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蜗居在萨哈林的中国人,不敢见天日 /

蜗居在萨哈林的中国人,不敢见天日

萨哈林岛,又名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以东,东、北临鄂霍次克海,西面是鞑靼海峡,南与日本隔海相望,是俄罗斯现今最大的岛屿,属萨哈林州管辖。萨哈林历史上属中国外东北地区,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在1858年后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被清政府割让给俄国。1905-1945年,萨哈林岛被日本统治,现全部由俄罗斯控制。

“你们在这街上随便瞎逛,要是碰见警察咋整啊?”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学生,这个看店的华人男子这样问。

“我们……为什么要怕警察?”我和朋友面面相觑。

这是在萨哈林市中心的大街边上,一家不起眼的服装店中。华人男子一边与我们用带着东北腔的中文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一边用俄语与偶尔前来挑选衣服的俄罗斯中年妇女交流。这已经是我们进的第三家中国服装店了。

进第一家华人服装店颇有点偶然的意味。经历了两天的山中旅程,我的鞋子和仅带来的两条牛仔裤上全沾满了泥巴,惨不忍睹。眼见着第二天将没有鞋裤穿,我只得临时买点凑合凑合。

晚上九点钟。萨哈林的天空还亮着,但街上的服装店却几乎已经全都关了门。一路寻找下去,终于在市中心的西南角看到了一家店。隔着街远远看去,灯光已经不亮了,但门还开着,且有人进出。来不及多考虑,我们直奔过去。

华人服装店铺内的陈设

店内狭小且黑暗。大概3*5米的样子,三面墙都层层叠叠挂满了衣服,剩下的一面摆放着长长的11层的鞋架,占着一整面墙的面积。店铺中间还放着一张大约1.5*2米的矮桌,上面同样是放着衣服、裤子等商品。等稍稍定过神来一看,那些衣服裤子上,赫然印着的都是“NIKE”“adidas”等国际大牌。

老板娘先是向我推荐一条有破洞作为装饰的迷彩色裤子,对我说:“这个颜色多时髦。”见我不感兴趣,又将我拉到印着阿迪达斯的运动套装前:“现在的年轻人都穿这个牌子,这个流行的。”

我拿起那身套装看了看,衣服的外层,阿迪的商标像模像样,里衬却有许多突起的线头。翻开挂在领子上的小商标牌,印着的却是一个叫做“fashion”的不知名的小牌子。

“看你们都是中国人,我给你们便宜点,就1800卢布吧(约合180元人民币)。”老板娘说。

因为没有别的选择,我也只能将这身衣服买下。老板娘麻利地用一个黑色的类似于菜市场买菜用的大塑料袋为我装好。黑暗中帮忙的,还有三个中国学徒。这几人全来自中国东北,待的久的已经来了十年,短的来了一两年。每年回家一次。

包装的间隙我走出小店铺,才发现它的旁边,几乎同样大小的另外13家店铺一字排开。店铺都像是临时搭建的小棚屋一样,十分简陋。这里,就是之前导游口中的“华人市场”。

“每月租金六七千,一年就得一二十万。”问起租金,老板娘这样回答,却含糊地不愿告知收入情况。

同行者与一家服装店的中国老板正在交流

第二次进中国服装店,同样是在那个华人市场,上午十点多一点,那一溜的店铺,已经全都开门了。我惊讶于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华人面孔——在萨哈林呆了好几天,大街上行走的,明明都是深眼窝高鼻梁的俄罗斯人。

一个肤色黝黑,面相看起来却不过十八九岁的中国男孩发现了我们,不住地朝我们这里张望。我们也就走了过去。

又是一个东北人!这个男孩是经他哥哥介绍,来到萨哈林打工的。没有读高中,读的是职高,不学英语,学俄文。说话间,另一家服装店的一个华人面孔的男子走了过来。这个男生与他击了个掌,打了个招呼。“你们互相认识呀?”我们问。“这儿人我们全都认识。”男生用手象征性地比了一个圈,回答说。

“我们不像你们,你们进出都是合法的。”男生的语气里有羡慕的意思,却欲言又止。

离开华人市场,沿着大街再走个一两百米左右,街对面的俄罗斯老太太的买菜小摊后面,就是我去的第三家中国服装店的所在地。

店内的陈设与华人市场里的店铺相比,略显清爽整洁一些,其余也没太大差别。卖的依旧是从中国运来的衣服和鞋子,店内高高挂着“500卢布”的标价。仔细翻开那些写着花里胡哨英文的衣服的领口,标价的标牌上全是汉字。“建议零售价**元”的位置,“**元”是空着的,什么也没写。

“这都咱国内过时的,国内没人穿的,到这儿来卖。俄罗斯落后!”

这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华人男子,不出意外,又来自中国东北。在他的座位的前方,正对着门的衣架上,挂着一个写着“招财进宝”四个字的中国结。在店的门口,还挂着一个上面写着梵语的金光闪闪的佛祖小像。“他们不信这个。”看店的华人男子指着刚进来的两个俄罗斯妇女说,“但是我们老板信。”

这个男子口中的“老板”,是一对夫妻,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朝鲜人。而他自己,只是一个“看店的”。“租金不太清楚,从来不过问这些,不归我们管。我们只是天天过来把门开开,卖啥补啥就完事。”问店里的收入怎样,他也就说“时好时坏,看情况”。

“这儿比国内强。”他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多遍。“这旮旯属于海洋气候,到冬天还行,不像东北那么冷。东北冬天最冷零下三十多度,这旮旯冬天零下二十八九度。暖气将近五月末才停气,秋天十月份开始,啥时候冷啥时候给气。”说夏天也是,“最热二十七八度,比国内强”。

他平时就住在老板租的房子里。老板住主卧,他住在客厅。他打算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打算是这么打算的,还没跟他们说呢。”他笑了,有点不确定的样子。他突然问起我们:“你们在这街上随便瞎逛,要是碰见警察咋整啊?”

“我们……为什么要怕警察?”

男子愣了一下,然后自嘲式地笑了一下自己,说:“你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有的护照不好使。我们有的是商务的,三月不回去,超过三月不回去,警察查了不好使。”

我们一下子想起之前交谈的中国男生说起的“我们不像你们,你们进出都是合法的”。

“这样的情况在这儿的中国人里多吗?”我们问。

“多,基本都是。”

“你们在大街上走着警察会查吗?”

“会啊。”

“看见了中国人逮着就查?”

“只要看见是个中国人就过去,护照!看到朝鲜人也这样。”

“那万一被查了怎么办?”

“查了之后有好使的,不好使的就逮到警察局,给老板打电话,叫老板把你弄出去。有时候用钱有时候不用。要是护照不好使就得花钱。这都是他们的事,我们也不懂。我们看见警察尽量躲着。”

我们感觉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大街上看不见中国人。“所以……你们也不经常上街逛?”

“我们也没时间逛街。早上八点九点出来,晚上下班回家,没时间出去玩。这天天累得也不爱出去。天天回家吃完饭就玩手机,玩累了睡觉。”

华人市场的中国店主

走出这家店,突然想起刚来萨哈林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们这一大帮人“kelia kitai?”“kitai”是俄语里中国人的发音。前面的“kelia”,我们一直以为他们指的是韩国人,还奇怪为什么不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

到现在才明白,俄罗斯人问我们的,都是“你们是朝鲜人还是中国人”。因为这里旅游业欠发达,几乎没什么日本人过来。来到这里的亚裔,几乎都是从事着低级劳动的中国人或朝鲜人。

按照官方的统计,萨哈林有80%左右的俄罗斯人,剩下的,就由中国人、朝鲜人等组成。在和那些华人打工者们聊天的时候,他们有的人却说“这儿的中国人比俄罗斯人都多。”这当然可能由于他们眼界的限制而有所夸张,但也确实可见萨哈林的中国人不少。

但是对于萨哈林来说,他的“面子”上,却鲜有中国人挺直腰杆的身影。这异国他乡的众多的国人啊,他们就这样蜗居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他们不敢见天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