“非典”时期,我曾担任北京医疗救治总指挥,对大城市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承担的风险和历史责任,我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也更深刻一些。

依靠上海的医疗条件、医务人员数量,以及全国各地大批医务人员的支援,“以快制快”在上海具有实施基础和条件。所以,尽管疫情防控压力很大,但是上海整体的疫情防控在初期组织管理受到一定冲击的情况下,现在已逐步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动员全国力量形成更大的凝聚力?如何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把全国医务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促进和支援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节点。

当前阶段,我认为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力量,科学决策、科学救治。特别是在大面积传播的情况下,我们要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还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尽可能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水平,尽快使上海恢复到常态,在全国疫情防控当中作出新的表率。

讲述者:马昕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

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忙的方式也跟以前不一样。我已经离开家一个多月了,最早是上海龙华医院出现院感爆发,市里派我到龙华医院协助疫情防控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华山医院北院又开始作为隔离点,我在华山医院北院工作了10天。接下来就是在华山医院,我们开始牵头在上海临港保税区建立方舱医院。

临港方舱医院建筑非常庞大,它由两个大型仓库改建,设计床位近1.4万张。我们的方舱建设工人轮班24小时不停地干,他们的工程进度从未停过,一直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方舱每天的变样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那段时间上海疫情防控压力很大,我很担忧方舱医院1.4万人爆满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所以从3月30日开建到4月5日开舱,我每天都在方舱医院察看。我认为在方舱医院建设过程中有两点需要形成统一:既要在预定时间内开舱,也要在开舱后给患者基本的生活保障,两个都要争分夺秒往前赶。

上海临港方舱。 新华社 图

方舱里治疗不复杂,方舱里主要是管理。要给患者非常清晰的信息支撑,让患者知道我们下一步要干什么,知道每天都会给他们做核酸检测,出现了连续两次核酸阴性他们就可以回家了。这样患者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我发现,临港方舱跟两年前的武汉方舱很不一样。奥密克戎传播非常快,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就得了;病毒走得也快,我们方舱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前几天是五点几天,现在是六点几天,基本上平均七天病人就转阴了。有的病人来方舱之前,已经在家待了一段时间了,到我们这儿来之后的第一天就转阴了,第二天又阴了,我们就很快让他转走。

我们提出了“三热一净”口号——热水、热饭、热被窝和厕所干净。刚开舱那几天特别冷,临港在海边,比市区冷3-4摄氏度,除了热水、热饭,我们还给每位病人准备了两床被子。另外,我也有点“偏执”。我管理队伍经常让他们下去查厕所,看看有几个厕所是干净的、几个厕所是不干净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面临一个重要转型:有2000张床位要升级成准重症床位。因为我们普通方舱做得不错,上级希望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变成一个升级版的方舱。可能有很多病情相对较重的病人过来,我们呼吸机要上、除颤仪要上、所有的重症团队都要上……

讲述者:于广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医疗信息研究所所长

在2020年,因为疫情防控的因素,互联网医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在2021年疫情相对可控期间,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在推动医院的数字化的转型;到了2022年,上海疫情再度爆发,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时刻。

3月1号到4月12号,随着上海本土新冠疫情确诊人数不断攀升,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核酸检测需求大量释放,在线咨询量在封控以后再度增长,在线复诊量也有明显的提升。线下门诊量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首次出现了我们线上的服务量远超过线下的门诊量。

在线复诊实际主要以满足慢病配药为主,在儿童方面占比较多的是内分泌科和儿保科慢病配药,以及眼科、神经内科如癫痫等配药。

2022年,我们互联网医院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医疗问题,而是我们的保障问题。最突出的是物流,在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我们互联网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压力。

我们的在线配送遇到了供应链的挑战,药品的物流配送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成为互联网医院投诉的首位问题。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医院组织志愿者生产自救,让医院的药学部组织志愿者来配送。

同时,互联网医院质量管控需要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院首先是姓医,它的核心是为我们治病救人服务,不能成为药品电商,这是质量管控方面的一条底线;再者,互联网医院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要能够更加好地融合。

上海疫情之下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新华社 图

讲述者:卢洪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

我相信中国将最终有力控制疫情的大规模反弹,因为我们有制度的优势和传统文化的优势,只要能够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及早发现,那就是拐点。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要有充分的核酸检测能力,以及充分的预案。输入性病例不可避免,由输入性病例导致的聚集性病例也不可避免,一旦有疫情发生就集中进行隔离,最低概率发生大规模的反弹,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

我们在新冠治疗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有很多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包括综合性抗体等方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很好的抗体,而且已经纳入了国家指南的第九版。

免疫调节药物,包括激素,我们短平快地使用;中医中药我们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尤其是细胞治疗,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好的细胞治疗方法,今后细胞治疗对新冠重症患者是很好的治疗措施。这是国内外的一些新冠治疗药物及方法进展。

讲述者:廖杰远 微医创始人、中国医促会互联网医疗分会常务副主委

在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上海的医务人员都处在超负荷的救治工作之中,而上海的慢病、重症患者超过120万,他们的“就医保药”成为一个艰巨的挑战。

为此,由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微医联合瑞金医院等医疗、医药机构首先发起“上海就医保药应急平台”,联动上海及全国范围内医生,重点保障上海全市重症慢病患者问诊用药需求。

事实上,在慢病重症患者的就医保药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最后100米”。现在大型公立医院的患者用药多为重症慢病刚需,应急平台会着力服务它们畅通用药配送。应急平台成立后,瑞金医院的药品配送效率逐步恢复。不到3天时间,通过应急平台,瑞金医院仅在上海徐汇、杨浦两个区内,就完成近千单重症慢病患者的药品配送。很多患者在下单的次日,就拿到了“救命药”。

当然我们知道,这也还只是“杯水车薪”。全上海大约有1.3万个小区,我们如果都按照点对点配送,在上海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几乎不可能真正解决老百姓就医保药的问题。所以我们发起了上海健康小区的“亮灯工程”,进行“社区健康大使”的招募,召集能够协助所在社区群众求医问药服务的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在线问诊通道、紧急用药调度,并直接对接药品保供,通过形成一个服务闭环,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及时、可控的服务,尽全力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