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核酸检测,“造富”了哪些公司? /

核酸检测,“造富”了哪些公司?

刚过去的 4 月,作为武汉人,我一共做了 16 次核酸检测,远超此前的任何一个月。

4 月 10 日,武汉市发出公告,称从当日起乘坐武汉轨道交通不仅需要 " 健康码绿码 ",还需要 48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这一政策很快被普及到写字楼、商场、超市、餐厅等公共区域,这意味着每一个武汉人只要想迈出家门,就必须每两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几乎同一时间,同样的措施也应用在了上海、深圳、广州、吉林等多个出现疫情的地区。这样的措施持续了一个月后,多日零新增的武汉终于宣布,将 48 小时阴性的时限改为 72 小时。

但与此同时,北京,杭州等多地接连宣布核酸检测常态化,尽管没有明确的通知,但过去两年里无疫情便无需核酸检测的光景,如无意外将要远去,而每隔几天做次核酸会是新的常态。

2020 年时被认为难以持续的核酸检测风口,也因此在 2022 年再度 " 续命 ",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随着核酸检测周期大幅缩短,核酸检测常态化的到来,让过去两年随核酸风口吹起来的企业们,似乎又有赚头了。

于是,在疫情再度遍地开花的当下,我们决定将视线转向随着频次增长而再度火热的核酸检测市场。并试图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解析当下的核酸检测行业:

1. 经历了两年发展后,核酸检测市场整体呈现出哪些特点?

2. 市场中的龙头公司发展状况如何,究竟赚了多少钱?

3. 核酸检测常态化,对这些公司来说真的更有赚头吗?

市场增速不及预期,黄金时代已过?

4 月 16 日,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副主任李金明对外表示:"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约 115 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而自 2020 年 5 月武汉完成约 990 万人次的首次大规模核酸检测以来,作为诊断新冠肺炎的最重要判断标准,核酸普筛成为全国各地应对散发疫情的重要手段。过去两年里不同毒株进化导致的多地散发疫情,进一步造就了 115 亿的庞大检测人次。

不过,和预期中不太相同的是,尽管新冠疫情推动检测人次大幅提升,并为核酸检测市场带来了重大机遇,但核酸检测市场的整体规模,在过去两年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因此获得更显著的增长。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8-2021 年,中国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90 亿,106 亿,121 亿和 132 亿,2022 年预计为 146 亿。从增长幅度来看,2021 年的增长金额相比前两年反而有所下降,而增长率也在一路走低。

中国核酸市场规模

图源 / 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核酸检测市场覆盖的多个环节中,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核酸样本保持试剂的规模,疫情前的 2018 年和 2019 年,核酸样本保持试剂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10 和 12 亿元,而 2020 年直接增长了 108%,达到 24.7 亿元。

只是这一增长速度并未延续到 2021 年,2021 年样本保持试剂的规模仅为 28 亿元,增速大幅下降至 12%。

由此来看,新冠疫情推动核酸检测市场增长最为明显的年份还是疫情爆发的 2020 年,这样的增长,也并非仅仰赖于城市全员核酸带来的庞大人次,毕竟从首次全市普筛到年末,满打满算只有七个月的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前期的高价格或许是另一重推动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 年 5 月武汉市进行的全国首次普筛,耗资超过 9 亿元,覆盖人群为 990 万人,人均核酸费用在 90 元左右。燃财经在 2020 年 7 月发布的报道称,当时一家医疗互联网平台在北京进行核酸检测,单次收费在 200 元。

此后,核酸检测费用一路下跌,2021 年 10 月 26 日,北京的单次核酸检测价格已经从上半年的 80 元进一步降至 58 元,并明确规定这一价格为最高指导价,不得上浮。

即便因为 Delta 等变异毒株的原因,2021 年采用大面积核酸普筛措施防控疫情的地区,相比 2020 年有显著增长,但市场的整体增速仍然慢了下来。而在 2022 年 4 月,单人单检的核酸检测费用进一步降至不高于每人份 28 元。

除此之外,核酸检测被批准试剂的相关企业数量,在过去两年也未显著增加。2020 年 6 月时,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 42 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来自 27 家企业,其中有 12 家上市公司;到了 2022 年初,被批准上市的核酸检测试剂虽增至 68 个,但分布的企业为 34 家,上市公司数量则为 14 家。

整体来看,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到了今年初,核酸检测市场目前呈现出价格不断下调,规模增速放缓,入局企业数量减少的特点,核酸检测的黄金年代几乎可以说是已经过去。

然而,随着今年 2 月起多地因 Omicron 毒株引发的散发疫情,国内又再次掀起了核酸检测热潮。这或许也将扭转核酸检测市场自 2020 年凭借高利润起飞后,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颓势。

为数众多的核酸检测公司们,入局较早的已在过去两年里已然成就了造富神话,在风口被再度吹起的当下,这些公司们在前后的热潮中究竟赚了多少?

核酸检测公司,到底多赚钱?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 2021 年四季度的统计,2021 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五家上市检测公司分别是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迈克生物。硕世生物,凯普生物,明德生物以及之江生物则紧随其后。在核酸检测量和品牌指数上,前三同样是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只是互相换了座次。

核酸检测品牌指数排名

图 / 网络

那么,我们以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硕世生物、凯普生物、明德生物六家作为样本,探究风口下核酸检测公司们过去一季度和 2021 年的收益情况。

迪安诊断在 4 月 27 日刚刚披露了其一季报,一季度迪安诊断营收达到 46.5 亿,同比增长 52.1%,净利润达到 7.5 亿,同比大增 122.6%。

迪安诊断表示,整体业务中最主要的诊断服务业务,一季度收入为 28.49 亿元,同比增长 103%,剔除新冠业务收入后诊断服务的收入仅为 9.68 亿元,同比增速也不过 20.6%,这意味着营收中 18.81 亿元都来自新冠业务收入,可见新冠检测对其收益的推动。

在核酸检测价格下降,频次未有显著提升的 2021 年,迪安诊断也实现了全年 130.83 亿元的营收,只是同比增长 22.9% 的幅度相对逊色,全年净利润为 11.63 亿元,不到今年一季度利润的一倍。

而在 4 月,金域医学也发布了其 2022 年一季报和 2021 年年报。一季报显示,2022 年一季度金域医学营收达 42.51 亿元,同比大增 58.7%,净利润 8.5 亿元,同比增长 62.4%。

一季报中虽未详细提及其新冠检测的收入,不过其预测,2022 年一季度新冠检测收入为约 24 亿元,占到公司营收比重的 56%。

2021 年全年,金域医学的总营收为 119.4 亿,净利润为 22.2 亿元。其中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营收为 113 亿,几乎撑起了公司的全部营收。

具体到新冠检测方面,2021 年金域医学仅大规模的新冠筛查就营收 18 亿,全年的新冠检测收入共达到 47 亿元,占医学诊断服务营收比重超 40%。

不过,金域医学在年报中也提及,在扣除新冠收入后,公司的肿瘤、血液病、神经免疫等领域为代表的特检业务占比仍有 50.5%。

达安基因的 2022 年一季报则显示,达安基因该季度营收为 33.62 亿,净利润则为 16.8 亿,不过,达安基因在一季报中并未提及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营收和利润。于是,我们转向其 2021 年全年的年报。

达安基因 2021 年的年报显示,2021 年全年,其营收为 76.64 亿元,同比增长 43.5%,净利润为 36.18 亿元,同比增长 47.7%。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销售为其带来了 48.94 亿的营收,同比增长 64.5%,扣除其 5.56 亿的营业成本,核酸检测试剂盒带来的营业利润达到惊人的 43.38 亿元。

明德生物发布的 2022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 24.87 亿元;扣非净利润 13.85 亿元,同比增长 307.04%。去年一整年扣非净利润为 14.03 亿元,今年仅一季度的利润都快赶上去年全年利润。

不过,明德生物同样没有提及其 2022 年一季度核酸检测带来的收入和利润,而根据公司 2021 年报中的数据可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 2021 年带来了 20.22 亿的营收,扣除其 2.65 亿的营业成本,全年核酸检测带来的营业利润高达 17.57 亿元。

凯普生物发布的 2022 一季报中则显示,2022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11 亿元,同比增长 147.9%;净利润 5 亿元,同比增长 190.6%;中泰证券估计,2022 年一季度新冠检测收入对公司的收入贡献达到 10 亿元以上。

凯普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来源 / 官网

硕世生物在今年一季度同样取得了不错业绩。根据公司一季度报显示,2022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22 亿元,比去年上半年整体收入还要高 3.91 亿元,同比增长 77.7%;净利润 6.31 亿元,同比增长 62.9%。

也是在 2021 年年报中,硕世生物提及了其 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收入,年报披露,2021 年硕世生物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营收为 10.39 亿元,而其他常规诊断试剂的营收仅为 2.85 亿元。诊断仪器营收则为 6.8 亿元。这也意味着 2021 年核酸检测为硕世生物带来的收入超过了其他试剂和仪器收入的总和。

六家核酸检测上市企业一季度营收

来源 / 奇偶派制图

从上述六家的 2022 一季报和 2021 年年报来看,披露了 2022 一季度核酸检测收入的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核酸检测收入规模在 20 亿元左右。凯普生物一季度核酸检测收入估计也在 10 亿元以上。而核酸检测产品的毛利率大多在 80% 以上,其利润应当颇为可观。

未披露 2022 一季度核酸检测收入的另外三家上市公司,2021 年核酸检测的收入也均在 10 亿元以上,从各家营收的增长幅度来看,一季度达安基因的核酸检测收入或在 10 亿元以上,明德生物和硕世生物则难以精确估计,但预计会超过 5 亿元,获利同样较为可观。

常态化后,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在整体经济下滑的这个节骨眼上,上述核酸检测企业在今年一季度获得如此高的利润,分外地让其他行业公司羡慕。但核酸检测相关业务在今后还有没有持续红利?能不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还得从行业现状进行分析。

2020 年 4 月,湖北率先启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集采,中标价最低为 16.78 元、最高为 24.99 元。与 2020 年 3 月底全省平均采购价相比,此次价格降幅达到了 81%。虽然这次价格有了很大的下调,但这只是核酸检测集采降价的开始。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30 个省份已发文下调政府指导价。

湖南、江西等 23 个省份将多人混检下调至每人份 8 元,山东、广东等 5 个省份下调至每人份 6 元,新疆甚至将核酸集采价格下调到每人份 3.5 元。至此,降价的趋势还没有结束。

5 月 1 日,河南混检项目价格再次下降,由 8 元下调至 4 元;5 月 2 日,北京也发布通知下调核酸检测价格,由 5.9 元降低至 3.4 元,暂为全国最低。

图源 / 北京医疗保障局官网

一位医疗健康领域研究人员的测算是,核酸试剂盒每份平均生产成本也就在 3 元到 5 元之间。可以看出,现在核酸检测的毛利润已快到零点。

在核酸检测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的情况下,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产品价格的下调,有一些企业的利润已经无法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有的公司利润开始出现下降。

如迈克生物 2022 年一季度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 9.25 亿元,同比下降 13.5%,归母净利润 2.02 亿元,同比下降 35.6%。财报中说明解释是新冠分子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导致收入同比下降。

华大基因披露的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3 亿元,同比下降 8.52%;归母净利润 3.30 亿元,同比下降 37.06%。对于业绩下滑原因,华大基因表示,新冠业务市场竞争加剧,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导致新冠相关的利润较去年有所下降。

之江生物披露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 8.1 亿元,同比增长 23.4%; 但是,归母净利润 2.75 亿元,同比下降 12.9%;扣非净利润 2.75 亿元,也同比下降 13.1%。

之江生物则在财报中解释,行业销售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厂家和原料供应商的产能恢复充分,使得新冠检测产品的供给充足、行业竞争较激烈,再加之全国多地对新冠检测试剂盒实施降价集采,促使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幅降价。

除此之外,在今年 3 月 11 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 ( 试行 ) 》,抗原检测开始在国内施行。目前,在上海、广州和吉林等地都已经开始用上了抗原检测试剂。

来源 / 医政医管局

抗原检测虽然在准确率上略低于核酸检测,但是它也有诸多优势。比如,15 到 30 分钟就能出结果,而核酸检测往往需要 6 到 16 小时。并且抗原检测操作过程简单,无需专业仪器。抗原检测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压缩核酸检测的市场空间。

核酸检测试剂其实与新冠疫苗有些类似,都是以政府采购为主。其中大部分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所以发展到产能稳定期,中间费用率和毛利率都不会太高,相关企业开始出现利润下滑也是顺理成章。

写在最后

核酸检测风口的变化,在不同阶段营造了各有差异的造富神话。

疫情初期,有核酸检测能力的企业少。所以只要公司有产能,就有市场,前期产品的利润高,尽管检测量并未增加,但仍然很容易为公司带来收益。

可随着疫情发展,国内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具备生产核酸检测产品的能力。企业间相互竞争,导致销售价已经快降到了成本价区间,利润更是微乎其微。行业进入了拼产能、拼生产成本的阶段。此时,靠单一产品的高利润模式已经走不通了。

尽管在今年,随着 Omicron 导致的疫情反复,各地有将核酸检测常态化的趋势,这使得在低利润空间的背景下,核酸检测公司们有望凭借堆人次获取相比 2021 年更高的收益,只是 48 小时和 72 小时的规定也意味着,核酸检测在频次和数量方面基本上已达到了顶峰。

当利润持续降低,而频次几乎再无提升空间之际,核酸检测公司们在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暴涨,或许也将是整个行业最后的狂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