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拉夫罗夫逻辑堪比广田三原则 吞并乌全境 /

拉夫罗夫逻辑堪比广田三原则 吞并乌全境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古从军行》部分

寒暑移易,春去秋来。从焦土白雪混杂的北乌克兰原野,到弹坑密布如同地球表面的顿巴斯大地。随着成千上万名鲜活的斯拉夫儿女化为泥土,这场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第一场真正的战争,已经过去了近6个月。

自从本月初北顿涅茨克突出部战役结束以来,俄军全线转入休整,至今已经25天时间,在这一阶段中,笔者观察到,双方接触线上的炽热弹幕归于沉寂,近一个月时间内,双方只有营级以下规模的行动。

其中包括,乌军在马林卡、比洛霍里夫卡的反击,俄军在塞弗尔斯克、巴赫穆特、伊久姆方向的战斗侦察。以及南线乌军在赫尔松、扎波罗热方向的有限行动。

一、海马斯旋风——乌军7月行动述评
 

近日,乌军使用在南线新组建的几个预备役旅,以营级规模试图向赫尔松——克里米亚的淡水供应线穿插,但未能突破俄军阵地。

至于简中媒体爆炒的“百万大军反攻”,笔者早已断言根本不存在。到上周末,反攻话题被缩水,全网包括外媒出现了大量“2000俄军被包围”的报道,有一些读者私信询问其真实性,笔者的回答统一为三个字: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从常识而言,分割包围据守坚固阵地的相当于3个营战术群的俄军,至少需要2个摩步旅建立包围圈正面,另2—3个旅建立对外正面。同时,为了掩护如此之多野战条件下暴露的地面部队,必须至少拥有战场上空空域的局部制空权。另外,还必须有能掩护4-5个旅进攻的优势炮兵。以及保障以上部队的有力供应线。

战争中无数的平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他们在丛林法则信徒们的眼里一钱不值。

很多人希望乌克兰抗战速胜的心情可以理解。如同1937年淞沪会战第二阶段,很多中央军将领寄希望于刚刚开到战场的6个师桂军能够翻盘,然而这支被不切实际的情绪推向日军火网的生力军,还未发挥出丝毫广西兵强悍的战斗力,就在无谓的“反击“中白白葬送了。

事实上,以目前乌军南线部队的实力,在野战攻坚条件下围歼3个俄军战术群,是不可能做到的。

至于南线乌军和俄军争夺的真正焦点:赫尔松——克里米亚淡水供应线。以后等乌军积聚了足够预备队发起真正的攻势,笔者开一期专题再讲。

近日,乌军方面的变化,主要是针对在战争第二阶段俄军体现出来的新的作战特点,调整了打法。

其实,对一个战场指挥员来说,战争的核心要决,其实就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被动地落入对方的节奏。

如果一方战略眼光短浅,或决策环节掣肘严重,或资源严重不足。那么战争开局就已经决定胜负,因为步步后人一手,当你每走一步,对手总是等在那里,那么岂有不败的道理。笔者将此总结为十六字方针,即:“先敌而动,当其未动。敌变我变,击其未变。“

5月,当俄军放弃华而不实的“格拉希莫夫混合战争”,转向大炮兵主义回归后,也就是在努力争取主动,于是,在5月初的顿巴斯平原上,一台上世纪制造的巨大蒸汽压路机,虽然陈旧,但却轰鸣着开动,无情地压向乌军阵地。

因此,当以灵活见长的乌军必须坚守乌东领土。当以蛮力见长的俄军抓住了对手。于是我们看到,在整个5、6月份,俄罗斯军队以每天10万发的弹药投送量,将地图坐标方格内的每一块土地轰成了月球表面。

7月初,乌军在北顿战役吃亏后,迅速调整了战法,它抓住俄军炮兵对后勤的巨大依赖,发挥自己战场感知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优势。在整个7月份对俄军后方的弹药库、铁路枢纽、桥梁、指挥所等关键目标进行了大规模定点清除。

这就是前一阶段风靡全球的“海马斯旋风”。

从各方报道来看,这一轮打击,暂时让俄军的脊梁柱——炮兵失去了持续作战能力。因此其不得不被动地作出应对,包括:

一、将乌军远程炮兵射程内(80公里)的弹药库疏散。

二、野战指挥所转入地下。

三、调集工兵修复被炸毁的铁路和桥梁。

由此,这一轮乌军的积极行动再次为乌克兰在这盘棋局上地取得了主动。

近日,乌军炮兵打击了俄罗斯铁路枢纽和军列,迟滞了其部队和物资的集结。

二、拉夫罗夫——俄罗斯逻辑

7月20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俄媒采访,采访中他谈到了俄罗斯发动核战争的可能性,以及“特别军事行动“下一步的进程。谈到核战,拉夫罗夫的说法并没有改变,他说:“核战争不可能有赢家,俄罗斯坚持该立场。“

谈到核武器,笔者以为,核武器的出现,划时代地改变了人类交往的所有习惯和旧的国际关系准则。与其说核是武器,不如说它是一个造物主的化身。它从出现之日起,就无时无刻地、默不作声地管控着人类的行为,威慑着人类的欲念。

因为有核,所有人都不能过界,因为有核,狂热必须让位于理性。因为有核,正义必须压制邪恶。

1939年,如果有核,希魔会否发动战争?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1914年欧洲人知道核的厉害,后来的两次大战都不会发生。

毕竟,如果一个决定会让所有人一起灭亡,而不只是驱赶炮灰去打战争游戏那么简单,那么这个决定就不会发生。所以,这就是拉夫罗夫坚决认为核战不会发生的原因。

对下一阶段的行动,拉夫罗夫表示,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任务发生了变化——现在已完成不仅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领土,还包括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和乌克兰其他剩余领土。

拉夫罗夫说,在此我要声明,俄罗斯军事行动在地理上的扩张,是由于美国向基辅供应“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导致的。欧美想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来加剧乌克兰局势,好吧,那就让我们走得更远。更确切地说,这意味着俄军在地理上将进一步推进,并远离当前的进攻线路。俄罗斯不允许乌克兰的领土上存在对俄罗斯国家,以及顿巴斯地区的共和国构成威胁的武器。“

简单来说,拉夫罗夫想表明的态度有三点:

一、先前我们不要一寸乌克兰领土的承诺不算数了。

二、因为美方支援乌克兰武器,所以战争的责任全在美方。

三、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乌克兰有打到俄罗斯和顿巴斯的武器,所以我们要占领乌克兰全境。

关于这套说辞,因为毫无逻辑可言,所以笔者无法分析,只能将其命名为:俄罗斯逻辑。

这套逻辑,其实并非俄罗斯人的新发明,80年的日本人早已玩得精熟。并最终臭名昭著,被全世界的正义力量所揭露,所唾弃。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官方报纸《盛京时报》厚颜无耻地用一整套流氓逻辑来为侵略行为辩解:

“日本是大国,负有维持东亚和平的义务。中日同文同种,为着大同起见,无日不希望中国向上,无时不希望日华亲善,日本对于中国那种亲切的热情,好像父兄希望自己的子弟向好一样的恳切”。

然而,老大中国不但毫无长进,且每况愈下,到了最近甚至倒行逆施,联俄容共,以致日本几十年来的万般苦心,全都付诸流水,悲痛之余,为维持东亚和平计,不得不举起正义之剑,斩此害群之马,毅然决然地大加膺惩。”

基于这个流氓逻辑,日本反复指责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外交上靠近苏联、欧美,借助外国武器抵抗日本,这才导致了七七事变的发生。日本必须占领中国,才能防止中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七七当夜下令攻击第29军的日本驻屯军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称:

中国人误认为日本软弱无力,以为只要有美、苏、英的援助,对付日本没有问题,所以他们高喊打倒日本,从而自尝苦果”。

近卫文麿在当年7月27日演讲中则称:

“中国领土之保全,在于我日本国拯救邻邦,使其免欧美之侵略。余屡言中国须猛然反省,其意实在此焉。”

至于当年的日本的外相,甲级战犯广田弘毅,则按照这套逻辑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广田三原则”。

他要求中国政府必须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接受日本“军事上之指挥管辖权,以对付西方列强的侵略。此外,广田坚决要求中国必须承认‘满洲国’地位,并拒绝西方强国对中国的声援”。

事隔80年,两个时代,两个民族,一种逻辑,似耶?非耶?

战争的代价,从来都是由无数的普通人承担,而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三、舒雷金——等待进攻开始!

最近,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一项法案,以确保俄罗斯武装部队和机构能在国外开展军事行动。

这实际上预示着俄罗斯人已经铁了心要扩大战争目标,干也都干了,干一半也是制裁,吞了他乌克兰全境,也是个制裁,既然大不了是个制裁,干脆一个猛子扎到底,把乌克兰从地图上抹去算了。

俄罗斯军事评论家舒雷金认为,俄罗斯新一阶段“特别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他在接受俄罗斯《消息报》采访时说:

“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特别军事行动的暂停,但画风很快将改变,绍伊古大将上周对各部队指挥所的视察,也能证明这一点。俄军新部队的组建和作战训练即将结束。例如,近日有消息称,新组建的俄罗斯陆军“敖德萨旅“已完成作战集训。”

舒雷金说:“我们正在等待进攻的开始,它可能在尼古拉耶夫、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三个方向发起。但是,作为开端,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事,是首先解放‘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土,我指的是首先必须拿下斯拉维扬斯克、克拉玛托尔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

事实上,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俄罗斯的目标,就是乌克兰全境,目前唯二的障碍只是:

一、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援。

二、国力、军力的力不从心。

有读者曾问,俄罗斯究竟为什么一定要打乌克兰,笔者在7月初接受二鱼文化采访时,曾试图从历史、地缘的角度展开分析。但事后觉得,这个角度的切入,还是失之泛泛。

俄罗斯为什么要打乌克兰?笔者建议,问这个问题的人们,且不要先入为主地代入地缘角色。而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你对自己的孩子曾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作为父母,你曾经对他做过什么?

一个孩子出生了,他是那么的纯洁,犹如天使一般(其实就是天使)。人们说,我真爱他,我愿意为他牺牲一切。

于是,父母们不许他独自出门、不许他跟别的小朋友玩、不许他看动漫、不许他打游戏、强迫他接受自己的实用主义观念、不许他跟你的仇人邻居说话、不许他有任何你不喜欢的爱好、强迫他学习你所认为好的、不许他顶嘴、不许他反驳你的意见……

直到有一天,他跟你的仇人邻居成了朋友,你大怒发狂,辱骂他数典忘祖,吃里扒外,狠狠地打了他。

而这,就是俄罗斯人对他的斯拉夫同胞所做的一切。没错,世界上所有的伤害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同类、同族、同胞,甚至于说,血缘越近,伤害得越深。

控制欲,这是来自远古丛林部落中我们祖先的一种情感基因,它产生的温床是以部落首领为中心的威权秩序。

这种控制欲的力量,并非来自个体,而是来自全体部落成员为了在险恶的丛林环境中生存,而自发产生的一种对叛逆的排斥——因为这种不同的意见和独特个性,在丛林环境下,会挑战首领威权,从而动摇整个部落赖以团结的基础,进而威胁到部落的安全。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是整个俄罗斯民族无法容忍靠近西方的乌克兰,而不仅仅是普金个人。

“控制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现象,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心理,在种族进化(民族文化心理)的漫长岁月中,曾经伴随着所有民族野蛮愚昧的童年——直到商业文明、海洋文明的出现。

商业文明、海洋文明的诞生,是人类从丛林世界走向现代文明的根本原因。

而商业文明的真正意义,是使个体真正脱离了部落的控制——当个人脱离部落,用体力和脑力去为自身谋幸福,这就是市场经济,即现代文明的开端。

于是,随着物质的丰富,基于人性的真正的艺术诞生了。

当某一天,商业文明中无数个个体迫切地需要个人尊严和安全感时,政治契约和普世价值诞生了。

此时,才可以说,这个部落终于走出了丛林,进入了现代文明。

5月,马里乌波尔。时至今日,这些人的生死将永远不再为人所知。

后记 走过蒙昧的童年

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34年-1919年)提出了生物发生学定律:“个体发育史重演种族发展史。”此后,他将该定律运用于心理学领域,指出:“所谓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过是种族进化的简短重复而已”。这就是所谓历史相似性原理。

笔者认为,海克尔的历史相似性理论,恰好解释了黑格尔“人类在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这一历史宿命论的论断。

从上个世纪的日本,到今天的俄国,困在“弱肉强食,利益至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丛林法则里的他们,正处于人类种族发展史中最蒙昧的童年阶段。二战后,从核废墟中爬起来的日本,被动地放弃民族主义,接受普世价值,艰难地走过了这个不堪回首的“民族个体发育史“的蒙昧童年。

事隔80年,今天的俄罗斯民族,却正在沿着海岛民族童年的老路,一步步走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