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尼克松访华,见完主席说:此行让我骄傲 /

尼克松访华,见完主席说:此行让我骄傲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渐趋不佳,而在苏联政府评估的国际局势里,和中国开战并不是苏联最危险的境地,“中美联合”才是苏联最不愿看到的。

中国和美国一旦接触,会让苏联在亚洲的军事主动变成被动,让当时的冷战局势颠倒。

但勃列日涅夫政府却不相信中国敢和美国交往,因为在他眼里,这等于是同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割裂,包括苏联、朝鲜、越南在内的国家都会对中国不满。

但苏联人低估了中国政府的气魄。

1971年,中国外交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来到了北京。

尼克松的访华是20世纪最重大的外交事件之一,此行给中国打开了西方大门,也为后来中国改革开发制造了外部条件。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中美关系依然很紧张,作为第一个造访新中国的美国总统,他的访华之旅堪称“又惊又喜”,让尼克松终身难忘。

那么,尼克松当时为什么坚定地要访问中国?他访华时遇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他又是怎么评价毛主席、周总理的?

一、“那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口,决不能被忽视”

1949年,蒋氏政府被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中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拥抱社会主义世界,所以对西方的传统列强关上了大门。

虽然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司徒雷登先生到处奔走,但是美国的使馆还是被赶出了中国大陆的土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为支援朝鲜选择和美国开战,在朝鲜半岛上和联合国军打了3年。

而朝鲜战争让中美关系正式跌入谷底,从此20年再没有任何来往。

朝鲜战争结束到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非但不和中国联络,甚至还曾联系苏联要彻底孤立中国,造成中国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进入“外交冰河期”。

这期间,中国几乎同时被东西方阵营抛弃,在国际上缺少朋友,而且经常遭受污蔑抹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后期,因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国政府开始寻求解决战争的方式。

说起来,越战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而是当时美国执政思路的产物。

二战后,美国在20多年里换了5任总统,每一任总统的执政思路都不相同。

50年代的艾森豪威尔是军人出身,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后来的肯尼迪、约翰逊延续他的政策,积极出兵对抗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让美军在越南拔不出腿。

越战前后打了近20年,美国先打代理人战争,后来又自己下场参战,最后在越南打掉了几万名士兵的生命,战争的胜利却遥遥无期。

6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民间也开始反战,但美国的两党显然对此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尼克松上台了,他认为美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刚猛有余,柔韧不足”,战争让美国白白损耗大量资源,却难以完成战略目标。

尼克松主张承认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让欧洲、中国、日本、南非成为世界的“极点”,美国要主动接触这些“极点”,以改变冷战的不利态势。

在越南战争里,美国之所以难以彻底打击北越,就是因为中国在坐镇后方,给越南以支援。

中国明明在东亚事务上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但是美国的传统政客却选择性忽视中国,这是掩耳盗铃。

早在林登约翰逊时期,白宫就表示要重新看待中国,但美国政客不允许。

等尼克松上台后,他主张接触中国,可包括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在内的白宫官员都不同意,最后他只好找到基辛格,后者是时任总统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一直主张多元外交,尼克松和他一拍即合,尼克松说:“中国有8亿人口,这是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决不可能被忽视。”

于是,尼克松派基辛格张罗和中国的“外交破冰”,基辛格则联系到了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让巴基斯坦牵线,促成了第一次访华。

二、尼克松访华时的“冷”与“热”

1971年7月,尼克松秘密从巴基斯坦访华,这是中美两国的最高机密。

在基辛格之前,中国已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展示了姿态。在基辛格访华之后,中美已经确定彼此的诚意,就等尼克松前来了。

按照美国总统访问外国的惯例,美国外交部先派了人来中国商讨访问细节。

美国人提出,尼克松访华的衣食住行都按照美国外交习惯,来时坐空军一号,出行坐专制防弹轿车,安全由美国特工保护,这些是标配。

但中国对这些要求一个都不接受,因为到访新中国的领袖都是坐中国的飞机和汽车,安全也是中国外交部保护,没有特例。

美国外交部想跟中国掰扯,但是尼克松急着访华,就让外交部答应了中方的要求。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带着妻子和代表团人员来到上海,并且在这里转换飞机飞往北京。

这天是中国的农历正月初七,北京城一片银装素裹,首都机场里,周总理带着三军仪仗队列队欢迎尼克松。

一下飞机,尼克松就被眼前的场面吓到了,想象中颇具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潮、手捧鲜花的儿童都没出现。

首都机场气氛严肃,足足370多名解放军列队欢迎美国“友人”。

基辛格后来回忆:“走下飞机时,总统显然被眼前的一切震慑住了。”

这样的场面让尼克松和基辛格很诧异,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中国政府是出了名的热情好客,但没想到尼克松却没有得到外国元首级别的待遇。

在和周总理握手后,尼克松走过几百名三军仪仗队面前,随后坐上红旗轿车从机场前往国宾馆。

尼克松看着白雪皑皑的北京城,他曾想象长安街两侧站满了欢呼的人群,伟人毛泽东会在天安门上欢迎自己,就像自己在录像里看到的那样。

更让尼克松感到不适的是中国大街小巷的标语和海报,诸如“世界大团结”,“打倒美帝”之类的标语数不胜数。

甚至连尼克松下榻的国宾馆,都有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海报。

图画上,一群解放军战士端着枪指着美国的地图,地图上面站着一个黄头发的瘦弱美国人在瑟瑟发抖,这个画面让尼克松很不高兴。

基辛格好奇地问中国方面的安排,中国外交部是这样回答的:

“中美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所以我们不能以欢迎外国元首的礼节准备典礼。但是这次欢迎尼克松的三军仪仗队足足有370多人,比平常的仪仗队人数多出一倍,这是我国对美国总统表达的敬意。”

尼克松对这种“冷遇”非常失望,哪怕他去苏联访问,苏联方面都是热情迎接的,没想到中国却如此冷淡。

但同时,尼克松也对中国的三军仪仗队印象深刻,他曾在回忆录里写道:

“中国军人高大,强壮,穿着笔挺的冬季军服,动作整齐划一,让人印象深刻。”

到达国宾馆没多久,尼克松一行人就被邀请参加欢迎宴会,宴会由周总理主持,中国政府的内政官员几乎全部到场,每一桌都有国级干部作陪,档次非常之高。

基辛格介绍完参加宴会的嘉宾后,尼克松才微笑了起来:“这才是一国总统该有的待遇。”

宴会上的食材来自中国大江南北,山东的水产、云南的菌子、东北的野味儿、江南的点心,中华美食让美国代表团们赞不绝口,但尼克松最喜欢的东西却是茅台酒。

为了招待他,周总理开了一瓶30年茅台,尼克松对这种烈酒赞不绝口,表示走的时候要带几瓶回国赠友人。

三、毛主席是个哲学家,我十分敬佩他

午宴结束,中美双方的领导人都很尽兴,尼克松吃完饭回到了国宾馆,他习惯在午饭后睡觉。

但是等他刚躺在床上,基辛格就进来了,基辛格涨红了脸,兴奋地告诉尼克松:“总统阁下,毛主席要接见你。”

尼克松心里五味杂陈,自己刚要睡觉,就被通知要去见毛主席,这种“通知”性的接见有点上下级的意味,让他很不爽。

但是基辛格却劝他放下自己心里的成见,毛主席是中国的最高领袖,行事作风向来洒脱,如果这次尼克松不去见他,毛主席可能后面都不会再见他。

尼克松没办法,只好穿上衣服去见毛主席。

毛主席在自己的卧室里接见了尼克松,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好,在卧室旁边的小房子里,一支医疗团队在严阵以待。

尼克松见到毛主席时非常紧张,他害怕毛主席会问一些犀利的问题,结果毛主席却说他不想谈国家和外交的事情,他想和尼克松随便聊聊,谈谈哲学。

尼克松先对毛主席吐槽了自己的待遇,尤其提到那些街头的反美标语和海报。毛主席听完这些话笑了笑,说:

“那都是放空炮,你们美国人不也在放空炮吗?你们说要消灭共产党,几十年过去了,不是也没消灭吗?”

毛主席幽默的话语,让尼克松变得轻松不少。

随后,尼克松还向毛主席道歉,说自己带来的“陶瓷天鹅”礼物一根羽毛被不幸折断,自己用胶水粘了起来。

毛主席摆摆手说:“粘起来很好,中美的关系不就被你粘起来了嘛。”

尼克松的这次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他和毛主席谈了很多哲学的抽象问题,这让尼克松惊讶于毛主席的博学和睿智。

只有最后谈到台湾问题时,毛主席表达了坚定的立场,表示中美之间如果要建交,那台湾问题就不能忽略,必须明确一个中国政策,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随后几天,中美发布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了“世界只有一个中国”,这一声明宣告着中美关系进入新的篇章,也宣告着台湾蒋氏政权被自己的主子所抛弃。

而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和毛主席、周总理都进行过深入的谈话,他对两位伟人都非常敬佩。

谈起毛主席时,他说:“我必须承认,毛泽东是我见过的最老道的政治家,他擅长以比喻来化解复杂问题,以哲学来解释现实问题。”“我见到他时,他已年近80岁,但是思维仍然很清晰,让人由衷敬佩。”

而说起周总理时,尼克松对他的儒雅赞叹不已。

他借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周恩来是“总管中国一切的人”、“北京真正的管家”,他博学、睿智、理性,而且立场坚定,在外交上的犀利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尼克松回国后没两年,就因为“水门事件”下台,但是他依然对自己的“访华之行”非常骄傲。

他晚年在回忆录里说:“我可以骄傲地说,是我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历史会给我公正的评价。”文/商学野参考资料:1、《1972:尼克松访华的台前幕后》,龙乃禾2、《尼克松访华前美方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分析》,陈小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