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20进哈佛的中国天才34岁却跳楼! /

17上北大20进哈佛 震惊学界的中国天才34岁却跳楼

17岁上北大(专题),20岁进哈佛,32岁破格升任教授,这样一位出生在中国,闪耀在美国的物理天才,却在34岁那年跳楼自杀,陨落在法国巴黎。

消息传来,学界震动,无数人为他的离去困惑惋惜,无数人企图追寻背后隐藏的真相,却只得到一个谜团。

1995年10月5日,美国加州(专题)大学下令全校降半旗致哀,只为了悼念这位骤然离去的天之骄子——冯奚乔。

图片来源自 Google

数月后,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在它的知名月刊《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1996年第一期上特地为他刊登讣告,并附上了一张黑白照片,以示重视。

华人(专题)物理学家李政道对他的离世感到无比震惊和惋惜,在悼言中给予了他高度评价:“Shechao was one of the leading physicists of his generation. Physics has lost a brilliant young star.(冯奚乔是他那一代的领军物理学家之一,物理学失去了一颗明亮的新星。)”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在冯奚乔短暂而绚烂的34年生命里,一直是公认的中国天才,荣誉加身,前途无量。

他曾以 CUSPEA 一期第4名的成绩被哈佛物理系录取,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成为 UCLA 终身教授,8年出论文80余篇,速度之快、水平之高无人望其项背。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他能够平安地迎来35岁,他的智慧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奇迹......

冯奚乔,1960年10月1日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爸爸冯宙鹏是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总工程师,妈妈沈文筠是解放军304医院的胸外科主任。他还有一个小6岁的弟弟冯一意,天资聪颖,后来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图片来源自 Google冯奚乔从小聪明好学,不仅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他从两岁半开始就和爷爷一起学习中国水彩画,目的不是为了在绘画领域做出成绩,而是丰富思维方式。

7岁时,冯奚乔迷上了小提琴,父母便不惜高价给他买了一把琴。

不巧的是,当时正碰到十年浩劫,小提琴有了,但琴谱却十分难得。为了鼓励和支持冯奚乔对音乐的兴趣,妈妈和外公不辞辛苦地手抄了许多小提琴练习曲,一笔一画为小奚乔的人生搭起了一道音乐桥梁。

而小提琴,也就此成为了陪伴他一生的重要精神伴侣。

图片来源自 Google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冯奚齐以17岁的年纪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七七级。

冯奚乔不仅十分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其实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进步飞快。

刚入学的时候,冯奚乔参加了系里安排的英语测试,按考试成绩被分入快班。

无缘免修班的冯奚乔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科上的薄弱,于是每天早晨起来就在宿舍楼前走来走去地背单词;每个周末骑车回家,还把生词卡片贴在车把手上,利用路上的碎片时间记单词。

没多久,他就开始阅读完整的英文科幻小说,一整本读下来,只遇见了6个生词。到了三年级时,他的英语能力已经在班级里遥遥领先,还一举拿下了理科系英语竞赛的第一名。

图片来源自 Google

也是在三年级下半学期,李政道教授主持了首届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通过考试筛选的中国学生将有机会去到美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物理。

这个消息令无数北大学子为之振奋,其中就包括了冯奚乔。其实当时的冯奚乔只上了两年半的大学,很多课程都还没有学习。而当年那次 CUSPEA 考试用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资格考试的题目,包含了许多关于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高年级的深奥课程,考试难度十分之大。

但冯奚乔不愿意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准备这个考试,他开始自学高年级的物理课程,连续好几个星期埋头苦读,大脑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整个人失眠地厉害,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两天考试结束,冯奚乔几乎全身脱力、筋疲力尽。

图片来源自 Google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绩公布,冯奚乔以北大第一、全国第四的出色成绩顺利通过了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是当年中国最年轻的通过者之一。

紧接着,他又凭借自己流利的口语和敏捷的思维成功通过了面试,考进哈佛大学物理系。

这时候的冯奚乔,才年仅20岁。

北京大学物理系七七级毕业照(1981年6月)

1980年对于冯奚乔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年仅20岁的他提前修完了北大课程,漂洋过海,来到哈佛物理系就读。

在哈佛校园的一众顶尖物理研究生中,冯奚乔毫不露怯,始终稳坐尖子生的行列。不仅能够快速理解老师的课堂内容,而且课下只需要花费别人一半的时间完成作业,考试成绩还总是名列前茅。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彼时20岁出头的冯奚乔,完美地符合了大众对于一个天才的想象。

他家世出众、温和有礼,会拉小提琴,也组织过音乐会,展现出许多东方留学生(专题)身上少有的热情和开朗。关键不仅人长得清瘦帅气,还是位超级大学霸。

冯奚乔曾获得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年度优秀研究生奖”。要知道,这项奖项从来只面向哈佛最为杰出的研究生,奖学金足以覆盖整个学期的花费,让他们不被学术之外的经济问题所困扰。

当时哈佛的教授们对他寄予厚望:“冯奚乔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

图片来源自网络

23岁,冯奚乔开始在物理期刊上发表凝聚态理论方面的文章。光是他的第一篇PRL文章,就已经被引用了三百多次,由此可见他对今天凝聚态物理的影响。

奚乔的博士论文陈列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图书馆的橱窗里

到美国四年半后,冯奚乔提交了他的博士论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接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专题)分校(UCLA)助理教授的教职,准备在那里迎接自己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可以说,在 UCLA,冯奚乔的学术成就达到了巅峰,他平均每年都要发表十余篇文章,8年内发表了8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凝聚态物理理论的多个方面,成为物理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图片来源自 Google

那时的他光芒(电视剧)万丈,前途无量。不论是在北大,还是在哈佛,他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几乎从未感受到挫败和迷惘。

那时候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位UCLA 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会因为情感受挫,而主动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1996年9月16日,身在法国巴黎的冯奚乔突然死亡,年仅34岁。消息传来,引爆了当时的物理界。

对于冯奚乔的死因,至今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大众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为情所困,为爱自杀。

在冯奚乔记录的《我和我的美国女友》一文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一点蛛丝马迹。

在北大期间,冯奚乔曾有一位同系女朋友,两个人一同赴美留学,分别在两所名校读书。

但因为两个人的课业忙碌,聚少离多,在美国的第三年,女朋友向他提出了分手:“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打击,我当时都懵了,不知道再怎么开始。”

大学时的奚乔和爸爸、妈妈和弟弟(1980年于北京)(冯一意提供)之后,冯奚乔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美国女孩劳尔,两个人谈了一段不痛不痒的恋爱,很快分手。阔别劳尔之后,冯奚乔邂逅了同一学校的艾格瑞,这两个人女孩一个像秋天般忧伤,一个如春天般热烈,他一度摇摆在两个女孩之间,无法抉择。

当他回忆起来的时候,说:“这是我在波士顿(专题)的烂漫经历。”

直到1991年,冯奚乔30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时法学院三年级的女学生,他坚信这是理想中将与他相伴一生的伴侣。

他们彼此契合,相处甜蜜(电视剧),一同游览欧洲,甚至还同居了一年多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冯奚乔向她提出了求婚,对方答应了。

在冯奚乔的设想中,他的爱情和婚姻都将从这里迎来崭新的开始,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女孩在一个很大的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初入职场十分忙碌,在她最艰难的时候认识一个美国男孩,随后与他坠入爱河。

得知未婚妻的出轨,冯奚乔备受打击:“在一起(电视剧)都住了两年多了,所以对我是第二次很大的打击,心情特别低沉。”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爱情路上接连遭遇两次重大打击,对冯奚乔来说是道难以跨越的坎,他决定给自己一段休整的时间,于是埋头做了3年研究工作。

他开始研究近红外光,并在1994年夏天取得重大成果,努力想要推动成果的商业化,制作成一个新的医疗器械,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冯奚乔教授和爸爸、妈妈和弟弟(1994年于洛杉矶)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然而,学术上的坦途并没能弥补爱情道路上的隐隐伤痕。1995年9月,巴黎警方通报:年仅34岁的冯奚乔在一位法国同事家中突然离世。

当时外界传出的说法是他正在追求一位年长10岁的法国女子,却遭到拒绝。备受打击后,他站在一处高楼上纵身下跃,阔别了他的理想和人生,奔向了悄无声息的绝望和死亡。

如今,冯奚乔永远地长眠在洛杉矶一个公墓里,那里风景秀丽、面向北京。他静静地躺在梦想启航(电视剧)的地方,遥远地望着他的故乡。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很难回答,都是,也都不是。我想回答,中国是我的母亲国,美国是我的父亲国,我爱母亲也爱父亲,这两个并不矛盾。

唯一矛盾的是,如果这两个国家打起来了,那我的心还是向着咱们祖国,在心理上、感情上还是对祖国有感情。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活着这件事上,天才和平凡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或许,对于一路顺风顺水、饱尝成功的天才冯奚乔来说,情感上的挫败变得更加难以承受,这种压力促使他走向极端。

于他而言,短暂而闪耀的34年人生,承载了太多的赞誉,铸就了太多的辉煌。不论背后真相如何,他的离去都对科学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7-10 15:24
    您已点过赞
    大家知道西方天才和中国天才有一个重要的分别?分别在于教育、生活和思考方式,以及人生观。这个所谓的“天才”思考方式已经固化了,而且很少真的出去开阔视野和胸襟,不知世上还有许多真正的美,比数学和物理更美的。我人生至此,觉得最美的并非是人类的知识,而是大自然与宇宙定律之美,但是真正的宇宙定律并非是数学、物理定律,而是世事无常之美,因为宇宙万物、宇宙本身皆是如此。知识只能满足头脑,并不能满足心灵。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