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CNN:中国想联欧抗美 如今与欧关系低迷 /

CNN:中国想联欧抗美 如今与欧关系低迷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央社香港18日综合外电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首次对欧洲4国进行国是访问,开启中欧合作的新时代,当时欧洲议会议长称这是“令人欢迎的信号,表明中国新领导人重视加强中欧伙伴关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8年后的今天,当时的乐观情绪已然破灭,按分析人士说法,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已降至近数十年来明显的低点。

报导称,欧洲关切中国在全球的野心、人权纪录、美中紧张情势、欧中彼此针锋相对的制裁,以及目前俄乌战争带来的冲击,在在让欧中关系跌到最低点。

上个月举行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和北大(专题)西洋公约组织(NATO)两场峰会,与会欧洲领袖对中国的立场明显更加强硬,说明欧洲的观点已更接近华盛顿。

这项转变是一系列步骤的结果,在采取这些步骤时,北京有时可能低估了推开欧洲的程度,但似乎也准备为此付出代价。

一个与中国关系紧密的欧洲,可以制衡美国的力量和姿态。不过北京的这项理想愿景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习近平于今年4月的峰会上告诉欧盟领袖:“中国和欧盟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抵消国际格局中的不确定性。”他呼吁他们摒弃“敌对心态”。

但欧洲只专注于施压中国协助斡旋俄乌冲突。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事后称:“这对话根本不是对话。不管怎么说,这是聋子的对话。”

CNN称,数十年来,北京一直在认真经营与欧洲的关系,除了与中欧和东欧国家专门设立年度峰会,并为“一带一路”基建倡议寻求进展。2019年义大利与中国签署备忘录,成了第一个支持这项倡议的G7成员。

美国担忧与中国合作的风险,这在欧洲引起共鸣。欧洲国家自己也目睹中国在习近平当政下,外交政策变得越来越强势,从“战狼”外交官的好斗语气,到建立非洲海军基地,在南海和对台湾(专题)的挑衅行动升高,以及瞄准(电视剧)和打击那些在敏感问题上触犯其底线的公司或国家。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新疆严重侵犯人权以及瓦解香港公民社会的行为,也让欧洲观念出现转变。中国官员称,有关新疆的指控是捏造的,讨论这些问题是干涉内政。

欧盟于2019年宣布中国为“体制竞争对手”(systemic rival),此后双方关系一直很紧张。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所(SOAS China Institute)所长曾锐生(Steve Tsang)说:“中国现在要求世界其他国家给予它应有的尊重,承认中国的立场,却不太在意其他国家的想法。”

他告诉CNN,这种做法使西方民主国家“放弃长达数十年来协助中国现代化和崛起的政策,这一政策本希望更大的经济整合会鼓励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去年,中国是欧洲货物的第3大出口市场,也是进入欧洲产品的最大来源地,但双方摩擦已对欧盟与北京之间的经济关系造成影响。

今年稍早,中国和立陶宛之间的争端促使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诉讼。欧盟指责北京为报复立陶宛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交往,对其采取歧视性贸易做法。

双方期待许久的“中欧投资协定”,因彼此为了新疆议题互相制裁对方官员而陷入僵局,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但受损的不仅仅是投资协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高英丽(Ingrid d'Hooghe)说:“这种(来自北京的)过度反应不是明智之举。”她指出,这件事对舆论也产生有害影响。

高英丽说:“中国对欧洲的策略正在崩溃,它显然不明白所有这些行动,如反应过度的制裁、胁迫性外交,最终都与中国外交目标背道而驰…也把欧洲更推向美国。”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教授高树超(Henry Gao)表示,这些行动可能推动欧洲思想转变,且造成明显的经济后果,但对北京外交部却说得通。

高树超说:“对他们来说,关系变冷澹是必要的代价,更重要的是提出政治观点。”

CNN指出,中国最近对如何因应俄乌战争所进行的算计,最终可能会让它在与欧洲关系上付出最大的代价。

当欧美团结支持乌克兰(专题)时,中国不但拒绝谴责这场战争,还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并与克里姆林宫一起指责美国和北约。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李明江(Li Mingjiang)表示,中国一些主要政策分析人士了解中国的立场会对与欧洲关系造成负面后果,但决策者可能“低估”这种评估的严重性。

他说,中俄关系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以及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蒲亭两人关系密切等方面的算计,可能也有影响。“对中国来说这确实是巨大的两难境地…他们无法承受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任何重大负面影响。这一要求确实占了上风。”

有些中国大陆学者承认中国短视。广州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Intellisia Institute)创办人、暨南大学教授陈定定(Chen Dingding)在“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一篇合撰的文章里写道,乌克兰战争的风险“在中国并没有被完全理解”,中国官员和学者都没有认识到乌克兰的死亡和破坏所带给欧洲人的“震惊”。

他与国际合撰者写道:“这场战争因地理和情感上的接近度(proximity),将根本改变欧洲对未来几年共同安全、经济依赖(economic dependencies)和国家主权的看法。”

然而,按高英丽的说法,许多国家内部确实有强烈的声音继续主张对中国采取平衡做法。她说,未来可能不是与中国脱钩,而是在关注安全与平衡的同时,欧洲内部重新调整如何与中国合作。

她说:“不过现在,规范性考虑似乎比经济利益更重要。这对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来说,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