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目前北京社会面新增病例为什么相对少? /

目前北京社会面新增病例为什么相对少?

根据世卫组织指南,北京在国家方案规定的密切接触者基础上,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时间前2天扩大到前4天接触的人群,“相应的,管控区、临时管控区范围也会更大些。”

从4月26日起,北京各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这一次,虽然病例新增速度快,但筛查出的阳性人员大多落在了已管控的区域内,社会面上只是零星出现。4月25日至30日,北京市将在主城区及平原地区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截至29日,第二轮区域核酸筛查累计采样2110万人次,已全部完成检测,共初筛14管混采阳性,其中社会面有10管混采阳性。

记者|吴淑斌

来势汹汹

“我可能是北京最早囤菜的那一批人。”陈磊然开玩笑说。他所居住的北京朝阳区松榆里社区,是北京本轮疫情中最早出现确诊病例的社区之一。4月22日傍晚,还在公司的陈磊然收到了母亲发来的微信,“可能有疫情,我看居委会的人来楼下忙活了。”

起初,陈磊然没有太当回事。虽然这天下午召开的北京第31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例住在朝阳区的新增确诊病例,但也正是在这一天,北京全域降为了低风险,又一次成功“摘星”。

北京第31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直到母亲又发来一张图片,陈磊然才开始有些紧张:照片是从窗户向外拍的,天刚擦黑,小区公共区域里有身穿防护服的人在走动。他的担忧更多是对于父母——两位老人年近七十,父亲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母亲也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患有糖尿病。最近,陈磊然常常看到疫情期间老人不会团购买菜、看病困难的信息。他在网上超市买了大白菜、洋葱、番茄和腊肉、冻肉,又下单了15天分量的老年人常备药,一起送到公司。

晚上八点多钟,陈磊然提着十几斤重的大袋子往家里赶。小区门口的马路边停了一辆警车和一辆面包车,有工人正从面包车里卸下一些铁栅栏。一名相识的社区工作人员提醒他,小区应该很快就要管控了,只进不出。

紧急管控确实很快就来了。4月22日晚上十点半,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又加开了一场发布会,通报从16时至22时,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另有10例阳性感染者,其中一例确诊病例是汇文中学垂杨柳分校的学生,就住在松榆东里,距离陈磊然所住单元楼不到1公里。微信群里,楼长发了通知,“请大家暂时不要再外出,等待安排。”次日凌晨十二点多,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住户下楼做核酸检测。

北京一高校,学生购买的大量物资(踢踢 摄)

看起来,这一轮疫情来势汹汹。新增确诊病例的消息不断传来,北京的气氛陡然紧张了不少。4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称,初步流调结果提示,“目前此轮疫情已隐匿传播了1周”。截至4月29日,北京本轮疫情已经累计228例感染者,涉及12个区。庞星火称,推断北京现有两条独立传播链条,为朝阳区涉及疫情和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涉及疫情。但两条传播链条上的传播分支都有新增,其中涉及到装修工、老年旅游团和学校,流动性大、聚集性强。

谁是密接?

从4月26日起,北京各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这一次,虽然病例新增速度快,但筛查出的阳性人员大多落在了已管控的区域内,社会面上只是零星出现。4月25日至30日,北京市将在主城区及平原地区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截至29日,第二轮区域核酸筛查累计采样2110万人次,已全部完成检测,共初筛14管混采阳性,其中社会面有9管混采阳性。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一旦发生本土疫情,社区将被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其中,“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而“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

管控区、临时管控区的范围常常需要疾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判别,其中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就是密切接触者情况。本刊记者采访的几位管控区居民都表示,自己所居住的单元楼内有密切接触者生活,已被转运走;如果密接转为确诊,单元楼也会随之变为封控区。

北京一高校的核酸检测点(踢踢 摄)

北京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更严格,相应的,管控区、临时管控区范围也会更大些。”李墨是北京某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参与流调工作。他在单位放了一个小背包,里面有毛巾、牙刷和换洗的衣服。李墨告诉本刊,流调队伍总是处于一种待命状态,“一旦有报告筛查阳性,就算是半夜也得马上动起来。”防疫工作对流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的是24小时出具完整流调报告,实际上都得尽量更快。慢一个小时,感染的人可能会增加。”

从2020年5月起,北京就宣布对密切接触者从严判别。在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密切接触者的定义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而根据世卫组织指南,北京在国家方案规定的密切接触者基础上,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时间前2天扩大到前4天接触的人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家魏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奥密克戎超强传染性造成了一种新的困难局面,那就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速度难以追上病毒传播的速度。“有研究显示,人在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差不多一天时间就具有传染性,最快的例子是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24小时内就能把病毒传染给另一个人。因此在出现感染者后,通过现有流调手段去锁定所有潜在感染者、然后进行管控隔离的这个时间差里,奥密克戎毒株就可能已经进一步传播了。”

(蔡小川 摄)

从“前2”到“前4”,流调员的工作难度增加了不少。要让普通人完整回忆出前14天去了哪里、见过谁、周围有多少人,是困难的,流调员会通过提示被调查人查看手机上的乘车信息、支付信息等进行回忆。“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发病前4天里的活动,我们会更加具体,甚至会问他戴了哪种口罩,中途有没有在哪里拿下来过,买东西时旁边有没有别人排队。”李墨曾经询问过的一位老人,确诊前4天在小区广场晒太阳,遇到前来问路的有外卖员,“那个地方正好没有监控,就得问老人,那个外卖员是走路还是骑车?两个人离得多远?老人有些耳背,我们判断,既然最后问路成功了,肯定离得没有一米五那么远,就得再通过一些平台数据辅助查这位外卖员可能是谁。”

一个人是否成为密切接触者,往往需要靠流调人员在实际调查中判定。“有一些很容易确定的,比如住在一起(电视剧)的人、坐在一起开会的人。但那些一面之缘甚至擦肩而过的人,就需要详细询问了。”李墨举例,有确诊病例曾经在某家便利店中购物,通过大数据,工作人员可以找到那些在同一时间段里进入了便利店的顾客,“但他们全是密切接触者吗?不是的,我们还得再查监控。这个人是和确诊病例挨着买东西,还是隔了好几个货架那么远?他戴没戴口罩?这个超市用的是哪种空调系统?都得考虑进去。”

管控生活

由于陈磊然所在的单元楼有一名密切接触者居住,已经被列为了管控区。陈磊然见到了那晚面包车上卸下来的白色护栏,“像是马路上分割对向车道的隔离护栏”,在单元楼门口围出一小块空地,也和其他单元楼分隔开。单元楼门口总是坐着一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有人下楼时会询问去向,“如果只是买东西、取东西,会劝你回去,等着志愿者帮忙送。”陈磊然曾下单买过一次遗漏的药品,下楼取货时被“劝返”。

根据规定,封控区的要求是“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则是“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另一位生活在朝阳区管控区的居民小林告诉本刊,自己所在的单元楼同样用隔离护栏围起来,但可以到楼下取菜——小区里有两个蔬菜摊,老板也在单元楼的微信群里。“每天,要买菜的人把单子发在群里,附上一个具体的取菜时间,到楼下交接。”

黄宇|摄

比起买菜,陈磊然更担心的是父母的身体问题。“其实平时都挺硬朗的,不过到了特殊时候,我总害怕‘掉链子’。”管控第二天,他给社区打了电话,询问老年人就医问题如何解决。一位大姐回复他,目前小区可以开临时的出入证,突发急症的人,以及有医院证明的孕产妇,化疗、透析、肿瘤等重症病人,领取后凭证入场。“知道有这个途径稍微安心些,不过当然希望还是用不上。”

4月27日,通州新划定了6个封控区和5个管控区,以及两个临时管控区。一名临时管控区内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本刊,“有任何问题,居民都在群里提问,或者打电话来,24小时随时都有人值班。街道里也来了人,还筛选了一批志愿者,人手肯定是够的。”陈磊然记得,22日晚上通知紧急管控时,楼长还安慰他的父母,“早就演练过好几遍了。”后来,他在做核酸时又见到那名相识的社区工作人员,陈磊然开玩笑问他,“要不要囤点菜?”对方也笑了,看起来很疲惫,“你再囤菜,我这个把月的连轴转就白费了。”白天见到时,陈磊然才看清楚,“两个黑眼圈跟熊猫一样挂着。”

行动受限的日子里,做核酸成了为数不多能“出门放风”的机会。小林告诉本刊,隔壁单元楼是封控区,有警戒线和护栏围着,由工作人员上门挨家挨户做核酸采集;管控区单元楼和非管控区之间也有护栏隔开,每栋楼在单独的棚子里采集核酸;非管控区的居民则在小区另一头的采集点排队。“这两天有时下雨,有时大晴天,真的走到了楼下,和窗户边感觉到的天气还是不一样的。”

2022年4月29日,医务人员在北京西城一处核酸采样点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图|人民视觉)

目前,北京管控区的居民每48小时采集一次核酸,封控区内为每天采集。魏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应对奥密克戎疫情时,想要早日排查出所有潜在的感染者,防止疫情大规模的暴发,全员核酸检测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以48小时或72小时为限,完成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才有可能赶得上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相关研究发现,比如已一次性发现5名新冠感染者,如果能持续3轮48小时全员核酸检测,就可以一周内把感染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

被管控后,陈磊然原本担心“长期不上班会被开除”,但他的“辞退危机”很快解除了。朝阳区的病例不断增加,他所在的单位也很快宣布非一线工作人员居家办公,一周过去,他慢慢适应了足不出户的日子。

但那些刚刚进入管控生活的人开始了新的焦虑。小林所在的群里,有一位大哥每天询问,“今天做核酸吗?”“昨天的核酸结果出来了吗?”还有一位阿姨常常在群里督促工作人员,“楼里有密接,没有消毒吗?没闻到消毒水的味道。”即使工作人员回复了“已消毒,咱们楼暂时还没有确诊病例,别担心。”类似的询问每天还是要跳出来五六条。

(文中李墨、陈磊然为化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