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罗锅治病的笑话能让北京避免"上海化"? /

给罗锅治病的笑话能让北京抗疫避免"上海化"?

据中国官媒报道,北京市从22日27日,累计COVID-19感染者已破百,达138例,27日比前一天新增46例,创本波单日新高,其中确诊病例42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高风险、中风险地区增至5个及16个。而官方推动的核酸检测已遍及全市90%人口。

位于台北的中央社评论说:一开始避免封城的上海,最终为了“动态清零”仍旧封城;作为首都的北京,则是及早以大范围核酸检测等措施,避免疫情“上海化”。当前北京防疫措施,可看出是从上海汲取教训。

在中国官方屡次强调“动态清零”防疫方针不变的情况下,透过核酸检测和疫调及早找出感染者成为重要手段。北京原本宣布病例最多的朝阳区从25日起做3轮核酸检测,25日深夜突然加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6日起至30日再增加11个区域人员也要做核酸检测。环球时报就此说,这覆盖了北京总人口的90%;

而在力行“精准防控”的上海,3月16日到20日首次进行全城普筛时,15日的新增病例已经破200,疫情已经发展约2周。而北京展开大范围筛查时,25日的累计病例是70例,从22日开始计算,这一波疫情才发展4天。

尽管没有大范围封控,但4月26日起,北京所有的艺文演出和体育赛事都暂停,城市明显慢下来。有评论认为,北京为了避免接下来“五一”长假出游造成感染大增,所以有必要在4月底前做完3轮筛查。

北京从上海汲取的另一个教训是更加注意核酸检测本身的安全。上海即使在全城封控后,仍连续多天单日新增感染破2万例,许多专家、民众都批评核酸检测时人群聚集,是在上海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北京管控的做法是:出现确诊者的住户楼属于封控区,核酸检测会由专人上门做;周边楼栋为管控区,以铁栅栏区分通道,并在管控区内做核酸检测,和其他居民分开。这样可尽量避免交互感染。

尽管北京疫情还是初期,但一些北京人的恐慌情绪与日俱增。当地居民担忧北京步上海后尘,有人连夜举家逃离。有居民传说,警察在北京城外早已设卡,阻止人们离京。官方所说的“非必要不离京”措施已经生效,无人能离开住所。

封城中的上海,本周二(26日)起,又对浦东新区等三个行政区居民进行全员核酸筛查。有报道称,有检测登记系统因使用量大,而导致瘫痪。也有上海居民告诉外媒,他们拒绝再做核酸筛查,表达抵制防疫措施。上海有居民认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以全民核酸检测进行防疫的模式是失败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在其25日的文章批评说:“现实中,确实存在随意断路封控、擅自设卡拦截的情形,不让农民下地,不让工人复工,不让医院接诊.....在有些地方,尤其是并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地方,这样借疫情之名层层加码搞“一刀切”,显然是把疫情防控简单化了”。

文章中还讲这样写道:“古代有个笑话,大夫给罗锅治病,用两块板子使劲压,结果罗锅的背是直了,可人也死了。家属找医生理论,医生言之凿凿:“我治的是罗锅,人的死活干我何事?”这类瞎治病的法子,要是不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

毋庸置疑,疫情下的上海等城市,显然也出现类似这个笑话中说的情况。比如上海浦东、浦西多个封控区与出现阳性的楼栋被当局实施“硬隔离”,道路及大门等被铁丝网、硬钢板封锁,使得这些住户成为了真正的“笼中人”。

“动态清零”抗疫政策限制了消费者开支,使他们无法在旅游、餐饮和其他服务上花钱。因此上海封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直受到关注,一名著名独立经济学家在4月初就曾经告诉外媒:“上海每天经济损失一百亿人民币”。

4月14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4月15日华为余承东在朋友圈也说:“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尽管防疫封控继续,在过去几周的会议上,习近平要求高层经济和金融官员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因为这对显示中国一党制是优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以及美国政治和经济上都在衰落至关重要。

有知情人士说,为响应习近平提振经济的号召,中国政府部门正在讨论加快大型基建项目建设的计划,特别是制造业、科技、能源和食品行业的项目,讨论的内容还包括为刺激消费支出而向个人发放优惠券的计划。

不过许多经济学家怀疑:中国经济本已面临房地产市场滑坡和出口势头减弱,加上坚持动态清零的政府防疫政策,中国2022年度的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4.8%下调至4.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