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王莽的失败告诉我们没事儿别瞎折腾 /

王莽的失败告诉我们没事儿别瞎折腾

要说西汉末年,虽然不至于说富裕到什么程度吧,但是也没有穷到哪里去。那个时候的西汉边境和平,除了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和严重的土地兼并之外并没有爆发什么农民起义。也就是说百姓们怎么都处于一个能活下去的状态。

但是这一切在王莽上台之后短短的数年间就完全变了。什么刘崇、翟义之类的起义此起彼伏,一茬又一茬的冒出,甚至还出现了一位女性起义者。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当时最大的两股反王莽势力是赤眉军与绿林军。

王莽不努力吗?其实他经常通宵工作,不可谓不辛苦,所以问题就出在他那些政策上面。那么问题就来了,王莽到底干了什么能够将安分了百余年的汉朝人民惹怒,并且短短的十余年就身死国灭?

01没事儿改名瞎折腾

王莽在还没有篡位的时候,为了给自己营造声势,就哄骗羌人将今天的青海湖一带献出来,成立了一个西海郡。

为啥他要这么干呢?

因为据他查阅,现在汉朝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就缺一个西海郡。所以王莽就将这一片地方拿下,以表达四海咸服的意思。那个时候青海湖一带完全就是不毛之地,王莽还要迁移“以千万数”的犯人们去填充这个地方。结果可想而知。

(“儒家君子”王莽)

(西海郡旧址)

并且不是所有的羌人都赞同将土地割让出去,羌人中的庞恬、傅幡因为不满土地问题愤而起兵,打跑了西海郡的太守,王莽不得已出兵平叛。结果就是边境兵戈再起。

王莽这还只是折腾本国的百姓,折腾周边的少数民族那才叫一个大开眼界。

本来王莽为了篡位成功,花了不知道多少钱收买了这些少数民族。但是在篡位成功之后,王莽就对这些少数民族露出了獠牙。

先是将本来臣服于汉朝的这些少数民族们由“王”降格为“侯”,这已经让少数民族炸毛了。我做什么了?无缘无故的你为啥降格?

结果王莽觉得这样不过瘾,又将这些少数民族名字都挨个改了个遍。因为在王莽的眼里,中原地区才是正统,你们四周的这些少数民族都是“蛮戎夷狄”,我王莽这么干是恢复周朝时候的规矩。

比较搞笑的就是将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将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结果这些少数民族对于王莽的新政权丧失了仅有的一点靠金钱关系维系的好感,死活都不愿意依附王莽。

(改名为降奴服于)

王莽见这样子不行啊,于是就出兵攻打。一来嘛,为了维护自己在百姓中一贯的形象;二来嘛,你们这些蛮戎夷狄,给你们改名字是看得起你们,咋还不愿意了?

和平了几十年的汉匈之间又一次发生了战争。战争一起,百姓们能好受吗?更何况是王莽号称三十万人的六路大军。最终的结果是军队长期驻扎,边境的人民苦不堪言,路上白骨累累。

从王莽这些将军的名称中也能看出来王莽对于匈奴的态度,什么“震狄将军”、“平狄将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等等。放今天就是妥妥的种族歧视啊。

(王莽)

02货币改革

不过改名字这些事在王莽手上还都是小意思。将百姓坑到无以复加的是王莽的另几项政策。

首当其冲的是货币改革,直接扰乱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要知道货币在一个国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保持货币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要紧的一件事。

结果王莽也不知道是为了“去汉朝化”还是为了回到周朝那个以物易物的时代,一通瞎改,完全就是拍屁股决策。毕竟像桑弘羊这样由商到官的人没有几个。

其实在王莽还没有称帝的时候,货币改革就已经开始了。那个时候还在流通汉朝的五铢钱,王莽就连续发行了错刀、契刀、大钱三种货币,面值分别是五千钱、五百钱、五十钱。

(王莽时期的金错刀)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货币都是金属,重量差不多,仅仅是样式上有所不同,私造的成本太低了。

打个比方吧,有一天别人和你说只能用梨当货币了,一种是削了皮的梨,一种是没有削皮的梨。没有削皮的梨能买一斤面,但是削了皮的梨能买十斤面。你会怎么办?

肯定是将梨削了皮,然后买十斤面对吧?又没有多大成本,别人又看不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王莽发行的货币就相当于是削了皮和没削皮的梨,他自己看起来区别挺大,一旦到使用者的手上,就和没有区别差不多。五千钱和五十钱你选哪一个?肯定是五千钱。

(王莽篡汉)

但是自己有没五千钱怎么办?拿五十钱融了自己造啊。

结果全国遍地都是五千钱,引来了通货膨胀,经济就这么崩了。

王莽后面的几次货币改革大同小异,甚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还出现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这样复杂的货币制度,其实就是将能当货币的东西全都拉来当了个遍,这能不乱吗?要是今天各国的货币都能自由流通,光是汇率都能算死一脑袋脑细胞。

市场自己是有调节作用的,容不得你瞎胡闹。所以百姓们还是悄悄用起了保值的五铢钱。王莽一怒之下来了一个行政命令“敢非井田挟五铢钱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结果反而是让百姓战战兢兢,市场交易全部萎缩。

被现实屈服的王莽最后一次改革了货币,这一次倒是有点样子了,但是百姓们已经被他折腾的奄奄一息。再怎么改革也于事无补了。

(王莽后期的货泉)

03土地与经济改革

要说货币是将整个社会的工商业全部扰乱,那么和货币政策一起左右开弓,彻底将百姓们逼到活不下去的政策当属土地与经济制度改革。

西汉末年的时候,土地兼并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为民着想的王莽捧着一本《周礼》,看着书中的“井田制”,觉得现在的土地政策就是一团乱麻。于是王莽又一拍屁股,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恢复井田制。

(井田制)

但是真的有可操作性吗?完全没有。且不说“井田制”这种理想化土地政策的实行难度,就单说豪族的态度。

你王莽动的是豪族们的土地。在称帝之前拼命的讨好这些豪族,但是称帝之后一反常态,直接将屠刀架在了豪族们的头上。豪族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豪族,靠的就是土地。现在你要将土地全部收回,人不跟你拼命?

还有和井田制配套的“奴婢制度改革”。土地兼并的后果就是大量的百姓卖身为奴,给豪族们种地,只求一口饭吃。结果王莽一下子就宣布奴隶们解放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上呢?

恢复身份的奴隶们应该去哪里?井田制的土地够不够这些百姓们耕种?没有分到土地的百姓们又应该干什么?

他就没有想过,自汉武帝之后多少年没有出现过农民起义了,说明现在的百姓生活还在忍耐限度之内。王莽这一改革,直接将这些百姓放出来,一窝蜂的都找不到出路,只能沦为流民与饥民,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下降。

还有他的“五均六筦”改革,也是看着挺好,但是实际上一点可操作性都没有。

(新莽末期群雄起义)

04结语

当然,王莽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发不出工资,黄河水泛滥等等。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坑爹的拍屁股政策的话,说不定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还要强一些。

结果在王莽实行了这些政策之后,成为压垮百姓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起义此起彼伏,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啸聚山林,最终一世而亡。

(赤眉军起义)

所以说王莽的改革是过于理想化的改革,他真的以为自己信奉的儒家经典无所不包,真的以为靠着儒家经典能够回到周朝那种“路不拾遗”的生活状态。

或许王莽就是汉宣帝口中那种“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的俗儒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