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俄军后勤系统工程水平 不如中国二十年前 /

俄军后勤系统工程水平 不如中国二十年前

注:本文原作者注明,本文为写于2020年的作文,部分信息可能存在更新不足的问题。

近些年来,笔者接到过一些相对特殊的咨询和委托;有些参与了,有些婉拒了。笔者经常突然就消失很久,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懒癌发作,但也有部分时候是将精力投放在此类工作中。

这些业务中,一部分是某些研究项目的对外分包,重点是针对国外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概念的分析和评价。还有一些,是来自部分基金等商业机构的咨询,要求笔者以体制外第三方的独立身份对某些行业、企业进行评价,以作为他们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意见之一。

在第二类情况中,笔者不止一次面对过对军事/军工史不了解、也没有兴趣的投资代理人。为了快速打破神秘感和隔阂感,使投资代理人能尽快运用自己所熟悉的商业逻辑去审视潜在的投资对象;笔者经常要用到很多形成强烈反差的案例,进行对比讲解。

比如在利益导向激励、系统工程效率的问题上,笔者最常用的一对例子,就是拿苏联军队战机的后勤保障通用化建设,与国内20年前八线小县城的生理服务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林彪元帅在谈及后勤工作的时候,喜欢打一个比方:后勤部门、单位,就是开旅馆的,作战部队就是客人。你不管哪路的客人,你都让他吃好、住好、保障好,这才是后勤工作做到家,不要各搞一套、各搞一摊。

图:苏27的保障,需要3000多项、超过24000件各种工具、仪器、设备,多种保障车辆,与米格29不能通用的比例极高,这带来了惊人的浪费和巨大的战时保障隐患

在长达数十年的历史中,苏联军用飞机的后勤维护通用性都非常差。无论是米高扬还是苏霍伊,不仅在设计中对此都不以为意,而且还非常抵制军队提出的通用化要求。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苏军场站在维护保养不同企业的战机时,需要准备完全不一样的运输车、加油车、工装夹具乃至于挂架等等。这意味着驻扎苏霍伊式战机的机场,甚至无法保证米格式战机的正常弹药挂载、燃油补充、检查维护工作——别说战斗力了,连基本的起飞保障工作都无法完成。

图:在尝试统一维护的过程中,如果以米格局的设计为标准,那么苏霍伊一定会跳出来反对

这样的问题苏军当然也不是瞎子,但提出的改进要求很快就在航空系统研究院(以苏霍伊设计为标准给出改进方案)、米高扬设计局、航空部的推脱扯皮中无疾而终。类似的扯皮在历史上出现了多次,但统一化问题在非常长的历史阶段内始终没有解决——俄军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摆脱它。

在这个案例中,苏联有着自称最崇高的信仰,最优越的理论,有着自称最理想的制度,有着自称最先进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思想工具,有着一大群接受了严格高等教育的军官和专家,向来被公认为擅长组织系统工程。

但面对维护工作应当尽可能通用化这样一个显而易见、无需任何创造性思维就能理解其重要性,也不依赖于技术突破的基础需求;苏联的相关企业和机构,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系统工程的组织角度来说,这样的表现极其拙劣和无能。

图:后勤保障的统一化,牵涉到各种结构承力点、线缆、管道的规格/分布等等因素。只有在飞机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可以遵循,才能良好协调;事后再要补救,代价高到不能承受。

就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而言,这些通用化要求带来的工作量还不到5%;但它对后勤运作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5%——这就是潜在的漏洞和短板。当一个庞大体系中,此类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环节上时;整个体系最终的实际效率、特别是在高压下运转的实际效率,必将远远低于它平时所宣传的水平。

另一个例子源自某小县城大约二十年前的事迹,当年是惊动高层、被点名挂牌的重大案件。

该县城毗邻现在某中心城市,在它紧邻该城市的部分地区,曾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大片密集的生理服务产业,其绝大多数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水平。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在市场经济环境所形成的充分激励下,仅仅依靠“设计、试错、改进”的最简单逻辑进行快速迭代,几年间磨合出来的商业运营机制,其系统工程学上的效率,可以说是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平:

1、当地的业主(以农民为主),仅在远郊地区提供硬化道路、毛坯房出租等基础设施支持。该地区匮乏公共交通、尤其是夜间公共交通,但对自驾车而言车程有限;因此既远离闲人耳目,又能有效进行潜在客户的消费能力筛选。

图:乡道

毛坯房的结构设计非常统一,聘请专业人士指导完成,完全基于KTV布局展开;熟悉的从业者在任意一栋建筑内,都能快速自如的活动。私密性非常强,主要出入和通道设计能起到明显的阻滞检查人员行动速度的效果,方便内部人员从其它通道快速疏散。

图:毛坯房

在这个模式下,作为业主的农民,他承担的分工就是把基础设施做好,尽可能的贴合未来的装修和运营。而由此带来的报酬,是出租收入可以达到正常状态的数十倍之多。

2、相关的企业运营者,在租赁毛坯房后进行相关装修,负责娱乐场所本身的经营,和直接提供生理服务的小姐姐们不形雇佣等关系。他们直接负责酒水等消费内容,房间、浴室等设施支持,并从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

图:装修由企业运营者自主负责

由于不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承担大量人员的招募、培训、维持;企业运营者的固定成本得到了极大的缩减,主要的精力也被专注在相关服务样式和水平的商业竞争上。这使得相关的企业普遍盈利水平很高,而且形成了攀比服务水平的正向竞争状态。

3、大量小姐姐团队在管理者的带领下,在多个娱乐场所之间自由流动。一旦某个场所供不应求,或者出现客人对一批小姐姐不满意的情况;通过移动电话等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在整个区域内空闲状态的小姐姐团队范围内呼叫支援。

对于小姐姐团队及其管理者来说,她们也摆脱了收入被单一企业绑定的风险,能够接触到最广泛的客源,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在这种模式下,参与经营的三方相互配合几近完美:科学合理的高效分工,高度忠诚的利益捆绑发展;同时实现了法律风险最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管理体制内耗最低,客户最满意,各参与方均能盈利最大化的目标。

图:不能激发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注定不可长久

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这个案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水平的合理性、优越性而言,它超越了苏联绝大多数公务员和高级企业管理者的见识境界和能力水平。哪怕是在20年后的今天,各种行测申论拿高分的小公务员笔者见得多了,但有能力做出这种水平商业模式规划的,百中无一。

抛开道德角度的评判,中国改开以后的行政管制放松,让无数自然人在市场经济制度激励下出现了学习、创造、执行能力的普遍爆发;加上大量年轻人口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诱使西方产业和技术大规模向国内转移,才使得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余年。

图:几十年基本设计不变的拉达汽车,它是苏联工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标志物

与之相反的苏联,尽管在70年代的工业、教育基础远好于中国,但其资源配置、运用的效率极其低下,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从激发,注定走不出70-80年代的经济停滞,最终国家解体。

每次笔者讲完这两个例子,都会反问投资代理人这样一个问题:

把寻求生理服务的客人换成寻求维护修理的军用飞机,把小姐姐团队换成各型军机所需的设备、部件、弹药;那么从后勤组织供给的角度而言,哪一种模式的设计水平更高,效率更为优越?相同的投资砸进去以后,哪一种模式能得到更为显著的能力提升作为回报?

因此在判定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真实发展水平和潜力时;他们的自我宣称——比如多么有奉献精神,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有多少院士总师在内的优质人力资源,多么受重视等等,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真正关键的要素,在于准确的分析它的管理制度设计;判定它企业效益的分配导向中,内耗的比例是高是低,大多数的骨干技术/管理人员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激励。通常而言,官腔打的越重,各类突击运动越多,宣传的英模人物命运越悲惨,极大概率就代表着它的真实情况越糟。

图:突击运动常态化、年年搞,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生产周期的规划组织、管理执行能力低下;前期消极拖延,临头了只能行政施压。人员有疲劳极限,设备需要定期检查、修理、维护;在突击状态下,这两个核心要素都不能有效保障,质量控制、设备损耗都一定会显著恶化。

到今天为止,笔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于相关企业的投资?这个答案笔者自己也不知道,但哪怕影响的金额再小,有一点笔者是确信不疑的:

如果投资——无论是来自国家财政还是社会资金,总是落入那些公务员铁饭碗思维风气主导、价值观官僚化的企业;落入那些三门(家门、校门、单位门)粉红干部唱高调能力,遥遥领先于产品业务能力的企业;不仅投资本身没有意义,还一定会加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后全社会的人都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学费和代价。

因此只要企业本身的业务表现和真实文化取向,对得起纳税人的钱、值得报以期待;笔者在投资代理人的面前,从来不会吝惜正面的赞许。而与之相反的企业么,笔者一分面子也不会给他们留。


市场经济不可取代的优势,就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发挥。就这个乡下初中学历农民为主搞出来的经济模式,—直到苏联灭亡,也没见到苏联哪个领域有同等先进的经济机制设计。

多年来,我质问过冶金,机加工,机电,航空制造,政府规划多个领域的左派专家,不乏权威人士,要求他们在计划经济思维下,拿出一个金马模式同等水平的、能实际落地并运转良好的架构设计。

但在脱离宏大叙事的政治和道德立场绑架之后,需要落实、落到细节上时,我没有得到一个可行的正面回答。

最后,想一想,什么叫做经济活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