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当我们纪念屈原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

当我们纪念屈原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 ( 国家行政学院 ) 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全文字数:2160

预计阅读时间:8 分钟

仲夏时节,粽叶飘香,五月初五,又至端午。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世界上鲜有一位诗人拥有如此隆重的节日,历经 2000 多年还能受到海内外如此隆重的祭奠,也鲜有一位诗人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的精神与文化,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激励着一批批仁人志士。正因此,端午节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节日,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中国文明原理与智慧。端午之际,从屈原精神的核心内涵中获取滋养十分必要。

屈原雕像。中新社发 马蕙萍 摄

屈原的美政思想

屈原作为楚国的左徒大臣,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其治国理政方略提倡美政思想,这集中体现在其作品《离骚》中。

一是仁政治国。屈原总结历史兴衰存亡经验,提出了 " 善 " 与 " 义 " 的治国理念。《离骚》载:"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意思是说,回想过去,展望未来,总结成败得失,体察民生之计,是重要的治国之道。"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意为政治上选拔贤能者担任官吏,遵循法令的准则不能有偏差。"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 说的是,把先代的业绩昭示众人,使法令准则严密无疑可存。国家富强而纲纪严密,政在贤者而天下太平。概括地说,就是在内政上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而这里提到的 " 义 "" 善 " 均是美政的意义所现。

二是重视民本。《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思想是中国三代以来,先贤们治国理政的共识。屈原也接受了这一先进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美政思想的重要内容。"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这都体现了 " 民 " 在屈原心中的地位。

屈原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是先进的,在世界史上也是先进的,但他强烈地把治国安邦之心系附在楚王身上,有悖于现实,最终被扼杀在摇篮里。

昆明市民祭祀屈原。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 屈原的节操情怀 ?

美政思想是屈原在朝堂时的治国理念,节操精神是他一生思想的升华与凝结。更重要的是,屈原经历流放磨难后,对天下世事及自我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与反思,这使他的精神世界走向了一个新高度。

《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楚国左徒重臣。他力图变法图强,推行美政,使楚国得以强大。当时秦欲兼并天下,屈原东使于齐寻求结盟。秦国担心楚、齐结盟,于是就派遣张仪出使楚国,贿赂楚国上层那些奸吏,污蔑陷害屈原。为了国家的命运,屈原至死不渝,坚定专一。

屈原早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橘颂》,咏物以抒情,用拟人手法,塑造了橘树坚守节操的美好形象。"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橘树的形象正是屈原的自我写照和自我激励,这是屈原精神的生发。

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柑橘丰收。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与《离骚》中 " 虽体解吾犹未变 " 的精神一致,屈原还在一系列作品中尖锐批评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表达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更表达了自己的清白节操。

《渔父》是体现屈原高尚节操与情怀的典型作品。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 "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 ",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通过问答的形式,表现了屈原与渔父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其中 "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的思想对后世有极大影响。

屈原的爱国精神

" 爱国精神 " 是屈原精神的核心与根本。屈原在《九歌》中的一首《国殇》,就是颂悼当时为国捐躯战士高尚志节、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的挽歌。屈原精神的实质是心忧家国、矢志不渝、情牵百姓、勇于探索、不畏邪恶。《离骚》和《九章》中的大量诗句能令人感受到屈原对祖国的深切情感,虽历经磨难,对祖国的忠诚不变,对人民深切热爱的赤诚之心不变。"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以此表达他坚持高洁的品质,为追求国家富强的初衷梦想,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这些诗句,充分表达了屈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爱之情。

四库全书《楚辞集注》卷。中新社发 苏楷泽 摄

但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不单单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与他 " 九死不悔 " 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正是这种家国情怀,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历经磨难而重生,不断续写新的辉煌,往往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被士人追瞻。

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精神文明,它们融合而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与凝系着海内外华夏儿女。屈原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向世人展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忘我的斗争精神,这些都值得更多的人去弘扬和传承。如今,屈原与端午以及 " 赛龙舟 "" 包粽子 " 等习俗已融为一体,感召并影响着所有华夏儿女与海外中华文化圈。又至端午,应大力弘扬屈原精神,让世界人民共享这份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王杰,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之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 " 语 " 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要思想解读嘉宾。主要著作 :《中国哲学十八讲》、《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主编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领导干部国学公开课》、《领导干部政德公开课》、《实学文化丛书》等。

原标题:《王杰:又至端午,如何理解屈原精神的核心内涵? 东西问》

图片编辑:苏丹

文字编辑:文龙杰 徐皇冠

排版编辑:高萌

责编:张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