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 安倍晋三和周恩来境遇之异同
2022年7月12日,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下葬,他的夫人安倍昭惠无意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坚持以家祭的方式举丧,但日本民众却大量涌至。在东京,从举办丧事的增上寺到灵车经过的街道,数十万民众夹道相送。日本民族素以内向、内敛、克制而不流露感情著称,尽管如此,这一回,许多日本民众仍然禁不住饮泣、落泪、甚至失声痛哭,高声呼唤安倍的名字,悲痛送行。载着安倍遗体的灵车,缓缓绕行他身前工作过的首相官邸、自民党总部和国会议事堂。安倍昭惠坐在前座,手捧丈夫的牌位,神情哀戚而庄严。整个场面,隆重,悲情,肃穆,庄严。
这一幕,让人联想到中国,1976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去世的场景:十里长安街,凛冽寒风中,十万民众哭送。
对照这两位政治人物,安倍晋三和周恩来;对照他们离去的2022年和1976年,气氛和场景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总理,日本称首相,或总理大臣;都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或首相;两人都拥有高度的形象分,因外形俊美而格外博人好感。最大的共同点,却在于,两人都声望崇隆,受到民间爱戴,而这份爱戴,都发自民众的内心。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日本是民主国家,安倍是民选领袖,民众爱戴的真诚自不待言。而中国是专制国家,周恩来是一党专政下的领导人,但在1976年那种特殊背景下,他受到中国民间爱戴,确也发自民众内心。何以如此?其实,这源自奇妙的人类心理学。
彼时,周恩来身为总理,主持国政,但在他之上,还有一个上司,大权在握的红色皇帝毛泽东,故而,周恩来实为中国二号领导人。但毛泽东的霸道、横蛮、高高在上、权力傲慢,让人们不敢言却有感。毛泽东甚至对周恩来,公认对他愚忠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红朝宰相,都时时流露出欺负和霸凌之态。正是毛周二人的反差,突显了周恩来谦卑自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相忍为国的感性形象。
在党内,暗暗地,周的声誉超过了毛,尤其在他们身后,周的形象、声望和地位,都盖过了毛、甚至压倒了毛。在民间,专制王朝下,周恩来悄然博得民众的尊崇和爱戴。这份尊崇和爱戴,除了仰慕,还夹杂了民众对他的同情;当然,也夹杂了不少的误会。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闭关锁国的年代,民众并不了解:毛泽东作恶,都有周恩来的参与;尤其,毛发动文革浩劫,周也难辞其咎。
日本虽有天皇,但属于虚位,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故而,身为首相的安倍,实为日本最高领导人。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已经证明,安倍深得民心。两次卸任,都是他自己因健康原因请辞,否则,他可以做得更久。安倍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纵横捭阖、谈笑风生、广结人缘,颇有美国前总统里根之风。由此,他也受到文明世界、众多国家人民的尊崇和爱戴。
安倍任内,在内政和外交两方面都大有建树。对内,有“安倍经济学”,促成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对外,他首倡印太联盟,促成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方联盟,筑成坚实的反共阵线。他留下振聋发聩的警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台湾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
这一雄辩论述,不仅唤醒了日本社会,而且有效地警告了中共。安倍由此表达了日本协防台湾的坚定决心。外界评论,在协防台湾的意志力方面,日本超过了美国。安倍任内,坚定推动修宪、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以及历史性的论述,为维护台海安全、印太地区的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更将证明,这不仅是安倍留给日本、也是他留给世界的宝贵政治遗产。故而,安倍不仅是日本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也是整个文明世界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
反观周恩来,身为红朝宰相,服务于专制王朝,尽管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夙兴夜寐,但终究是失身匪穴、明珠暗投、虚掷一生。在伴君如伴虎的恐惧中,度过谨小慎微、战战兢兢、蒙羞受辱的后半生。留给后人无数的唏嘘、感叹、惋惜!
换言之,安倍晋三留给世界的,是光明的政治遗产,可谓正资产;周恩来留给世界的,是灰色的政治遗产,可谓负资产。或许,这正是安倍晋三与周恩来的境遇中,表面虽有诸多相似之处、内里却又截然不同的真实对照。
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