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嫁给爱情不要彩礼的女人 后来都咋样了? /

嫁给爱情不要彩礼的女人 后来都咋样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都说女人在感情里是冲动的,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不顾,父母越是反对,就越想要和对方在一起。

即使是在谈婚论嫁的大事面前,她们也会变得感性,因为所谓的爱情,心甘情愿的和别人“裸婚”。嫁给爱情不要彩礼的女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三个女人的回答很现实。​

1、张女士 30岁 婚姻状态 艰难地维持婚姻

张女士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离婚的,不是说自己和丈夫发生多么巨大的纷争,而且说,她无法容忍对方的家庭,最后迫于压力,张女士离开了认识十年的丈夫。

在和老公结婚时,两人真的很相爱,张先生一直在创业,但屡屡失败,张女士只是在背后默默鼓励他,认可他,相信他总有一天会成功,她愿意和对方一起吃苦,一起奋斗,可以说,张女士和张先生的故事真的如同电视剧般励志。

在结婚时,因为丈夫还欠着钱,张女士左思右想,决定干脆不收对方彩礼。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自从张女士怀孕后,两人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吵架,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没钱,彼此都心知肚明。

张先生在外面很努力,但起色不高,张女士只能用自己的微薄的积蓄来养胎,还要想办法搞其他钱,为此,丈夫连唯一的打篮球爱好都丢了,张女士也放弃了坚持7年的瑜伽,如今,随着孩子的长大,夫妻背负在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吵架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丝毫感受不到快乐。

总而言之,以后的日子估计不好过。

结婚后的物质为什么这么重要?基于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当我们满足了较高层的爱的需求时,我们就会习惯忽视那些较低层次的需求,比如生存的需求,爱的需求等等。

基于艾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那些结婚不要彩礼的姑娘,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没生过孩子”。

成年中期30岁到65岁,是人们生育子女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必然要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冲突,专注自我的停滞和繁殖的冲突,我们不仅要把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分给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还好把金钱也分出去,如果婚姻关系处不好,人们还要同时面对孤独和亲密的爱的冲突。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在婴儿早期阶段,婴儿作为生命个体对父母是“剥削”的,这个剥削一词可见父母的压力之大,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持,很难有夫妻能挺过这个难关。

2、廖女士,37岁 离异状态 人财两空

廖女士和赵女士一样,都是在结婚之前,把婚姻幻想的太过于美好,往往就忽视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廖女士没有赵女士那么幸运,廖女士和丈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相爱。

其实,廖女士和丈夫很早就认识了,两人爱情长跑了十年,最终选择了结婚,想着在这十年中,丈夫也为自己花过不少钱,廖女士也就不想谈钱了,怕谈钱伤感情,丈夫那边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两年的感情基础在那。

可是没想到,结婚不久,丈夫就开始对自己挑三拣四,嫌弃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结婚本应该是让关系更进一步,但是丈夫三天两头就往外面跑,夜不归宿,还吐槽跟兄弟说自己压力太大。

尤其是在廖女士怀孕后,丈夫的态度就更差了,他觉得妻子越变越丑,其实怀孕女人变得邋遢一点,很正常,可是丈夫非逮着这个不放,在廖女士怀孕期间,他竟然出轨了。

后来,廖女士偶然听到了丈夫和婆婆的对话,心瞬间碎了一地,婆婆告诉丈夫,反正当初没花嫁妆取过来的,实在要离就离吧!

也没有什么好牵挂的,大不了把孩子打了就行,该尽的责任也尽了,可以各自追寻自己的自由了。

果然,丈夫不久后就主动提出了离婚。

爱情中的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是指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青春精力投注到一件事上,就不愿意放弃了,哪怕知道没希望也会坚持下去。

其实嫁妆本质上就是一种沉没成本,有句话说的好,男人为你付出的越多,越爱你,这个付出的过程,其实就是男人花时间,青春经历投入的过程,即使最后夫妻关系闹掰,男人也会因为这个沉没成本再三考虑,不会轻易离婚。

所以,嫁妆就是女人在婚姻中的资本。

3、王女士 40岁 一切靠自己太难

王女士和丈夫确实是真爱,但两人也确实是穷。

刚结婚的时候,两人只有20岁,双方父母都严厉反对,觉得他们压根没有结婚的资本和物质前提,可是两人不听劝,非要在一起,说靠自己的努力也一样可以获得美好的生活。

但是,所有的问题接踵而来,并伴随了他们20年,因为一点积蓄都没有,刚结婚时,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夫妻俩经常急的得掉眼泪,跟小娃娃过家家一样。

如果不靠丈夫的信用卡生活,王女士可能连养胎的钱都没有…

从大部分案例来看,如果夫妻都打算要孩子,不要彩礼肯定是不行的,很难长久地维持婚姻,所以没有物质的爱情很难经得起岁月的冲刷。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