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外贸寒冬来了 生产大乱 运费高企 /

中国外贸寒冬来了 生产大乱 运费高企

上海洋山港货柜码头。 图 : 中国海关

受运输成本和效率影响,中国客户倾向于选择地缘便利的商家。国际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随著疫情常态化,原材料、人工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接单意愿减弱。中小企业出口几乎均采客户支付运费模式,随著加工制造成本上升和海运费用高企,需求减弱、订单流出与产能转移叠加。

《中国新闻周刊》今 ( 23 ) 日报导,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秩序因疫情先后被打乱,物流不畅、原材料和成本上涨等方面持续承压。由于供给侧受阻,海外订单和客户有所流失。与此同时,东南亚如越南等国家 3 、 4 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大幅走高。据华创证券分析,今年 3 月中国出口份额已回落至 2021 年 3 月同期水准,以东南亚经济体为主的地区基本“补上”中国出口份额。墨西哥、土耳其等地由于距离欧美国家有地缘便利优势,也成为产能和订单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中国产品一贯以价廉著称,部分商人举出,“美国认证的电源线,当地卖 6 美元,在中国 1.5 美元就能买到”。但现在一些优势已经被基本抹平。首当其冲的是海运价格上涨。 以往一条货柜运到美国的运费是两三千美元,如今涨到 2 万多美元。 由于基本采用 FOB (客户支付运费)模式,这导致客户下单意愿变淡。

受运输成本和效率影响,客户倾向于选择地缘便利的商家。国际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其中来自墨西哥的影响尤大。现在中国产品运到美国要一个月,而墨西哥通过美墨公路运到美国只要一天,即使比中国制造要贵 10 % 、 20 % ,也有时效上的优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总监高士旺表示,出口降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著疫情常态化,一些货值较高的居家产品需求回归常态,部分耐用消费品在疫情前期的大幅增长透支了部分市场,原材料、人工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接单意愿减弱。此外,中国部分行业出口自主品牌比重仍低,中小企业出口几乎均为 FOB 代工, 随著加工制造成本上升和海运费用高企,需求减弱、订单流出与产能转移叠加。

《中国新闻周刊》报导,即便是在过去一度火热的跨境电商也在面临挑战。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馨称,由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出台新规,从去年 8 月份开始至今,中国卖家的订单不断下滑。 根据协会调研,近期没有新订单、或者是订单取消的企业占 23 % ,生存困难高达16 % 。

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同时,今年以来东南亚地区出口增速大幅提升。 3 月以来,印尼出口同比增速超 40 % ,越南超 30 % ,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在 20 % 左右。多名企业表示近期订单存在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转移的现象,据华西证券分析,从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3 月、 4 月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速提升的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矿物金属、纺织服装、电子产品三类。

在电子产品领域,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近几年,原本主要集中在手机行业呈现订单与产能的趋势性流出,占全球产能从顶峰时期的 90 % 降至去年的 70 % 。 以印度、越南为代表的国家,为积极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流入,实行了各种税收优惠,成为主要流入地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总监高士旺认为,从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全球产业链尤其终端制造环节是以中国为重心的分工合作。 在国际化分工特征突出的电子资讯行业,中国计算机、手机的出口量占全球的比重较高,但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而上游(电视剧)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积体电路、半导体等领域则相对依赖进口。

高士旺表示,基于成本考量,对人工成本更为敏感的加工组装环节,有向越南、印度等工作力低廉国家转移的内在趋势,同时中国也要走原来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道路,通过吸引外资、自主技术升级的方式,向上游延伸。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东南亚国家体量较小,难以产生足够的规模经济,但东盟一体化也能加速产业配套。 对于工作力密集型外贸企业而言,未来可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或者实行产业走出去战略,在产业链尚可控自主的前提下,延伸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

面对放缓的数据,如何“稳外贸”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提出“要着力保订单和稳定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出口”。

《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针对近期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订单外流挑战,中国商务部也表示,将千方百计助力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一方面办好、用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拓宽企业接单管道;另一方面,积极支援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对接海外买家。

高士旺建议,针对海运费高企、原材料成本高等问题,应加强国际海运运力协调,引导中资企业加强在海外港口经营布局,加强国企船公司对品牌出海企业的航运支援,对重点行业在运价和运力上给予保障,同时加强大宗商品供给侧的稳定供应。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