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新冷战早已开始 政府已有准备 /

中国专家:中美新冷战早已开始 政府03年起已有准备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步入21世纪,中国经济实现了近十年的高速度发展,美国各方面也出现了一定提升,而此时双方围绕着经济、政治、高科技等方面展开竞争,是新世纪世界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温铁军,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生于北京。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

在著名学者温铁军教授看来,新冷战早已开始,而中国高层从03年起就有准备。新冷战是相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军事对峙冷战而言的,中美双方就采取了加强自身经济体量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方法。

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战争中,中国不断增加着自身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新冷战的兴起,交锋矛盾的改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结束了长达五十年的冷战。伴随着这一格局的结束是新冷战的到来。曾经在苏联和美国对立的阶段,受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了两个世界、两个经济体系。

在当时的世界中,这两个体系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没有了意识形态的严峻对立,资本在世界上有了更大的流通空间。世界格局的改变让西方国家开始了产业资本的转移,这对于当时以美元为中心构建的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从1988年,美国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以后,当时世界上各国之间的资本流通开始日益频繁。围绕着金融资本的竞争以及全球化流动,让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开始转移。

尤其是在中国的产业资本开始崛起以后,长时间保持的发展高速度让美国不禁感叹。为此,美国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中国施加阻织与制裁。也正是这一矛盾的出现,意味着新冷战的开始。

中美两国之间围绕着金融资本的政治冲突以及经济竞争成为了现实,这超越了热战,成为21世纪的新一次斗争。不仅如此,新冷战的开始是围绕中美两国的,但就斗争的影响方面来说,又是涉及到了世界国家构成要素中的各个方面。

因为斗争的矛盾涉及到了经济体量、意识形态。而中国在认清楚情况以后,从2003年就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准备。

金融流向的改变,增加进一步体量

首先是改变金融资本的流向,增加自身的经济体量。在资本流通的过程当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当之无愧的人口红利。为此,当时形成的"资本无国界状态"吸引了很多西方的资本家到中国投资开发。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中国借助于降低外汇管制和凭借低廉的劳动力,迅速抢占了制造业的下游市场。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外界的资本流入到了中国,而同时,中国原本的制造业也开始出现发展的态势,并凭借着对于技术的追求、迅速掌控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通过外汇管制吸引进更多的资本流通,是对于经济的一次全新改革与跳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打破两个极端的情况成为中国必须面临的问题。于是,仅仅处于制造业低端下游远不足以更好地提升发展质量。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让原本改变流向的世界金融却出现了流量的缩减。应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吸纳资金流量的要求,中国开始从原本的外贸发展模式逐渐转向为内需增长模式。

这一要求下,中国开始实现经济中占据据利润较多的科技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在贸易、科技和资本三个重点维度上不断进行主攻作业。中国在逐渐降低对世界依存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于世界资本的吸引力。

据世界知名报刊对如今中国的评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以及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国和来源国,中国如今的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被称为是一个奇迹。

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从0.4上升到了1.2。不仅是在经济体量上应对好新冷战,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可谓是重中之重。

拥有人口红利,是中国制造业突出一个重要因素。(新华社)
 

三、现代化中国,乡村振兴是关键一环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十年的统计资料,2006年底,我国大陆的农村人口在7.37亿左右,农村占国土面积40%以上,这意味着在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里,农村的发展与这个国家能否做好应对新冷战,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冷战的问题,中国提出了新三农问题,主要针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积极改造与发展。在这样的方式下,通过与新农村的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物资供应。

除此以外,借助于农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革新,也为现代化做好关键性的准备。在十九大大的发展报告当中,中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是积极应对新冷战情况下来自外国的倾销战略和反倾销。

并且农业的现代化是进一步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现如今,国家强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中国在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将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铺开到村级单位,是中国这个农村面积占据国土面积90%以上的农业大国做出的积极应对措施。

可以说,在新冷战的局势之下,金融资本之间的竞争不仅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一次考验,对于农村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

此刻的金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科技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助推剂,大量资本的投入对于农村科技化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金融资本的竞争当中,对乡村经济基础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试想,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之下,中国与外国在农业要素的投入上成本略高一些,则意味着在外贸上的优势削减一分。因此在新冷战的推动下,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强烈要求对于乡村进行积极振兴。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严重。图为河北省政府实施“产业扶贫”,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新华社)
 

四、文明与意识的冲突,文化强内在

而作为新冷战的又一次对立面,文化的竞争更显得非常重要。强化中国文化的内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并践行的一次重要使命。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文化的冲突,是在冷战时期被多次提及的。

 

美苏之间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强烈对立,从而引发了冷战。而在新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对立虽然被淡化,但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文明冲突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内容,在这一个阶段里再次被提及。

尤其是作为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东方悠久历史文化的复苏成为两者之间既不能对话、又不能交流的关键要点。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者,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领导方针结合中国具体实情作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发展决定。

中国自然有着自己发展的独特文化,不以意识形态的对立,作为根本出发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是不断强化精神内核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借助与发展自身的文化特色,以抵抗来自西方的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等文明的冲突。

在新冷战时起始,围绕着金融资本的政治文明冲突,更为直接体现的是在政治文明上的尖锐对立。而作为追求和平、无惧威胁的中国,应对的方法更是非常巧妙。通过积极联合各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推进命运共同体以应对新冷战的威胁。

五、在联系上的加强,命运共同体持续推进

中国向来致力于维护好和他国之间的联系,在2012年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系,同时在文明的交流也不断促进。

 

如今中国的春节、儒家等各种文化是中国文化推进共同的表现,同时将金融资本时代下的新冷战所带来的政治冲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合力将其降至最低。在命运上的加强联系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持续推进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对于金融资本的一轮削弱和掌控。

相较于冷战时残酷而又真实的武装冲突,新冷战时,无形的硝烟对于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坚固性提出了更大的考验。而中国则是积极地加固着各国之间的联系,共同应对来自资本金融时代的新冷战冲击。

我们面对这样一种严峻挑战,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需要靠我们每个人提升认识,自我反思,调整行为,才有可能应对危机并且化危为机,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